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墓园股份

王志强   / 2021-07-19 13:45 发布

在宏观的叙事背景之下,猪肉行业的企业,都是随波逐流的尘埃。谁也不能阻挡历史的车轮,谁也无法推卸历史的责任。


尤其是大型猪企。


2020年,随着非洲猪瘟的影响逐渐降低,猪肉价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断崖式下跌。这个时候投入养猪的资源越多,未来赔钱的几率越大。


所以,当市场上猪肉蜂拥而至的时候,肉价从五十多元的高价狂跌到十几元。


当我们又可以享受红烧肉自由的时候,猪企老板的心却在滴血。


如今,到了半年报预告密集发布期。


2021年半年报预告显示,各大猪企。


正邦科技则直接由盈转亏,预计上半年亏损12亿元-1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4.2亿元;


新希望公告显示,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5亿元至-3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24% ~209.04%;


温氏股份则预计2021年上半年亏损22.60亿元~25.60亿元,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猪肉价格下跌。


今年上半年的生猪出栏量虽然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加,但由于生猪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疫情影响、固定资产建设投入相关费用较大等因素,使得生猪养殖综合成本上升,导致生猪业务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另外一些企业结合目前生猪价格下跌的市场行情,对公司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也对其业绩产生了影响(划重点)。

谁敢比我惨?牧原股份的阳谋


正在大家比惨的时候,牧原股份的半年报预计盈利100亿。


这真让人大吃一惊。


虽然和上年同期相比,公司的业绩还是有所下滑,但能做到这样的盈利,还是远超预期。


有人说,牧原卖猪仔。


谁敢比我惨?牧原股份的阳谋


但公司销售简报显示,销量中仅有十分之一左右的数量是猪仔,金额换算可能5%都不到。


那么一个叩击灵魂的问题来了:牧原的财报有没有造假?


多年前,星空君就灌输过一个观点:农林牧副渔不要碰,后来加上了游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行业的客户、供应商可能存在着大量的现金(纸币)交易,很难通过现金流量表核实真实性,看不懂的,就不如一刀切。


众所周知,牧原股份是工业化养殖模式,不存在和个体养殖户的现金交易,反倒是温氏股份主要靠养殖户模式。


是不是意味着牧原股份就没有造假的可能了?


不尽然。


牧原的财报,有三大疑点。


一是在公司巨额盈利的时候大规模借钱,继续扩大猪舍建设。


作为养猪专家,牧原的管理层不可能比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还看不清形势,我们都知道猪肉会降价了,修这么多猪舍是为了计提减值准备吗?


二是公司在猪价快速下滑的时候,并没有计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三是没有大规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此,有些解释是这样的:当前牧原股份是自繁自养模式,其他企业基本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受益于“全自养”模式,牧原股份在上市猪企中优势突出,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而其他猪企成本偏高,比如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六和养殖完全成本均在20元/公斤以上,分别为21.6元/公斤、20元/公斤。


乍一看,这个解释很有道理。


财报显示,牧原2020年的毛利率高达60%以上(2021年一季度降到45.88%),远超2019年的36%。按照30多元的平均价格倒推,确实差不多。


但是,牧原全部自己来的经营模式,养殖成本看似降了,却多了一个别家没有的成本:猪舍。


公司的猪舍计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呢?


10-20年。


谁敢比我惨?牧原股份的阳谋


我从牧原的新闻找到了最新的智能化猪舍,能不能用20年呢?


不过,按照折旧期,我又找到了20年前的牧原第三代猪舍的模样:


谁敢比我惨?牧原股份的阳谋


以及10年前的猪舍照片:


谁敢比我惨?牧原股份的阳谋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猪舍,现在还在吗?如果不在了,是什么时候报废的呢?更新改造的时候有没有做规范的固定资产清理账务处理?


这些猪舍算成本吗?


算,也不算。


公司投入的猪舍,不会在当年抵减利润,通过折旧的方式分10-20年摊销。也就是说,公司斥资数百亿修的猪舍,并没有马上计入16元的成本里。


查了一下历史数据,2014年上市以来,公司几乎从未计提过资产减值损失。


这几百亿的猪舍,怎么可能没有减值?正常情况下,这类资产足以支撑10%甚至更高的计提比例。


换言之,公司很可能在几年之后,把这上百亿的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全部,以资产减值损失的形式,爆炸式的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