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证红利等指数创历史新高,谈谈沪深市场二十年的转换
指数基金价值人生 / 2021-08-31 20:54 发布
原创 价值人生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今年以来收益接近两成,创出了历史新高。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2016年下跌了4.30%,与市场相比收益还算可以;2017年上涨了21.34%,作为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和高股息率的典范指数,尤其是只认低估值的投资者给予了厚望;2018年下跌了16.15%,低于市场的回撤,非常优秀;2019年上涨了20.88%,中证红利指数开始跑输了市场;2020年上涨了8.18%,市场发现低估值的再好,价值型的公司再好,仿佛都不是新时代的赛道了,不如成长型的公司了,而且越分化越强化这种观点。2021年春节前白酒行业的市盈率比较高了,春节后开始了下跌,而中证红利等低估值的指数逆势上涨。直到现在,不断地创出了新高了。
从2015年底以来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没有翻倍,稳步上涨,仍然不及回调了的很多指数。虽然从2015年底到现在的区间看,指数一般,也可能是钢铁和煤炭行业迎来的上涨带动的,但是中证红利作为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和高股息率的指数,迎来了一轮上涨是事实,上涨之间很多投资者受不了了切换了赛道也是事实。所以,市场长期很多宽基指数和策略指数的收益率是差不多的,即使像消费行业类的好的指数,预期差得多了,也要均值回归。今年以来,仅消费类的行业均值回归的文章写了好几篇了。近5年跑赢了同类平均好几倍的行业再好,也是不可持续的。中证红利指数是比较稳的,涨得少,跌得少,还能稳步创出历史新高,稳步刷新历史新高。好的策略不是时时有效,所以保证了好的策略长期有效。
同中证红利指数类似,国信价值指数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国信价值指数是从稳定ROE里面的成分公司中选取低市盈率的公司,但是不是完全等同于低市盈率。今年以来收益了将近一成,最近也是强于沪深市场的。虽然中证5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今年以来也是上涨,可是仍然离着上轮牛市高点还有不少的距离。指数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下跌,从而变得低了,理由会得到强化;指数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上涨,从而变得高了,理由会得到强化。不局限于刻舟求剑似的评估指数,多种策略配置,买入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稳步上涨,减少回撤,也许是个长期配置不错的方法。目前中证100指数等核心蓝筹下跌,也许跌多了是个机会。目前也不排除好行业涨得与成长性相比较起来能够接受,如光伏行业的指数基金,我从7月底一直拿到了8月底,对比成长,还是能够接受。
首先,看看核心蓝筹指数。对核心蓝筹避而不及。比如,在H股比A股便宜的时候是香港市场流动性差,现在又成了外资抱团流动性好。这些都反映了市场情绪的预期差。2013年的时候,蓝筹公司也是H股比A股要贵,整体环境和业绩不好,后来却不是一直消沉,而是市场各个阶段的偏好不同而不同。
拿近二十年的沪深市场大盘蓝筹和小盘成长的偏好看,市场是每隔两三年会周而复始的,市场偏好的转变,也是喜好和厌恶的转换。沪深市场2000年后,从2001年至2005年开始下跌了四年,前面三年大盘比较稳健,2004年至2005年大盘补跌。2006年至2008年初,大盘领涨了一年多,小盘领涨了一年多,此后金融危机普遍暴跌。2009年大盘率先反弹,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小盘比较好。而到了2011年的回调,大盘远远低于小盘,一直到了2013年小盘开始领涨。小盘领涨了一两年后,2014年末大盘反弹后,2015年上半年又是小盘领涨。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普跌至2018年,虽然小盘有时候有所反复,最终都是核心蓝筹领涨。市场从不认可经济差的大盘蓝筹,到认可了外资进入只有大盘核心蓝筹是最好的。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小盘的业绩商誉计提后轻装上阵,经济转型又跑赢了大盘蓝筹。无论是2010年的工业互联时代的经济转型,还是2014年的一带一路时代的经济转型,都改变不了市场偏好达到极致后的轮动;同样,无论是2012年的核心蓝筹最稳,还是2017年的核心蓝筹,都改变不了市场偏好达到极致后的轮动。沪深市场最近二十年,有时候是一两年轮动,有时候是两三年轮动,尤其是在低迷的时候,业绩披露变差后,投资者没有了信心,反而开始慢慢地上涨,然后基本面慢慢地好转起来了。都是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变化。其次,坚守价值的同时,也做基金切换和可转债切换。如光伏ETF和华自转债,我从7月底拿到了8月底。这种切换是基于基金成长和可转债折价的切换。
有些投机的成分,可是投机也是基于对基本面的理解之上的,而不是看技术指标就能成的。有很多做热点的投资者,如果问为何卖了,会告诉是破了哪条均线,哪些指标变差之类的。当时没错,但是后面再买卖又变了。因为如果技术指标好用,做出来的软件程序也会很快失效了。所以基于价值和热点盘面,即标的价值和市场情绪。可转债的折价是比较好理解了。至少目前策略仍然好用。但是不能因为收益好,就全仓用,以防失效。所以多种策略配置是必要的,也要有些耐心。
多种策略并用,组合稳稳上涨,慢慢跑赢市场,无论涨跌对投资体系做出的投资决策做到心里都有底,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