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憾时保持平常心的四种思维
柴孝伟 / 2022-03-06 07:02 发布
与凶随之矣。
————曾国藩
股市中人常常会有这种想法,就是自己很需要钱去买这些或那些东西,很需要钱去解决这些事情或那些事情,所以就常常希望股票大涨快涨,把股市当做提款机,大家不是不想学巴菲特的稳赚常赚,实在是有许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呀,所以在日常难以保持平常心,这个很有普遍性。怎么看待这种很需要钱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平常心呢。
巴菲特这人欲望不高,吃的很简单,也不爱旅游,他也不是不知道好房子和名画名车的好,只是巴菲特是个复利思想深入骨髓的人(他曾多次给人算账,结论是复利超过一切其他投资或享受),所以一想到要把钱用在这些不能复利钱生钱的东西上,他就心底里觉得太亏了,所以,巴菲特实在是心底里无意愿花钱,这就是复利思维过重的副作用,你可以说他吝啬,但他就是心底里不愿花钱。巴菲特实在没啥太需要花钱的地方和欲望,所以他可以长期保持平常心。可见减少花钱的地方是必须考虑的,想花钱了,控制不住时,也可以看看复利表。
芒格有个人生秘诀:“顺其自然,拥抱一切你面临的挑战”,这也是一种不祈福求财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不完美、不如意要顺其自然,平静面对,芒格一生也是颇多波折,离婚、丧子、失去一只眼睛、两眼近乎失明,很有些人会想到多赚钱来解决问题,芒格总结的秘诀却是“顺其自然”,因为他知道(读过近千本人物传记),这一切苦难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太多名人都有经历各种超人的苦难,最好的方式不是解决它,而是心态上的顺其自然。
曾国藩的这句话,是他在读了《易经》后领悟的东西,甚至把书房命名为“求阙斋”,他的意思都是要“守缺”“不求全”,认为这才是人生最理想的状态,这个和大众思维是相反的,我们总是想要这或想要那,想把自己的缺憾补全,曾却是要保留一些缺憾,怕求全后反而凶事会来。是呀,若懂得些易学玄学者,那思维方式和不懂者就常常是有不同的,曾国藩是看到好卦象后常常跟着坏卦相变化,而且哪有什么完美的卦相,即使有也是“谦”卦(谦虚谨慎),这就是世间的普遍道理。确实是,你看看优秀公司赛道股票前两年如日中天,甚至有高手喊出“怕高就是苦命人”,如今呢,很多大基金都在净值以下挣扎,管理人和基民都是睡不好觉。其深层原因,何尝不是盛名时太求全,而不深知“易”理变化呢?
还有就是,当你低位持有股票,明明也知道安全和很可能会大涨,却觉得涨得慢不满意,或者是觉得过程中可以做些差价会更完美,做成了沾沾自喜,踏空可后悔不迭,这何尝不是一种求全求完美呢,投机大师李佛摩尔做短线一生,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守住你的股票部位”、“坐着不动才能赚大钱”,可见没人能一直既做成很多翻番,又同时做好很多短线,因为越是老手,越是见的短线千变万化越多,实在是越来越不能肯定短线会如何,你觉得能,那是见识少吃亏少,这和水平无关的。股票过程中,人心常总有这些缺憾,这时不是要去补缺补心中遗憾,而是要平静容忍面对,顺其自然,只要大方向大过程不错,有缺憾实际就是很好,觉得缺憾是我们对股市对世间事理解有误。
这些人对比,就会发现,巴菲特、芒格、曾国藩、李佛摩尔,都是提倡或施行外人看来有缺憾的人生过程,但他们各自思维原因或思维基础有所不同,巴菲特最为高明实在,让利益来说服自己,没有那些物欲好物,反而能让自己多赚很多复利的钱,有缺憾反而更有利于赚钱得利,求利者可以效仿巴菲特加重自己的复利思维;芒格就是那种“人生躲不过,不如面对”思维,他读传记近千本,知道太多名人人生都不完美,各种缺憾和打击都是一种常态,大家都可能遇上,那就不如直面拥抱,这是一种见识广博后的甘愿承受缺憾人生;曾国藩,则是读道家玄学和结合人生经验阅历后的“不敢求全”,这是明白天道宇宙之道后的敬畏知足,求不全的,全则等着缺失吧,那何必费心思求全;李佛摩尔,则是久经股市各种挫折跌宕磨砺实践后的不敢“贪全”,他是被股市打击太多才吓怕领悟的。
综合四人来看,巴菲特的复利思维深入骨髓法,是一种最上等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让人少欲望,芒格的阅读海量见识广博我们可能做不到,李佛摩尔的久经股市挫折我们也不想经历,曾国藩的明白天道玄机,却也是研究玄学者能够理解和认同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能多与差者比比,唯知足者常乐,顺其自然就是最好,平常心看待承受一切不如意和意外打击,费力完美之后很可能就是缺憾,得到后再失去痛苦反而加倍更不美,“没得到时”也许也是很好的时候,活在当下。
结论:复利思维、广博见识、挫折经历、天道玄机,这几项都有助于加强人“顺其自然的能熬”,都有助于人在遇到各种不平常时各种需要钱时,保有日常股市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