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东北的人口警报再度拉响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5-13 09:05 发布

几家欢喜几家愁。

目前除吉林外,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2021年各自的人口数据,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省市居然多达10个,既包括上海、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也涵盖湖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东北的黑龙江和辽宁,前者人口出生率为3.59‰,死亡率为8.70‰,后者人口出生率4.71‰,死亡率8.89‰,二者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只有-5.11‰和-4.18‰,在全国排名垫底。而这也再度暴露出东北的人口问题,其形势之严峻,着实令人担忧。

1

东北的人口问题其实由来已久。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长期以来,东北三省的人口出生率都要低于全国水平。不过这种情况在早些年并不是坏事,因为在计划生育时期,提前实现工业化且国有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东北,可以说是充分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在计划生育方面执行得更加到位,致使很多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人口出生率低于全国自然在情理之中。

然而自2015年前后开始,计划生育开始逐步淡化,二孩三孩政策日益放开,在此背景下,东北的人口低出生率局面却未能得到较好的改善。从数据上看,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人口出生率逐年走低,2020年分别只有3.75‰、4.84‰和5.80‰,不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2‰),还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垫底,既反映出东北处境的尴尬,又折射出当地居民生育意愿的低迷。

除此之外,东北还面临着极其严重的人口外流。

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东北三省的人口数量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了1000多万,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相比,10年来人口下降最多。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出180万,而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三省人口还是净流入36万。对比每个1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反差之大,令人唏嘘。

进一步分析,东北的人口外流并非只是统计数据上的人口数量减少,从结构上看还有另外两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其一,适龄劳动力的外流。即年龄在15~64岁、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以黑龙江为例,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黑龙江流到省外的人口当中,适龄劳动力占比在80%以上,其中20~29岁的人口约占30%。

其二,智力的外流,涉及到高素质及名校人才。公开信息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本地留存率仅为12%左右,同是名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本地留存率也只有15%~25%,而这些外流的高材生们大多会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城市或东南沿海地区作为自己人生的下一站,这一现象用“孔雀东南飞”来形容可谓是再合适不过。

居民生育意愿的普遍低迷,叠加以大量年轻劳动力与高素质人才为主体的人口外流,这些对于东北人口格局的影响自然是深远的。如果从人口学的角度来审视,年轻人到发达地区安家立业,而留守在东北本地的多为中老年人,再加上新生儿数量跟不上,其结果必然是整个东北地区的少子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

两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事实:

(1)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分别为15.6%、15.6%、17.4%,而全国整体水平为13.5%;

(2)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小学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24.4万人、118.8万人、196.7万人,比2010年分别减少了63.5万人、25.7万人、21.5万人。

以上种种,叠加本文开篇提到的黑龙江、辽宁2021年人口负增长程度全国最甚,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着实不乐观。

2

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东北严峻的人口问题呢?

就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而言,除了东北居民深受计划生育理念影响,短期内生育观念难以快速扭转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因素,那就是很多东北年轻人也都越来越不爱生娃,生育意愿低迷,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

很多人理念有所转变,不再像从前那样崇尚“多子多福”,而是越来越觉得“多子多负”;同时,生育和抚养子女的成本居高不下,高房价和高教育投入等让很多人对生娃这件事望而却步;当然还有不少具备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她们拥有自己的事业追求,而不再甘心于做相夫教子的传统家庭主妇,担心生孩子反倒成为了自己职业发展的阻碍,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不爱生娃只是东北人口问题的一部分原因,而相比于此,人口的不断外流可能更令人忧虑,尤其是大批年轻人的连续减少,对于本就表现疲软的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东北人口的一再外流呢?在我看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东北经济转型的乏力。

纵观历史,东北大地曾经是没落的俄罗斯贵族、溃败的哥萨克骑兵、流离的犹太人心目中的“天堂”,那里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坚实。新中国成立伊始,为了重振经济,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其主要建设阵地正是东北三省。在此背景下,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带着国家无与伦比的期许,率先从战后的废墟中苏醒。

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东北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其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世人惊叹,同时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大量人口蜂拥而至,石油加工、煤炭、钢铁、农产品、木材等资源型行业不断壮大,同时诸如鞍钢、一汽、一重、沈飞、哈电、东重等一批重工业龙头也顺势崛起,“铁人精神”与“大庆精神”更是成为引领全国工业发展的精神楷模。

然而就像一枚硬币有其两面一样,计划经济虽然让东北经济一马当先,却也引发不少问题。比如,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渗透到政府、企业和民众的方方面面,固化了东北的发展理念,使之成为难以扭转的体制惯性;而资源优势随着资源价格的回落、去产能的推进也变成了“资源诅咒”。各级政府的忧患意识不足,加之市场化程度始终落后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给东北经济转型造成了多重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期的振兴东北计划中,各方面支持主要都放在了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上,设法通过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摆脱经营困境。这些举措在无形中反而进一步巩固了东北国有企业的统治地位,强化了行政色彩的同时也放缓了市场化进程。其结果便是民营经济与各种新兴产业在东北难以得到健康成长,致使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还落下了一个“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名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南沿海地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东南沿海地区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依托于自身的区位优势与国家政策的倾斜,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新兴产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其地位在全国经济版图中不断攀升,活力四射。

正因如此,很多“用脚投票”的年轻人都离开东北老家,到外地求学发展安家立业,而东北也陷入了“经济活力不足→适龄劳动力与高素质人口外流→出生率下滑→老龄化程度加剧→经济活力不足→适龄劳动力与高素质人口进一步外流”的怪圈,这才是东北人口问题的核心症结所在。

在计划经济时代创造了诸多奇迹的东北,却在市场经济时代陷入沉郁。这一局面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的。

3

当然,东北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已经在致力于扭转当前的人口困境。

去年年初,国家卫健委官网一则消息引爆了舆论: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称“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很有参考价值,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进而提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在全国生育率连创新低的大背景下,东北即将“打响全面放开生育的第一枪”,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可是话说回来,仅靠放开生育限制,必定是不够的——2021年东北人口的负增长,再次拉响了人口警报。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不在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有所调整和改善,那么即便是通过放开生育的办法让东北未来的新生人口有所增多,其结果大概率也只是给经济发达的省市输送劳动力而已。

一言以蔽之,相比于“产人”,“留人”对于东北来说更为重要。

毕竟,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人的贡献。放眼当下,人才最重视的,是有没有才华用武之地与足够广阔的成长空间,是生活环境、发展前景、公共服务等方面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只有具备才能的年轻人发自内心地愿意留在东北,才能真正为东北经济的全面振兴提供动力之源,从而继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安居在东北大地上,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综上所述,东北的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大力发展提振经济,加快推动市场化进程,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善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创新创业,为民营经济的壮大提供优质土壤等等,同时要下大力气留住人才,给予在住房、教育、养老方面的相应支持,真正降低各方面成本,让年轻人能够真正放下思想包袱去生娃,继而改善当前严峻的人口问题。

若非如此,东北恐怕还将继续深陷于怪圈之中,难以自拔。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