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对话刘汉元:市场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

黑鹰光伏   / 2022-01-01 19:39 发布

【编辑|黑鹰光伏 江南  来源|界面新闻 马悦然】


2021年最火的行业是什么?光伏绝对排得上号。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背景下,光伏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链价格高涨。尤以硅料为甚,年底涨至27万元/吨的历史高位,较去年6月上涨超3.5倍。


作为全球硅料供应及电池生产的双料冠军,通威集团(下称通威)倍受关注。


凭借多晶硅业务,通威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通威股份(600438.SH),2021年前三季度已净赚约60亿元,同比增长78.38%,创同期业绩新高。


2020年7月以来,通威股份成为A股第二家市值破千亿光伏企业,2021年年最高市值超过2800亿元。


通威集团创始人的刘汉元,身价也水涨船高。《2021胡润百富榜》显示,刘汉元及夫人管亚梅今年的财富比去年增长一倍至1250亿,位列总榜第30位,成为四川新首富。此前,刘永好已稳居四川首富20多年。


图片


刘汉元靠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起家,后做起了鱼饲料生意,于1982年成立了通威。当时正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渡的关键节点。2004年,通威股份登陆上交所时,已是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


2006年,刘汉元跨界光伏,以上游为切口,先投资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后又收购合肥赛维电池片业务,最终成为光伏两大主要环节的龙头。


“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社会需求。两次选择,都是当时社会的最大需求。”刘汉元如此解释通威的两次重大业务布局。


已成为硅料和电池龙头的刘汉元,如何看待光伏行业未来发展、又如何看待通威集团近四十年发展历程以及个人工作状态?近日,界面新闻独家专访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


“市场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各个环节总是周期性波动;万变不离其宗,每一个投资环节自动会均衡。”


Q:今年光伏行业上下游博弈较为激烈,您是如何看待的?


刘汉元:这很正常。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彼此要尊重市场。去年“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后,全世界达成更广泛的能源转型共识,光伏行业需求上升,但产业的跟进需要过程。


在市场条件下,只能用价格信号去引导消费,这是市场本质规律——价格变化,发现需求,重新平衡,自我组织,满足需求。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多晶硅环节成为全行业的最大瓶颈。无论是光伏还是动力电池,行业的共同特点是,市场当中一旦需求超过供给,它就用价格去约束需求,形成下一轮供应发展的投资动力。


市场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各个环节总是周期性波动。万变不离其宗,每一个投资环节自动会均衡。价格太低,会伤及投资者信心,减少新的投资;价格太高,一定会涌入新的投资,然后增加供应。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参与者要给予更多理解,真正在投资和经营当中认识市场,把握好规律,顺势而为,有条件的时候,逆周期操作。


行业可能认为,通威在多晶硅环节上抓住了一些机会,事实上这也是做好功课的结果。


去年2-3月,全国受到疫情影响,多晶硅价格处于近10年的最低点。通威在当时作出了投资决定,成就了目前投产的两期工程。


新产能增加,一定意味着价格的下降,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当中,此起彼伏。但总体趋势是,光伏行业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提升,成本越来越低,在“碳中和”过程中,它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


Q:光伏行业最核心的可持续性发展点是什么?


刘汉元:在于它的资源和环境友好性。光普遍存在,用它转变成电,使用后释放到大自然中的还是热量。对于地球表面来讲,光利用和不被利用,热平衡是一样的。光伏使用到高纯晶硅,硅也是地球上最多的三大元素之一。


无论是光资源,还是原材料,这种无限性和友好性,是支撑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背景。


Q:光伏行业能否出现万亿市值的公司?


刘汉元:有可能。光伏替代的不仅是石油。很长时间内,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预计二三十年后,谁利用好了阳光转换成电能,谁就能掌握未来时代的发展节拍。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成立。


原有的化石能源体系十分庞大,成为驱动人类车轮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未来二三十年,可能改变100多年的历史,使石油、煤炭、天然气不再作为能源继续使用,其中至多留存10%-20%,以作为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材料。


人类从此从一个不可持续的时代,走向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光伏产业将扮演未来一次能源的第一主角,风电可能是第二主角。中国则在光伏领域里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制造国家,在国家层面上扮演主角。


目前看,能源转型对中国形成很大的压力,但也带来了最大的机会。


风力、光伏发电的核心原材料、设备、制造、产业、品牌,几乎都在中国人的手里,中国光伏行业拥有了全球70%以上的份额。


这是中国伟大民族复兴过程当中坚实的经济推手,或者说一个牵引的“火车头”,在这个过程当中来讲,应该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在经济基础和支撑上面,这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和牵引“火车头”。


Q:这个市值万亿的光伏公司会首先出现在中国吗?还需多久才会出现?会是哪家公司?


