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间核电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乏燃料后处理建设有望加码!
研报院 / 2022-01-20 23:15 发布
十四五期间核电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乏燃料后处理建设有望加码!
民生证券指出,核电凭借高能效、污染小、发电量稳定等候室,将成为未来基荷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期间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7-8台机组推进,仅设备市场空间就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1)“十四五”期间,核电设备市场空间或达千亿
“碳中和”背景下,核电凭借高能效、污染小、环境友好、单机容量大、发电量稳定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基荷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1年9月30日,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为5349万千瓦,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到2035年在运和在装机容量合计达到2亿千瓦。
按每台机组100万千瓦装机容量计算,2022-2025年间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7-8台机组推进,每年核电市场空间约为825-1350亿元,其中设备市场空间约为413-675亿元/年,2022-2025年市场总规模为1648-2700亿元。
核电设备主要包括核岛、常规岛和BOP三部分。
2)核岛核心设备仍为国企垄断,民营企业在细分领域活跃度提升
核岛是整个核电站的核心,投资建设成本占比最高。目前反应堆压力容器、主管道及热交换器、蒸汽发生器等三大主要部件仍由国企垄断。
主管道、核级阀门、主泵、核用电机等零部件及核级密封门槛相对较低,少数民营企业可进入,但仍需严格的资质审核。
按每年新增7.5台百万千瓦机组计算,核级阀门市场规模约为49-78亿元/年,核级阀门龙头是江苏神通。核用电机方面,佳电股份有优势。
3)常规岛设备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综合国产化率达85%以上
目前主要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项目,如红沿河、福清、防城港等常规岛部分综合国产化率达85%以上。
从细分领域看,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汽水再分离器与冷凝器等重点监管设备领域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三家国企垄断。其他设备领域市场竞争相对激烈,阀门、凝汽器、水泵等常规岛非核心设备民营企业参与度较高。
4)BOP设备领域民营企业参与程度高
核电辅助系统(BOP)是蒸汽供应系统之外的部分,主要包括核电电缆、电站空冷系统、通风系统、反应堆安全壳和核电机械设备。中国政府2015年开启核三级设备市场化,多数民营企业获得设计制造资质。
因此辅助设备领域民营企业参与度高且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多设备领域均有表现亮眼的民营企业。
5)乏燃料后处理设备需求或超预期
乏燃料即高放射性核废料。
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产能严重不足。目前,每100万千瓦核电设备容量的乏燃料年产量约为21吨,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中国乏燃料产量为1298吨,累积待处理乏燃料约8718吨,而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仅为50吨。
考虑到乏燃料暂存能力已接近饱和、乏燃料再利用需求巨大等因素,国内乏燃料后处理产能建设有望加码。
资料来源:内容均来自券商公开研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