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央行降准更大的利好是什么
余岳桐余扬 / 2022-04-17 15:30 发布
核心观点:
大盘:周五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然而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降准的消息却难以提振市场信心,“小步走”的降准幅度恰恰表明了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正在受到来自海外货币紧缩周期与十年未遇的中美利差倒挂的约束。但同样需要看到,316金稳会表态积极,政策春风提振市场预期,传递出稳定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稳定资本市场的信号。413国常会提出降准和支持大消费促进内循环,以及415央行官宣降准,虽然存在一定落差,没有达到50BP,但稳预期是够的。此时,要考虑到另外几个焦点,国内疫情还是很严峻,影响经济复苏,但拐点或许已经出现,上海开始复产复工,提振资本市场。乌俄局势再次出现变数,紧张起来。同时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出乎预料,5月份加息50个基点不断被强化,市场避险情绪浓重,预计下周震荡蓄势为主。本周指数低开之后下探反弹,沪指最终收报3211.24点,下跌1.25%。下周可能在降准和疫情新增数据下降的提振之下,可能会有蓄势后的上探动作,但是在乌俄局势和美联储加息进程的负面影响之下,也不可操之过急。根据413国常会、415降准以及疫情数据来看,银行、地产、农业和旅游产业链或许迎来机会。一旦沪指有效突破3240点这一压力区间,大盘就可以彻底完成筑底向上突破。当然,这一切,还要看疫情拐点数据何时出现,市场欠缺的就是这个信心,一旦消息明确了,市场信心的恢复自然指日可待。
板块:415央行官宣全面降准,释放大约5300亿,对地产银行产生正面效果。主要关注地产和银行以及大消费中的预制菜板块。
案例:地产的相关公司关注招商积余、大悦城等;银行相关公司关注江苏银行、兴业银行等。
一、热点资讯
【央行: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解读: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BP。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BP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BP。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央行选择25BP,而非以往的50BP,一方面是当前8.4%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高,25BP的单次降准有助于为未来预留一定空间;另一方面,当前流动性已经较为合理充裕,当前进行50BP的降准必要性不高。而25BP降准,在稳定市场预期,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同时,也为未来预留了空间,在当前环境下更为合适。对于银行、地产和三农产生正面效果。
【乌军攻击俄罗斯边境多处地区,俄军俘虏“北约国家军人”,Meta被裁定为极端组织】
解读: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俄乌双方交战持续,当地时间4月15日凌晨,乌克兰多地能听到剧烈爆炸声;与乌克兰接壤的俄罗斯西南部布良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均遭到来自乌克兰方面的攻击。俄罗斯发出正式外交照会警告美国及其他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的国家。对此,美国务院发言人表示,“没有什么能阻止”美国政府继续支持乌克兰。俄方称,俄方获得了25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信息,其中21个是北约成员国;在俄军俘虏的人员里“有北约国家的军人”。俄军将扩大对基辅相关目标实施导弹打击的规模。乌俄局势再次紧张,再次成为市场焦点,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严重影响,避险情绪浓重,对于资本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上海: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解读:4月16日晚间,上海市经信委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提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第一批拟复工复产的企业除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企业外,还包括诸多运行保障类、经济支撑类企业。其中,国内最大车企上汽集团4月15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确认,正周密做好满足防疫条件下生产的相关准备工作。上海能够复产复工,主要还是每日新增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甚至可能出现拐点。昨日(4.16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0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512例,均未创高点,有拐头向下的走势,或许拐点已经到来,提振市场,对旅游产业链的后疫情时代逻辑大为加强。
二、大势研判
温和降准,稳市场预期
降准时间点上,虽然4月由于财政支出的影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但从基本面角度出发,4月存在降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而幅度方面,央行选择25BP,而非以往的50BP,一方面是当前8.4%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高,25BP的单次降准有助于为未来预留一定空间;另一方面,当前流动性已经较为合理充裕,DR007不高,当前进行50BP的降准必要性不高。而25BP降准,在稳定市场预期,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同时,也为未来预留了空间,在当前环境下更为合适。
疫情影响方面,本轮疫情对全国的冲击爆发于3月,但由于上海、吉林疫情扩散严重,疫情已实质性波及4月。一方面,上海作为中国重要城市的全面封城会对中国GDP带来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本轮疫情的外溢性影响将导致全国多地防疫措施升级,压制整体服务业表现。疫情给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难度。总体来看,稳增长仍是当前经济主线索,宽货币基调延续,随着稳增长效果的逐渐落地,一季度经济见底,二季度起经济有望逐渐企稳。当前疫情的事件性冲击不改全年经济节奏,但疫情反复及外溢性影响将压制2022年消费复苏表现,而这也成为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的一个潜在风险点。为稳定内需,中国政府后续可能还将进一步寄希望于投资加码对冲,以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综合之下,第一,对A股投资者来说,温和降准的心理落差客观存在。近期市场明显抢跑稳增长加码、且最终会有效果的预期,而短期政策刺激力度是弱于预期的。第二,疫情反复,严重影响到4月份的经济复苏情况,对于市场而言不是件好事。第三,美联储加息进程继续超乎预期,5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不断被强化,大大降低市场风你先偏好。第四,乌俄局势再生变数,乌克兰开始进攻俄罗斯境内,俄罗斯对肌肤发起攻击,并且北约有被卷入的趋势,这是当前的一大不确定性因素。故而下周,行情大概率维持震荡蓄势走势。
