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游客爆买日货背后折射啥弊端?
不执着财经 / 2016-01-06 12:07 发布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据日本新闻网的报道,新年第一天日本各大百货公司推出的“福袋”成为年度最抢手的货品。在东京银座的松屋百货,1月2日开店前,店门口就有超过6000人排队。其中价格最高的福袋卖出了972万日元(约52万人民币)的天价,而且是在开店15分钟之内就被人爽快地买走了,里面是6瓶法国高级葡萄酒。
所谓福袋就是日本的商家在新年(日本的新年于明治维新后改为西历元旦)前后,将多件商品装入布袋或纸盒中,进行搭配销售,这种袋子或者纸盒就称为“福袋”。 日本的福袋一般是不能打开的,所以买单之前,如果袋子不是透明的,你就甭想知道你买到了什么。
当然,消费者可大概知道是什么物品,什么牌子,但是具体里面的东西咋样,谁都不知道。福袋里商品是否物超所值,都是靠运气,这是一种碰运气消费。所以,一般情况下,即使发现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只要没有质量问题,那是不可以退货的。在日本,福袋往往是不少卖家投机取巧的方式,他们依靠包装漂亮的福袋外表,里面则塞入库存物品或滞销商品,从中获取利益。
不过,与去年春节中国游客在日本疯扫马桶盖,国庆节狂购感冒药不同,今年日本百货公司推出的“福袋”则受到广大中国游客所热棒。中国游客在日购物出手的豪爽,人均消费高达1.5万人民币,这让日本坊间惊喜连连。所以日本人对中国游客在日疯狂购物的行为则用“爆买”一词来赞叹。
更搞笑的是,去年6月,《富士晚报》网络版还登出了《如何向中国人高价销售日本产品的方法》号召通过网络向购物欲望旺盛的中国人出售本产品。不只是面对到访日本的中国游客,而且还要以13亿没有出国的中国人为对象。这则报道还传授了如何在淘宝开网店,如何把产品以高价格卖给中国人等诀窍。
面对中国人跑到日本去旅游,而且在日本消费花大价钱,很多网友表示难以理解。他们认为,虽然并不至于排挤日本货,但国人当自强,在国内买东西就可以了,何必跑到国外去“爆买”呢?还有人指出,刚收到一个从日本邮过来的海淘福袋,打开发现4件物品3件都是“Made in China”。
对此,笔者认为,中国制造并非生产不出高质量的日用品来,而是内销质量肯定不如外销质量好。因为是内销产品,所以质量没必要做得那么好,要知道产品质量做好了成本就会上去,在国内卖可能会滞销。而外贸就不同,产品质量做好了,利润也就高,拿到国外再让国人来买,国人也舍得花钱。那么,中国游客为啥爱到日本去“扫货”呢?
其一,“日本制造”更注重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日语中有个词叫“配虑”,就是要多替别人着想。而日本人在为人处世时格外注重“配虑”二字。所以在日本日常用品的功能设计上更注重贴心、更人性化,将用户的体验放在首位。举个例子,日本雨伞的伞柄都带有一个透明的小框,可以将写有姓名的纸片搁在里面,防止拿混。儿童毛巾带有挂扣,方便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悬挂。
其二,“日本制造”在生产日常生活用品方面追求细节,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而这种“匠人文化”的精神,就是专注好做每一件物品,哪怕只做一个回形针都要追求极致。当这种“匠人精神”体现在每件商品的质量上面,当然会让中国消费者体会到虽然日本货价格不便宜,但只要贴上“日本制造”标签,就可买得安心、放心。
其三,日本政府近年来推行的是日用品“高端精品化”战略。就算是生产日用品也要走高端路线,这与喜欢陷在低端领域恶性竞争的中国制造相比,日本制造在中国游客眼里更有吸引力,比如虎牌保温杯、今治牌毛巾等都是中国游客采购的特定品牌商品。
统计显示,2015年1至9月到日本观光的外国人比前年同期增加了48.8%、1448万人,而其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国人,且每人平均消费额为28.7万日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根据最新数据,2015年1至10月,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428.3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大约一倍,成为日本最大旅游客源。现在问题来了,中国游客赴日购买究竟划不划算?
首先,受到美国政府的默许,日本政府为了提振国内经济,近年来采取竞争性贬值政策,使得日元从高峰到现在已经贬值了35%,这意味着去日本买东西折65折。而笔者认为,虽然近期受到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持续贬值的影响,但今年日元比人民币贬值速度将更快。
再者,中国的各类进口商品的关税太高,进口商品免税店又开得过少。在国内购买很多品牌要比国外贵一倍多,所以中国游客更乐意到日本去购物。而在日本购买其本土的产品与中国售价相差更大。一双美国产儿童耐克鞋,日本买合人民币220元,国内卖350元;象印电饭煲日本买合人民币2000多元,国内卖4000-5000元……
最后,日本已过了伪劣假冒产品“劣币驱逐良币”的阶段,其产品让人吃起来、用起来安全、称心。而部分国货的质量确实不敢恭维,不是国内产不出来好的产品,而是因为缺乏统一质量标准、严格的监管措施,如此长期循环自然会造成国人对国产的东西失去信心。
中国游客爱跑到日本去“扫货”。这一方面说明中日两国在日用商品上的质量存在明显差距。日本人更注重用户体验和质量提升。这正是中国制造业要转型升级的地方。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国购买力流向海外,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靠民间消费和投资来拉动经济。面对大量购买力的流失,中国政府应该扩大进口商品免税店,让更多的百姓能够买到国外优质商品,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国内商品质量的监管和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否则,百姓对中国制造缺乏信心,再多的购买力也会流失殆尽。
1、先注册(注册就送2万元体验金),再投资”理财范“,该司刚融资2.1亿,100元投资起步,给您12%年化稳定收益。
2、购买交易所发行的企业债获得稳健收益,20万元起步,投资期限1年,回报率9.5%。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