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中信博的“冬天”格外冷:高管套现、机构减持后,转换BIPV赛道

碳中和Daily   / 2022-01-04 16:29 发布

登陆科创板一年后,来自苏州昆山的中信博(688408.SH),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滑铁卢”。

中信博成立于2009年,2012 年左右开始进入太阳能光伏支架行业,2020年8月公司上市,首发价格42.19元,实际募资14.31亿元,有A股“光伏支架第一股”之称。上市以后,该公司股票受到资金关注,在今年7月直线攀升至高点274.21元/股,12月28日报收186.08元/股。

但《碳中和日报》注意到,自8月30日,有40亿市值以上的限售老股东解禁后,中信博遭遇“多事之秋”,原始股东与高管们开始密集套现离场,12月27日,上交所还对其中的违规减持人员予以通报批评。与此同时,机构已在“用脚投票”,进驻公司的基金等机构由二季度的181家变为三季度的36家。

而这背后,是中信博上市一年后即业绩大幅“变脸”,收入下滑、毛利走低。中信博的这场寒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碳中和日报》试图进行些许探究。

遭遇减持潮

12月27日,上交所对中信博的核心技术人员王士涛予以通报批评,原因是超比例违规减持,而这正显露了该公司减持潮中的“管中一斑”。

根据公告,作为中信博时任核心技术人员,王士涛在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1年内,减持股份数量超过其上市时直接持有的公司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且违规减持金额较大。对于上述纪律处分,本上交所将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而不久前的12月23日,中信博才披露了董监高减持股份结果公告,公司原副总经理、原董秘郑海鹏,与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王程,在近期分别减持了上市公司股份22.16万股与6.48万股,这些减持股份均来源于公司IPO前持有。

实际上,自8月30日,中信博40亿市值以上的限售老股东解禁后,从9月份以来,中信博多次发布董监高计划减持、减持更正的公告,以及核心技术人员违规减持的公告,期间还不乏高管辞职的信息。这些原始股东与高管们正用各种方式“跳船”离场。

另一方面,投资机构对于这家光伏支架龙头的热情,也在下半年变得冷淡起来。2021年半年报披露显示,共有181家机构持股中信博,其中基金有176家,QFII有1家,社保基金2家,券商2家。到了三季度,此前持股的机构数量仅剩36家,大部分机构都已退出。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来说,价格与价值不匹配。《碳中和日报》注意到,自去年上市以来,中信博的股价表现不错,尤其在今年5月至7月期间,有过一波直线攀升行情,从低点111.67元/股涨至高点274.21元/股。截至12月28日,中信博报收186.08元/股,总市值约253亿元,出现了一波回落。而市盈率PE(TTM)约为153,光伏设备行业的平均PE约为63,中信博的估值溢价水平远超行业均值。

但另一方面,中信博交出的业绩答卷与其股价相比,则相形见绌。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信博营业收入为17.17亿元,同比下降6.84%;归母净利润为0.52亿元,同比下降69.77%。归母扣非净利润1163.84万元,同比下降92.6%。上市仅一年即业绩大变脸,尤其净利润大幅下滑7成,也不禁令市场质疑,上市前数据是否有藏掖、扩大成分。

毛利下滑,多项风险聚集

在股价向上、业绩向下的阶段,中信博频遭质疑。其也向公众进行回应,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市场传闻的澄清公告》,这是四季度公司第二次发布此类公告。

对于收入下滑,公司认为:受疫情、组件价格大幅上涨影响,2021 年光伏行业集中地面电站项目开工率同比走低。

尽管中信博将下滑原因更多归结到行业,但《碳中和日报》注意到,实际上除了中信博,鲜有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Wind数据显示,光伏设备行业内,市值最高的十家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无一家净利润负增长,十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值为53.37%。

对于中信博遇冷格外严重的原因,《碳中和日报》了解到,今年虽然光伏产业迎来了增长,但结构上却有很大的分化,装机量增长主要源于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装机量却有所下滑,而因为跟踪支架成本较高、分布式电站场地光照条件一般等,我国跟踪支架主要用于集中式电站,在分布式电站的应用不足,这也是中信博业务主要受到影响的部分。

另外,中信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负,公司认为:2021 年二季度以来,钢材价格快速上涨,公司为了控制钢材价格上涨成本,采取了钢材备货的策略,这导致了公司第二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而这也显示出中信博确实在采购环节承压。

毛利方面,中信博2021年1-9月营业毛利率比2020年同期下降9.73个百分点。其认为: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费用增加等因素导致公司单位成本增加。2021 年支架行业市场环境与 2020 年差异较大,由于 2021 年集中式电站开工规模走低,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未将钢材价格上涨部分完全转嫁给客户。

不过,《碳中和日报》认为,在成本转嫁上需要作出明显让步,这正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信博产品的竞争力尚不够强。

为了弥补国内跟踪支架的应用场景不足,中信博近年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并以印度为支点拓展至全球其他国家。但是其海外销售并不稳定,于 2017 年还占境外销售收入 86.54%(达 3.73 亿元)的印度市场,在2018、2019 年大幅萎缩至几近消失;2018-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更迭频繁,尤其境外客户每年都不一样,这也反映出了中信博客户粘性不足的弱点。

BIPV能救命吗?

光伏支架主业面临瓶颈,中信博开始寻求在其他赛道上发力,但可以借此扭转颓势吗?

12月20日消息,中信博旗下公司与EPC方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江西省高安市建陶基地(一期12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同,该项目全部采用中信博“智顶”BIPV解决方案,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预计将成为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BIPV项目。

此前数日,还有报道称,由南方电网珠海综合能源公司投资、中信博总包承建的华南地区单体最大BIPV项目——顺成陶瓷集团贝斯特基地光伏电站正式并网运营。

《碳中和日报》了解到,中信博依托光伏支架的基础,近年确实在拓展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其BIPV业务收入占比较低,2020年仅有1.44%。业内分析,因为BIPV的经济效益更多体现在未来,中信博相关举措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的成分很大,可能是今年主业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公司对市场目光的一种转移。

BIPV这个细分市场,未来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目前BIPV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没有明确的补贴政策驱动下,经济效益相对BAPV(光伏附属建筑物)差很多,比较适合新建的建筑物,在老建筑上改造BIPV的成本太高,也存在和建筑节能是否能真正一体化的匹配问题。未来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带动下,BIPV的应用空间才能被打开。

另外,近日中纪委的一则通报引起很多人关注:中国证监会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原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副主任操舰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据统计,操舰与同被调查的原主板发审委员朱毅,共同主审“放行”的187家上市公司中,有58家公司在上市后第一年,即出现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巧合的是,去年仅花费5个月不到时间登陆科创板的中信博,业绩也开始进入“变脸”模式,最新的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甚至已经出现亏损。

随着 2022 年光伏行业供给端逐渐恢复平衡,中信博的支架业务能有多大提升,BIPV业务能否站上主舞台,《碳中和日报》将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