下周观点:大盘:周五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然而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降准的消息却难以提振市场信心,“小步走”的降准幅度恰恰表明了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正在受到来自海外货币紧缩周期与十年未遇的中美利差倒挂的约束。但同样需要看到,316金稳会表态积极,政策春风提振市场预期,传递出稳定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稳定资本市场的信号。413国常会提出降准和支持大消费促进内循环,以及415央行官宣降准,虽然存在一定落差,没有达到50BP,但稳预期是够的。此时,要考虑到另外几个焦点,国内疫情还是很严峻,影响经济复苏,但拐点或许已经出现,上海开始复产复工,提振资本市场。乌俄局势再次出现变数,紧张起来。同时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出乎预料,5月份加息50个基点不断被强化,市场避险情绪浓重,预计下周震荡蓄势为主。本周指数低开之后下探反弹,沪指最终收报3211.24点,下跌1.25%。下周可能在降准和疫情新增数据下降的提振之下,可能会有蓄势后的上探动作,但是在乌俄局势和美联储加息进程的负面影响之下,也不可操之过急。根据413国常会、415降准以及疫情数据来看,银行、地产、农业和旅游产业链或许迎来机会。一旦沪指有效突破3240点这一压力区间,大盘就可以彻底完成筑底向上突破。当然,这一切,还要看疫情拐点数据何时出现,市场欠缺的就是这个信心,一旦消息明确了,市场信心的恢复自然指日可待。
三、热点聚焦
地产:聚焦中小市值轮动,地产之后或是成长
近稳增长预期不断强化,一季度金融地产显著占优。近期市场风格来看,金融地产显著占优,背后的直接驱动是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不断强化,从去年12月会议定调稳增长,到3月中旬金稳委会议,再到近期国内疫情加剧,市场交易的宏观逻辑逐步从政策预期变化,转向政策着手化解危机,再到稳增长步入发力期。
每轮房地产周期的中后段,行业轮动往往有一定共性。16年之前我们共经历过3轮完整的房地产周期,每次都是3年左右,房地产销售增速一般用一年左右时间从触底到见顶,再用两年时间见顶回落。16年“房住不炒”政策出台后,因城施策等手段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周期钝化,一直到20年3月我们才从数据意义上见到这轮周期的底部,但房地产行业监管政策在21年10月之前一直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放松。尽管如此,市场体现出一些特征:一是在熊市底部或者牛市顶部,经常会看到金融地产的影子,二是每轮房地产周期的中后段,A股的行业轮动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共性。这背后的宏观逻辑和经济运行逻辑是相通的,一般都是经济周期下行到一定程度,政策端开始稳增长,要么是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要么是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轮动顺序一般是金融地产——可选消费——原材料——工业——成长、消费。
风险偏好仍在底部,但从行业权重股估值来看,风险已经不高。与此同时,从周度行业成交额占比来刻画板块热度显示中小市值板块交易热度回升,市场赚钱效应逐步好转,金融地产之后可能是成长。
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近期可关注相关公司大悦城和招商积余等。
大悦城:在2019年完成“A控红筹”资产重组后,公司成为央企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地产业务平台,住宅商业双轮驱动的协同性更强: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2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销售物业收入为356亿元,同比增长9%,占比为84%;投资物业收入为50.5亿元,同比增长14%,占比为12%。
业绩扭亏为盈,留存利润暂不分红,为保障后续经营需要。签约销售稳增,拿地强度保持,彰显公司逆势投资能力;截至2021年末,公司土储可售货值约2230亿元。保持商业地产领先优势,坚持“轻重并举”拓展模式。财务继续优化,融资成本下降。
公司积极布局,整装待发。预计公司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8.1亿元、20.2亿元,对应最新股本的EPS分别为0.42、0.47元,对应最新股价的PE分别为10.6、9.5倍,长线看好。
招商积余:本周重点城市一手房成交同比下行,环比上行。本周重点城市一手房成交面积达到209.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2%,环比上升2.8%;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上升38.5%,二线城市环比上升14.9%,三线城市环比下降22.9%。二手房方面,我们选取的16个样本城市本周二手房成交面积达到69.8万方,同比下降62.4%,环比上升37.9%。百城新增供地面积同比环比均下行。本周百城新增住宅供地面积173.9万平,同比下降69.6%,环比下降75.2%。其中一线城市无新增住宅供地;二线城市新增住宅供应20万平,均价608元/平;三线城市新增土地供应132万平,均价2408元/平。
此外,预制菜板块可以关于积极关注。
疫情以来,预制菜需求大增,京东七鲜、美团买菜、饿了么、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也先后入局预制菜市场。正如预制菜产业联盟首届专家委员会专家、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所言,预制菜是时代的产物,其发展正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供应端,由于堂食受限,餐饮企业纷纷发力外卖、预制菜等非堂食业务,预制菜产品数量大增。
需求端,对于B端餐饮企业而言,疫情影响下经营困难,降本增效+餐饮连锁化+外卖渗透率提高+团餐盛行,而预制菜制作成本低、利润率更高;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得益于宅经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将推动预制菜需求增加。
专业化分工逻辑下,未来行业内或将呈现以品类为聚集单位的整合局面。对标行业成熟度高的日本,中国预制菜市场未来将朝着高渗透率/高集中度方向发展。
产品选择角度来说,短期口味较重/还原度高/处理复杂的菜品具大单品潜质;长期渗透率天花板或由口味还原度决定,精进工艺配方是跑出规模的重要途径。
渠道管理来说,绑定B端容易放量,核心竞争点在于成本优势与服务能力;而C端需求分散、管理门槛较高,线下/线上渠道的重点分别为实现复购/客户触达。
投资机会上,民生证券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生产端实现自动化、规模化,具有大单品打造能力的企业将凭借性价比优势,在优势品类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推荐安井食品;2)单店模型优秀,并依托供应链形成护城河的“厨房+终端”模式的企业,推荐巴比食品、味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