刘汉元:这是大概率。如果有一家,一定在中国。有两三家,起码有两家以上在中国,说不定全在中国,这基本上没有悬念。无论是欧美、日韩,还是印度,三十年以内大概率不会改变这种现象。


从行业本身具有的产业规模、应用空间来讲,可能存在几个万亿市值企业的发展空间。 


多久出现还很难说。实体制造业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这取决于竞争的态势和最终行业格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


在二三十年内,有如此大的、且集中在某一领域里面的机会,是很少有的,在历史上甚至是空前的。


Q:风电和光伏相比,最大的差异性体现在哪?


刘汉元:各有所长。风和光在地球表面,都具有普遍性。


但在转化和收集风能和光能的过程中,光伏基本上是固态器件,仅发电的二极管、玻璃板即可保护它,没有运动部件和易损部件。因此,光伏的稳定性、连续性,易维护性,比风力发电有优势。长远看,风电运行维护的成本偏高,降本空间相对有限。


在技术方面,风机在叶轮上和功率上越做越大,但缺乏革命性技术。光伏电池技术迭代更快,基本上到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稳定、持续发展阶段,逐渐爬坡,商业性规模化应用将是未来主旋律。


Q: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刘汉元:光仍然具有不稳定性,增加了电网调控、平衡的难度。整个电网要从原来的集中式的发、供模式,转变成分散发、用模式,这需要能自动匹配、调度、平衡的智慧电网和智能电网。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但观念上以及实际运行模式上,还有很大的挑战。


过去几年的弃风弃光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部分观念和体制机制的不匹配。


行业“碳中和”路径确定后,政策与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虽然有挑战,但完全可以支撑未来20-30年内,建成比今天更稳定的电网。


未来电网只需要在用电端编写能源消费的要求和原则、供应端输出匹配原则,电网的运行全部可以自动匹配、自动平衡。电网缺电时,会给出价格信号,空调、冰箱等电器将尽量减少用电;电动车等有电池的设备,也可以在电网缺电时,反向供电。


这就是智慧电网,无论是局域、区域、微网,都能根据自我调节,自动平衡、愈合。所以,未来风光的不稳定性将不会成为问题,依靠电网系统完全能够解决。


“通威倡导行业分工、能够互补,产业上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商业生态,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和无差异化竞争。”


Q:明年是通威成立40周年。2004年成为国内最大水产饲料生产商,2019年成为全球最大硅料和电池生产商。通威抓住了哪些机遇?


刘汉元:最主要的机遇之一是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


过去大部分时间,通威坚守在农业相关产业上。1982年,我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分配到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当技术员,技术送下乡,解决三农问题、发展问题。


起初我们从做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开始。当时我们认为,在农民、农村、农业协作上,需要工业化的推动。通威希望和农民协同发展,助力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过渡。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大国。农业是通威的老本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是核心基础,目前也在提供对应的技术服务。


在进入光伏行业的十几年中,永祥股份在技术的研发、消化吸收以及提高上,也是支撑它成就多晶硅行业地位的核心基础。


另一个机遇是,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社会需求。通威的两次选择,都是当时社会最需要的。


2000年左右,通威的成功更多表现在农业。当时农村和中国农业问题非常重要。


20年后,新能源在社会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需要经济社会转型、能源转型。


通威在十多年前布局了新能源行业,今天看具有前瞻性,在产业需求上抓住了机会。尤其是去年“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对新兴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两个过程中,产业有所差别,但一样让我们感觉到欣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Q:通威为何选择布局硅料和电池片两个环节?


刘汉元:这和历史发展有很大关系。2004年、2005年左右,通威旗下的永祥股份前身企业,在化工行业有人员储备和产业基础。


研究光伏的同时,我也喜欢电子行业。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核心,即原材料多晶硅。国外掌握多晶硅技术已有30-5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在很长时间内因为这个核心材料有所局限。


从爱好及行业未来需求的角度出发,通威判断多晶硅的生产环节有着高技术含量、高未来市场成长空间,在这种背景下,2006-2007年,我们进入到多晶硅环节。


通威已经进入多晶硅环节14年了。以中国当年的设备可靠性、系统可靠性,管理稳定性,通威当时进入光伏行业时很担心,也很困惑。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早了20年。


目前,通威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成本、消耗水平、环保水平以及综合规模,均处在全球领先地位,近两年公司多晶硅全球的市场份额预计在20%左右。


近两月,通威分别投产了两个5万吨多晶硅产能,明年通威的多晶硅市场占有率预计将达到接近30%的水平。


通威倡导行业分工、能够互补,产业上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商业生态,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和无差异化竞争。这也是100多年工业革命以来,分工理论实践的结果。


如果能够形成这样一种总体态势,在“一带一路”国家及发达国家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之间互相能够结伴同行,走得更健康、更坚实,带给国际能源转型更多的支撑。


Q:光伏行业对专业化和一体化模式存有争议。通威未来会如何选择?


