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有恒
柴孝伟
/ 2022-02-19 07:29 发布
———曾国藩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股市不过就是“低位买入、持有、高位卖出获利、周而复始复利奇迹”,反思你为何没有成就呢,一定是这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必须彻底纠正好,才可以有成。
“买价按资产折扣+”低买原则若执行地很好,那下来就是“持有、高位卖出、周而复始”了,很多时候常常是持有过程中出了问题,拿不住,拿不定,见异思迁,没有持有到底。
所以,欲要股市有所成就,必须要有坚持到底直到胜利的恒心,“熬不下去也要熬”,“须用强悍蛮劲打通此关”。
实际意思就是,一定要练习恒心,坚持不住时也要咬牙坚持,觉得熬不过去时也要用“强悍蛮劲”去熬通关,这时可以是没有道理要论,没有利益权衡轻重要论,只有一个“必须熬到胜利”的信念支撑。
这个不是空口说就能有就能做到的,是需要日常去练的,曾国藩为了练习有恒,一生下了极大功夫,在各种日常事情上练习恒心。
比如,他推崇“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徇外为人的意思,大概是做人不用心,这是在看书上练习“有恒”。
他读书确实有愚公精神,也强调耐字诀:“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不弄明白绝不罢休,一点一滴地积累,不可速求”。就是看一本书、理解一句话,都不要隔过去,非要读完、非要弄懂才看别的。至于这本书是不是值得读完,这句话是不是很重要值得费时间弄明白,实际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事情要坚持到底。
蒋介石也是一生学习曾国藩的,我记得蒋学“有恒”也是颇为用心,比如他写字,发现自己某字写到一半写错了,这时不是停止不写了,而是选择工工整整的把这个错字写完,然后划掉,再写正确的字,这虽是极小事,但这就是曾国藩提倡的日常正确精神:有恒。从一个字的写完做起,“有恒”的重要,要排在利益权衡前面,多写半个字,看似无用和浪费时间功夫,但却还是要坚持写“完”了,这个“完成”的精神要大于浪费的一些时间,不过是多写了半个字一个字,事事“完成”的坚定思维又进了一步,名人们都有日常用功和过人之处。
曾国藩曾说:“余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戒烟和诸事“均尚有恒”),可见无事不可变也"。
“有恒”,是曾蒋这些人物,从日常细微诸事中一天天练出来的,绝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能提高改变的。
守股如跑马拉松,守股如守寡,“买价按资产折扣+”后,必须“有恒”,即使耽误时日,即使所选股票未必是最好,也要持有到高位再说,吃些苦头,下一次买入会更谨慎一些,而因为利益权衡或其他杂念情绪坚持不下去,即使你换对了股,而“有恒”精神却没有了,难有大成就。
施洛斯持股四年不卖,巴菲特持股几十年可以不卖,都是股市“有恒”者,有恒者股市有成。
股市欲有所成,欲要完成十九个资金翻番,练习持股有恒吧,练习日常小事有恒吧。熬不下去也要熬,浪费些功夫也要熬,错过看似可能更好的股也要熬,这时没有道理可论,“有恒才有成就”是唯一道理,用强悍不讲理的蛮劲坚持通关到底直至取得胜利,这会有代价,但至少你有了股市成就的必须品质经验————“持股有恒”。不管有本事没本事,至少我有坐着不动的腿子功,能做到持股“有恒”。你不可能每次翻番都会很顺利,都若几个月就翻番了,那人几年功夫就能达到19个翻番四十万倍了,可能吗,一定是自身所考虑道路难度有不足,愿意为得到财富大成就所愿付出的代价不够。
“静坐”也是,有大用没大用的先不说,既然说了这一年要坚持每日静坐,那就静坐熬过一年,至少也算练习增进“有恒”了。
九面鼎
“好生意好价格好时机”
“踩实洞见理性”
“目标十九个资金净翻番”
“日常低估好生意思维”
“买价按资产折扣+”
“坚持五类好生意”
“集中与分散有度”
“耐心等待甜密区击球”
“多维共振确定甜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