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迟迟不发力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余岳桐余扬 / 2021-11-05 17:22 发布
11月的第一周,市场还没有完全从10月末的恐慌中复苏,沪指单周下跌了1.5%,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稍好,也仅仅是微涨的状态。这至少说明一点,权重股在近期明显是脱了后腿的。本来周四因为美联储靴子落地市场全面反击了一下,但周五又一次遭遇到消息面的几大利空扰动,直接又被砸了下去。首先,量化交易监管进一步趋严,继中基协要求量化私募按月上报交易数据之后,中证协也要求券商按月度报送量化交易数据信息,包括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这对A股呈现明显负面影响。再有,深圳住建局召集佳兆业和花样年11月5日参加专题会议,讨论公司流动性的问题,消息对房地产板块影响明显,这也导致了今日地产债出现了批量跌停而被动迎来了临停潮。而此时央妈的态度也比较坚决,周五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回笼1000亿,总体算下来,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7800亿元,对市场影响非常直接。
屋漏偏逢连夜雨,资金关注度极高的大宗商品再度迎来大面积下挫走势,对A股市场的周期性品种形成了直接带动,也对人气造成很大的影响。周五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10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99.7%,该指数在上月小幅反弹后,本月再度回落,显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下行压力加大。而进入11月份,北方进入冬季,需求强度将会继续减弱,加之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不确定性上升。因此大宗商品市场仍将面临较大的调整风险。这也是我在之前反复提示过的,大宗商品的本轮牛市在10月已经彻底结束,后期会进入到不断下行的过程中。目前供应端无论是从能源成本还是限产角度来看,大多数商品的利多因素已经通过市场充分体现,并达到极值,边际上很难进一步强化,因此大宗商品整体面临回调压力。总有人对于大宗商品行情的延续还抱有幻想,其实没有搞清楚,供给约束才是导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最核心原因,而并非需求旺盛的驱动。所以,资金的胡乱炒作才是前期大涨的主因,最终市场还是要趋于冷静。何谓“周期股”?自然是有周期的东西。几年一个轮回,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就是典型的周期股特征。而这一次的行情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炒作空间,所以即便未来有反弹,也还是一个逐级下行的趋势。无论是煤炭也好还是钢铁也罢,都是这个道理。
众多利空导致了市场不得不先向下寻求支撑再行向上,对沪指来说,倒也不用太过着急,年线和大道申线还是两到重要支撑,这个区域大致位于3460-3500点,这也是下周市场首要考验的位置。相对来说,创业板指数还是表现更强,本周创出了近期反弹的新高后也有所回落,但3310点(大道通线和午线附近)上方还是较强支撑,这也是下周市场的希望所在。回测历史数据发现,近10年中11月初的指数不先涨而先跌的情况仅发生在2013年,当时沪指调整到位后依旧有波持续性的反弹。既然了解了指数接下来的大致波动方向,那么指数越跌或越不应该恐慌。从操作的角度讲,新能源板块内部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储能、风电、充电桩等分支板块整体趋势还是震荡向上的,而磷化工、氟化工、盐湖提锂等上游产业的整体趋势是震荡向下的。下周市场,不要再去追高元宇宙概念,连续大涨过后面临调整压力,可以重点关注成长主线中的功率半导体、汽车零配件、电气设备、稀土永磁等题材概念。
近期,半导体板块频频发力,不仅三季报业绩亮眼,“国家队”大基金二期也开始加速布局半导体产业。此外,各大知名公募基金也纷纷出手增持。半导体全行业营收增长达21.4%,归母净利润增幅达59.5%,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206.54%。无论是增长幅度还是增速均位居电子行业首位。业绩兑现能力是决定后续板块走势的关键,半导体板块仍将是未来三至五年国内科技投资主线,在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备。目前,大基金二期以补链强链为核心,覆盖了半导体产业中的设计、制造、封测、材料以及设备等多个环节,将资金针对性地投入到产业链中较为薄弱之处,体现了我国对半导体行业激励重点的转变,从下游应用端转而专注上游制造端,打造更良好的半导体生态。在“国家队”带动下,国内半导体芯片产业的投资布局将进一步拓展,相关产品技术将继续加快变革,有望实现多领域的技术突破,半导体芯片产业国产化替代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