刘汉元:通威将尽可能在多晶硅、电池片两个环节集中发展。


在多晶硅业务上,将尽最大努力和行业分享。目前多家光伏企业都参股了通威多晶硅环节,利益共通,能够使大家共同支持、协作,更为持久。


在电池片环节,目前通威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超过17%。通威鼓励团队把技术、产品性能、成本做到更好,能够对组件生产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Q:电池技术历来是光伏行业的竞争焦点,通威如何看待新一代电池技术路线?


刘汉元:近年电池转换效率一直在进步提高。目前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转换效率在23%左右。PERC技术已成为全球光伏电池的主流应用,其市场占比提升至接近90%水平。


在此技术上发展的TOPCON、异质结(HJT)技术,以及钙钛矿电池和它们的复合技术等,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3-5年间,或更长时间内主流的新生产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各有所长,成本各有高低。哪个能够赢得更好的商业机会,取决于成本管控、规模等,实际上是经济性选择的问题。


TOPCON和异质结技术,通威都在布局,生产线均已达到GW级水平。


“年轻人参与企业发展,公司更有后劲,更有未来经营可以预期的业绩。哪怕企业真的跑偏了,我在后面还看得住,还有矫正的可能。”


Q:通威现在管理团队偏向年轻化。怎么看待年轻人带给通威的价值?


刘汉元:世界最后是年轻人的。在有条件、有可能的时候,我建议还是交给年轻人。年轻人总是有很多想法,很多冲劲、闯劲。


通威强调经营管理团队的年轻化,公司董事中60后很少,一线管理团队基本上都是70后、80后、90后,多为职业化的社会职业经理人,基本上是面向社会来选拔。


年轻人参与企业发展,公司更有后劲,更有未来经营可以预期的业绩。哪怕企业真的跑偏了,我在后面还看得住,还有矫正的可能。


Q:您现在有退休计划吗?


刘汉元:很久以前,我说过计划40-45岁退休,后来延到50岁退休,现在还没退休。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我更多倾向于把具体的工作交给年轻人做。我有时候看看方向,有时候推动一下研发,更多地是确保企业良性地循环。这种状况可能对企业和对个人都是一个多赢、共存、互利的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在通威会存在很久。


Q:您是工作爱好者吗?


刘汉元:我不算。我对工作可以接受,觉得是个任务需要努力去完成,但有时也会觉得有点麻烦。坦率讲,干了几十年,都没彻底烦,已经不错了。


有时自我安慰的时候说,自己的承受能力和适应匹配能力,已经足够了,不需要责怪自己。


对工作能够保持七分兴趣,外面还有三分其它爱好,我认为是个健康的形态。不要全面“内卷”,可以适当外延。


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的负责人,如果能找到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研究、开发的这种乐趣,把它和兴趣爱好合二为一,那可能就是企业最大的后劲和动力,也是每个人工作的最大动力来源。


Q:现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也是热门行业,有没有想过有再次跨界的可能?


刘汉元:一般不会跨。首先,光伏行业还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我们强调自身聚焦发展,避免分散资源、资金、人力、物力。集中精力聚焦,巩固地位。


有些机会也会先遵循我们的爱好。我们对电子芯片方面一直有兴趣。


Q:会有把爱好变为工作的冲动吗?


刘汉元:其实有。但客观条件不具备时,风向和机会不对称时,不会那么容易就进入。


事实上,通威进入多晶硅时,兴趣爱好在其中也扮演了角色。假如某一天,我们要进入芯片行业的时候,兴趣爱好肯定是主要角色。


目前是在理性控制下,忍住这种兴趣爱好,尽可能不往那边去走,


更多是对相邻行业保持一定的关注和研究、比较,思考自身定位,只能到此为止,以后有机会也会是小概率事件。


Q:用一句话形容的话,通威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刘汉元:通威是一个既老套又能够充满活力的公司。


我自身要求很传统、很死板、很规范,这是老套的地方,历史上沉淀下来几十年,基本上是这种文化为主流。当然我们也鼓励创新,年轻文化有一定的施展空间。


所以我们想它老套,而不能够呆板,不能够老化。老一套有用的东西可以留下来,活力和成长点的地方还需具有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