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见底了还是反弹而已?

万一两融5   / 2021-12-22 11:18 发布

目前指数总体上小幅上涨,市场情绪还是比较高的,主要还是体现在近期低价股、小盘股方面,早盘低价股指数和微盘股指数又在创了数年的新高。


板块方面,早盘也是以题材为主,其中与元宇宙相关的知识产权、游戏等最为活跃。


连续大跌两天之后,昨天指数迎来了一次较强的反抽,这是见底信号还是反弹而已?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导致大盘在12月13日之后持续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之前我提醒过各位:“对跨年行情仍有预期,但短线上暂时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了,接下来大盘短线上大概率将进入一段休整期。理由如下:1)从技术上来看,目前指数已经接近今年大箱体的箱顶,这个箱顶由今年2月18日高点3731.69与9月14日高点3723.85的连线(目前运行到3720左右)构成。若要有效突破,需要一个必要的整理蓄势的过程。所以,首先不要着急。2)此前一波上涨主要源自于近期政C面宽松信号带动下市场情绪的提升,但情绪在中Y经J工作会议结束后达到暂时的高潮,而未来一段时间直到明年3月左右的两会前,将会面临一段政C面的相对空窗期,情绪可能会一个从亢奋到平淡的过程。3)年底资金面仍存在季节性偏紧的情况,不太支持这种连续逼空式的上涨。事实上,虽然近期市场成交额一直保持在万亿之上,但相比9月初那波的量能还是明显偏小,且在接近前期高点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明显放量,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前微观资金面上的欠缺。4)从外围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扰动因素。本周四美英欧主要央H公布今年最后一次利率决议,届时虽还不至于发出加息这类货币政C紧缩信号,但当前美国通胀水平已创1982年以来新高的情况下,美L储有较大可能发出更为鹰派的言论,包括加大Taper(缩减购债)力度,从而再次引发外围市场动荡。”


“此外,消息面上,昨晚证监会核发了中国移动IPO批文,预示“巨无霸”中国移动的发行上市已箭在弦上。根据招股书,本次中国移动募集资金560亿元,将超过此前中国电信的540亿元,为近10年来A股最高IPO募资额。从历史规律来看,这类大型IPO上市会对市场短期资金面形成一定的扰动,如此前的中国电信的上市就曾给大盘挖了一个小坑。”


现在回过头来看,前面的预判分析与时机情况基本上完全相符。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以上导致调整的因素除了没有?


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年底资金面偏紧的状态依然未变,甚至有所加强。昨天的两市成交额合计甚至差点跌破一段时间以来保持的万亿水平,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金的缺乏。而且中国移动今天发行,由于是市值配售,对资金面的扰动暂时不大,对资金面真正的考验是其随后正式上市的落地。


此外,近期的小盘低价股的报团已经演绎到了极致,昨天的涨停股数量应该是创下了很长时间以来的新高,微盘股和低价股指数也同样大涨并创多年新高。这反映的是市场投机气氛已经达到一个较极端的状态,但这种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无厘头炒作,与去年跨年行情中的白马抱团相比,只是换汤不换药,同样让人担忧,一旦瓦解必然一地鸡毛。


因此目前来看,昨天的上涨更多只是反弹,我维持跨年行情尚处于修整期的判断,而且后面中国移动的上市,不排除还会给大盘带来“春季躁动”行情前的“挖坑2.0”。


当然,后期对下半场还是值得期待的。因为作为市场最大驱动因素的资金面,将在翻过年后得到明显的改善。宏观政C和流动性方面,近期高层会议连续释放“稳增长”信号,昨天央H又将1年期LPR利率调降5个基点,这是自2020年5月以来1年期LPR报价的首次调整,相当于以此“定向降息”。1年期LPR报价微降,与近期进行的降准、再贷款扩容、以及信贷窗口指导等货币政C调整,显示后期流动性趋于宽松已成定局。而微观资金面上,年初也往往是最为宽松的时段,这也是往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春季躁动”行情的重要原因。因此,接下来可能的“挖坑2.0”,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为明年初的“春季躁动”行情做准备,好让未来的“春季躁动”来个“深蹲起跳”。


虽然前面我认为跨年行情的休整期或者说“中场休息”恐怕尚未结束,但既然跨年行情的下半场或者说“春季躁动”行情仍值得期待,那么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考虑如何布局?


我认为,在布局上可以参考三个思路,一是根据最新的政C动向,比如近日中Y经J工作会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下的基建产业链、“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下的绿电、“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下的电网等;二是有望进入旺季的行业,比如有春节消费预期的白酒、“黄金”档期即将来临的电影等;三是由时间性驱动预期的题材,比如与明年2月冬奥会有关的氢能源、数字货币、超高清等。  



(以上消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