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驱动电网智能化投资加速,配电系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研报院 / 2021-11-28 23:07 发布
政策驱动电网智能化投资加速,配电系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国网印发《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发改委协调会议提及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招商证券认为,政策驱动电网投资方向进步明确,我国配电系统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可总结为—总量增长,结构变化
从投资总额来看,根据《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较“十三五”期间实际完成值增加52%左右(较计划投资额增加33%)。国家电网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4万亿元人民币),推进电网转型升级,预计约30-50%将投向配用电侧。据此推算国家电网“十四五”时期投资电网建设力度或与“十三五”大致持平。整体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将接近3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实际投资额增加1000亿元左右。
从投资结构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电网投资主要聚焦干智能电网以及特高压建设领域,目前我国已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四五”时期,数字电网周期开启,电力信息化建设作为下一阶段的核心抓手。长期来看,电网投资将出现两大结构性转变:
①数字电网电力物联网投资力度加大,相关智能化、信息化领域投资占比预计将大幅上升;
②电力系统中,配用电侧投资占比持续上升。电网配用电侧智能化投资大幅增长,历史电网投资主要集中在输变电侧,用于配用电侧的投资占比仅约10-20%,未来五年将提升至30-50%。
2)智能电网产业链共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五大环节系统
①发电端可发挥电力工业互联网的分析处理优势,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成本
②输变电环节可运用柔性直流输电与输电线综合应用状态监测动态增容、无人机巡检、故障智能识别等技术优化新能源远距离输电
③配电智能化涉及 DTU/FTU/TTU等终端设备的智能化以及智能柱上开关、智能环网柜等一二次融合设备,同时虚拟电厂可发挥平台作用,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将地理上分散的电源、负荷和储能资产进行通信、聚合、协调
④用电侧智能化主要表现为新代物联电表的替换迭代以及变电站、充换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5G基站的多站合一建设
3)我国配电系统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输变电系统发展较为成熟,但配电系统以及用电系统运行效率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a、目前,我国电网存在负荷率低,运行效率较低,运输线损较大等问题,通过配电智能化降低各环节线损率从而提高电网公司管理效率将有效改善其盈利能力。
b、从供电可靠性看,我国与国际先进城市供电可靠性差异明显,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专供负荷,减少用户停电时间。电力物联网建设能够对电网实现实时智能化管理,帮助迅速找出其至预防故障信息,从而实现电力设备全面体检。
②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新型配网元件的出现对现网的承载和调配带来较大压力,对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至2021年03我国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达到94556GW。据国家电网预计2030年国网经营区分布式电源装机达到约290GW,占总装机的10%左右,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260GW分散式风电装机达到30GW。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接入系统后,将显著影响配电网的潮流分布、电能质量(电压波动、谐波等)、短路电流大小,进而影响到传统保护元件的故障定位和供电恢复功能,这就需要加强对配电网(尤其是分布式发电等元件)的监测与控制,对配网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配电自动化终端智能化以及智能环网柜是配网自动化、数字化的重点,集信息采集、运算、控制为一体的智能配电台区将是配电网建设的核心。粗略判断,2021-2025年我国配电侧数字化改造硬件终端投资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元。
资料来源:券商研报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