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钟破10万,1300万人彻夜守候:这一次,郑州真的让人破防了!
投机总赚 / 2022-05-15 18:49 发布
疫情卷土重来,措施不断升级,于是关于躺平和清零的争论达到了一个高峰,甚至连资深前主编胡某都说,抗疫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刻,一旦守不住,抗疫信心将受到打击,社会心理防线将被击穿。
但是总奸想说的是,根本不存在什么背水一战,更不存在什么心理防线被击穿,动摇的一直是那一小部分人,国家从上到下一直都没动摇过。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前几天有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明确指出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这条消息一出,好多人连夜删文章,删视频。这次会议意味着摇摆终于彻底结束了,之后没人再敢鼓吹躺平。
为什么别的国家可以躺平我们不行?因为一旦躺平,最先躺下的一定是老人和孩子,最先躺下的一定是资源匮乏地区的人。目前全球新冠病死率接近1.3%,那换算过来,14亿人里就要有1000万人面临死亡风险,而这其中大部分是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小孩以及穷人。
上海医疗资源最发达都难以有效应对,中西部地区以及小城市医疗资源不充分不就只能等死了吗?谁家没有老人孩子,谁又敢拿他们去赌?
西方逼着我们躺平,他们就是想把天灾变成人祸。而你知道中国的动态清零带来了什么吗?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世界范围的新冠死亡率下降了0.6%,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以三个月作为一个周期,中国每让新冠推迟三个月进入中国,就能拯救170万人的生命,这就是动态清零的意义所在。
动态清零不是要把病毒完全拒之门外,而是尽可能地扛得久一点,扛的越久,新冠的死亡率就越低,就越能保住更多的人。所以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是对每个生命负责,这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精神。
洪水来了,大禹去治,天塌了,女娲去补,就连一只鸟儿都知道要填平大海。现在疫情来袭,我们有什么理由选择躺平?抗疫确实是在摸黑走路,但是中国人最擅长一条道走到黑,然后把黑道走成白道。
北京是这样,四月以来北京遭遇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连续开展三轮核酸检测,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不缺一户, 不漏一人,应检尽检。
在那些天中,涌现了许多平民英雄,有被困毛坯房表示“原地隔离,不给政府添麻烦”的装修工人,有得知自己被感染后自我车内隔离的“中国好邻居”,有小区内自发组成的医疗救治志愿者……每一位了不起的市民都是美丽健康家园的守护者。
当初的深圳抗疫更难,它一手要抓疫情防控,一手还要防止香港偷渡客,甚至,还要倾尽全力支援香港,不在当地生活的人,根本想象不到,深圳的抗疫有多难。
可是早在封城之前,深圳的核酸检测点就布局到了大街小巷。每一个小区,每一栋大厦,每一个地铁出入口,遍地都是核酸检测点。不仅如此,大街上还有移动的核酸检查车,没有做核酸的人逮着就给做核酸检测,最快3个小时就可以出结果,给居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心维稳。而深圳人民,也一声不吭,默默配合政府,扛下了所有。最终深圳在重重困难下,“杀”出了一条血路,用最短的时间结束了疫情。有人说,深圳为全国的抗疫蹚出了一条新路。
上个月广州疫情来势汹涌,牵动着全国人的心,以广州为带头大哥的珠三角,不能有任何闪失!广州人的行程码第一时间带上了星,这是对全国负责的一种态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广州人在炎炎烈日之下,井然有序的排队做核酸检测。
事实也证明,广州这次做核酸采集非常高效。24小时之内,完成采样1666.4万份。这是什么概念呢?换算成单位时间的话,每秒钟完成192.8人的采样,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广州的速度,真是让人望而生畏! 现在的郑州对疫情够狠,对自己更狠。五一放假第二天,郑州就发现了一例确诊,起源于高铁站一位引导员,随后多名高铁站工作人员被感染,疫情呈多方突破趋势。郑州面临严峻的考验,不当机立断,一旦外溢,后果不堪设想。
