-
保持后备箱经济持续性需要“两只手”
余丰慧 / 2022-07-22 21:26 发布
在宏观经济政策力促经济复苏中,一系列促销费、扩内需,激活市场最细微经济体活力,减税降费,给市场主体放权让利的超常规刺激措施接连出台,并且初现效果。后备箱集市、后备箱经济又火起来,就是这些刺激经济政策见效的一个缩影。
后备箱经济等细微经济体的火热是最基层民众的伟大创造。看到中青报报道说“一辆经过装饰或改装的私家车,低廉的摊位费,蛋糕、酒水,衣服饰品等门槛较低的项目让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日前,看到介绍,90后夫妻下班后摆摊月利润5000元,由衷替他们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许感慨。各级政府只要给民众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创业政策环境,广大百姓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任何经济创新模式都能够创造出来。
政府层面对后备箱经济早就有关注,也有很具体的部署。2016年10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大旅游、文化等领域有效供给,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首次提出“后备箱经济”的概念。当时是指市民从城市开车到乡村去旅游,去的时候汽车的后备箱是空的,在返程时,捎上当地特色产品将后备箱装得满满的一种经济现象。而现在后备箱经济的外延已经延伸到后备箱集市了。
近期,各地兴起的“后备箱经济”实际上是“夜市摆摊”的“新玩法”“新形态”。从供给一侧看,年轻夫妇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将传统摆在地面或手推车里展示售卖的商品放进了汽车后备箱,到夜市售卖,这种商业形态足够“吸睛”,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驻足停留。从需求一侧观望,年轻的“打工”人,在一天辛苦地忙碌过后,约上好友、闺蜜去星光点点的“后备箱小摊”上“打个卡”,喝杯奶茶、品个提拉米苏、吃个火炙寿司,给冷寂的街道带来了欢乐的人潮。背后是后备箱经济给急需的促销费,复苏经济贡献了一把力。
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后备箱摊位,变成了就像打开期待已久的“盲盒”,让人感受到新鲜消费体验带来的“烟火气”和“新潮味”,让城市变得生机勃勃,成为城市的一道新风景,也是拓展消费场景、提振消费活力的“微创新”。“后备箱经济”的兴起,是关注生活体验、注重情绪需求的新生代消费者群体崛起的信号,它是年轻人的潮玩集市,让疫情下原本疏远的社交距离缩短了许多。在此意义上,“后备箱经济”所具备的不仅仅是经济功能,而是同时兼备社交、文化功能。
希望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后备箱经济的重要性。从微观角度来说,后备箱经济可能就是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可能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从宏观层面来看,后备箱经济就是灵活就业、自由就业的一种形态,对社会稳定有着正面作用。
后备箱经济要保持持久性发展活力,而不是昙花一现,需要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给后备箱经济保驾护航。后备箱经济诞生于市场,发展于市场。无形之手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威力,确保后备箱经济接地气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市场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无形之手离不开有形之手的助力,“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后备箱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有持续力。
各级政府要爱护好培育好这个新经济业态,要给其提供方便便利,给其创造一些宽松环境。要加强对后备箱市场的监管,包括夜市环境、治安秩序、市场秩序等,把后备箱经济业态发挥好、引导好、管理好、监管好。当然,后备箱经济,后备箱集市主体,更要诚实守信经营,拒绝假货伪劣商品,食品要干净卫生美味;商品要物美价廉,保证质量。在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上,监管部门对后备箱市场经营者要与其他商户一视同仁,一个标准与尺度。
消费者要自动自发发挥监督作用。一个小建议是购买后备箱商品的消费者,不妨多一个“心眼”,记住车号,以方便遇到假冒伪劣商品时投诉。
对于后备箱经济监管越严,爱护就越深;发挥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模式,后备箱经济才能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