5月3日郑州宣布,4日凌晨起,主城区戒严,实行“足不出户”。它,立下了“军令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5月10日左右实现社会面“清零”;三天内圈住封死疫情,一周内实现社会面清零,一个潜伏期内实现社会面和隔离点“双清零”。 病毒狡诈,完成目标,相当不易。很多人开始唱衰,“要是10号能解封,我把郑州舔个遍。”“10号解封,我喝完龙子湖的水。”直播舔中州大道,帮人还花呗等说法,比比皆是。他们根本不相信,短短一周,郑州能将疫情捂住。 这一次,郑州,用教科书式的回答,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先说郑州政府的决断。整个防疫政策,总结起来就是:快、狠、准。 快,是发现病例,到全市静态管理,间隔很短。并对高铁、火车、机场等各大交通关卡,加强防控,防止外溢。誓要将疫情,封死在自己省内。 狠,是指这座城市,堪称“铁腕”的措施。多轮全员核酸,24小时内不进行核酸检测,赋黄码。多家商场、企业暂停营业,餐饮禁止堂食。 准,是指防控措施精准,指令无比清晰。乘地铁出具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3天时间启用2.4万间隔离房,集中隔离8096人,方舱医院加快建设。 疫情期间,最怕什么? 怕医疗挤兑,普通病人无法就医。很多城市,发生过类似事件。郑州,真的细心至极,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需求,安排基层医疗对慢性病患者服务。哪怕疫情当前,也不牺牲任何一个人的健康。 不管是学校、养老院、福利机构等的管理,还是上线“小区出入证”功能。条条指令清晰,层层措施到位。 城市,没有因为疫情停摆。人民的日常生活,没有被无限让渡,面对突然袭击的敌人,郑州,像寡言但雷厉风行的汉子,默默为市民保驾护航。 5月11日凌晨,郑州发布宣告“解封”,1分钟,破10万阅读。无数郑州人,翘首企盼已久。这个壮举,离不开1300万人的努力。 按下暂停键那刻,郑州人,展现出惊人的团结、无私与豁达。 5月10日,金水区市民,早上四五点就开始排队,有人穿着睡衣,有人睡眼惺忪,没人抱怨。 压在医务人员、志愿者肩上的担子更重。整个城市还在熟睡,医护人员,不到4点,就起床准备。 五月的凌晨,仍有寒意,英勇的守护者,已披甲上阵。退伍军人,连续两年当志愿者,防护服将他包裹得严严实实,却包不住他赤忱的心。穿上军装,他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他仍冲锋在一线。 尽管物资充足,很多居民,还是排队采购。有的居民,一口气买了半扇猪。 一位囤菜的网友说:我不是怕没有菜吃,而是如果真的足不出户,我不想给社区志愿者添麻烦,他们太累了。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彻夜奋战,保障学生伙食。 为了给市民带去快速、权威的发声,郑州近百名媒体人,自我封控在一线岗位。每个帐篷,都是一个阵地,累了,就小憩一会,醒来继续奋战;饿了,草草扒几口饭,继续投入工作。 没有无数敢拼敢闯,敢于牺牲的郑州人,疫情不会这么快被控制。当车水马龙的城市,几乎看不见行人和车辆。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此刻发着微光。 这是所有郑州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他们相信,自己爱的城市,会重新焕发生机。他们确信,响应号召,定能克服艰难。 这座英雄的城市,等来了自由的号角。1300万人,等到了曙光。这座城,没让他们失望。他们携手,翻越了一座大山。 郑州,今年已经经历过几轮疫情。2022年第一场雪到来时,郑州再度被疫情侵扰,到处是冒着雪,排长队做核酸的人,市民们自发为医护人员撑伞,这张照片感动了无数人。 从寒冬凛冽,到骄阳似火,疫情,都没有绕过郑州。可每一次的郑州人,都用十分的豁达与团结,扛了过去。 这几年,郑州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只有他们自己体会最深。 2021年的720大暴雨,仅一小时降水量就超过了100个西湖,地铁、医院、房屋、商铺全被大水冲毁,14人在地铁五号线不幸遇难,整个城市,几乎陷入停摆,用了近两个月,才逐渐恢复元气。
洪灾过后,又逢疫情。11月、今年1月、3月、4月,总是在人们刚喘息一口,又被卷入新的困局。一轮又一轮的全民核酸,一次又一次地按下暂停。小区封了,开学推迟了,居家办公了……无数人的生活,被冲击得乱七八糟。 有人调侃,如果有人做核酸做到了喉咙起茧子,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郑州人。的确,这两年的郑州人真的太难太难了。 可每次,他们都挺了过来。他们痛吗?他们一定痛,但是他们没吭一声。忍着痛,又一次站直了。不,不,是又一次,郑州人一直站得很直! 他们拥有中原大地的宽厚与质朴,顽强对抗天灾,也有“天下一家”的气度,即使自己再难,也不忘拉兄弟一把。 上海疫情,“好想你”集团,捐赠百万物资,总奸看到,河南企业的担当。 河南援护医疗队接管方舱,收治3000多患者,总奸看到,河南医护的奉献。 河南男子驰援上海,为外地司机免费做饭,很多人,吃到家乡饭菜,泪流满面,总奸看到,河南普通群众的善与真。 这几年,这里甚至比别的城市更难。 一次次的停摆,让郑州很多的商店、餐厅都倒下了,他们的孩子一年一年的在家上网课,郑州人苦不堪言,可他们没有抱怨,没有动摇,依然把每次防疫都做到最果决最彻底,他们把所有委屈都藏在了心里,就这么默默地抹一把眼泪,总结了一句,这一年真是不容易。 没错,郑州人没有选择用很难这个词汇来形容这一切,而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不容易。想必郑州人的这个不容易,潜意识中并不是想诉苦郑州很累,郑州很惨,郑州很难,而只是想用这朴实到了极点的三个字告慰一下自己的始终挺直的脊梁。
这个不容易是郑州人说给自己听的,得郑州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国第八古都,五大军事战略城市之一,中国铁路的心脏,兵家和商家在这八方通衢之地角逐了5000年,培养出了这方水土,始终昂扬着不屈、无畏、坚韧和豁达。
郑州是这两年中国最南的一座城,却也是脊梁最硬的一座城。一次次向世人证明:即使历经艰辛,它仍傲然屹然在中原大地。因为他们大雨冲不走,因为他们疫情打不垮,因为它们是果断、硬核、无谓的郑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