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钮文新:谨防“滞胀”才是第一要务

老夫子   / 2021-07-08 10:45 发布

  中国的许多证券研究员分析A股市场总要提到美国,他们绝大多数都在说:美联储货币政策已经出现拐点。这是不是事实?其实,美联储已经再三重申,按照“点阵图”,美联储认为:2023年应当加息两次。就算有提前加息的预期,那也是2022年的事,而绝非重大的现实问题。但是,正因为国内大量分析,正因为找不到下跌原因,所以比较牵强地把美联储当成原因。


  问题是,美国、乃至发达国家的股市都未对美联储政策做出过激反应,那为什么中国如此敏感?这是不是与大量证券分析师不断坚称“货币政策拐点”有关?实际上,中国证监会易会满曾经明确提示:“当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


  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还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尽管易会满说:“对这种现象我不作评价”,但他还是希望这些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能够“对照新发展格局,建议大家做些思考”。的确,那些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必须认真思考一下:你们的分析和评论是否本着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负责的态度?尤其在中国推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之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办好自己的事才是核心,那我们有什么理由“关注境外大过关注自身”?


  钮文新:谨防鈥溨驼外澆攀堑谝灰 

  毋庸置疑,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表述确实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过去根本不提加息,现在不仅开始提及,而且按照了时间表。但问题是:从全球的情况看,美国之外的所有发达经济体均无收紧货币的打算,尤其是日本和欧洲。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就算发达国家利率政策出现了“真实的变化”,那变化幅度会很大吗?与历史相比,基准利率达到2%是紧缩还是宽松?按照当下发达经济体的债务状况,是否允许央行基准利率大幅提升?这些天天目光向外的经济学家、分析师是否把全球经济的境况彻底搞清楚了?没有搞清楚又凭什么对利率走势做出正确判断?


  从2016年到2019年的情况看,就算美联储已经开始缩表、加息,欧洲、日本也没有立即跟随,并在货币收缩问题上变现出极大的谨慎。许多人认为这是他们无奈,迫不得已,但这有什么不对?难道货币政策不该把经济恢复推过安全线再退出吗?实际上,我们必须依据全球经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去看待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变,而不是抱着“不变之局”僵化、教条地去看待。


  应当看到,当今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正在因“非经济因素而大涨”,这与上世纪80年代因中东战争、石油禁运而导致油价大涨类似,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此时全球央行普遍加息缩表,收紧货币,那这些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都将掉进“滞胀”陷阱。这个道理,银行家们心知肚明,中国央行也很明白。所以,当一些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大叫央行收紧货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事实是:货币市场7天期SHIBOR非常稳定,同时隔夜利率也低至1.7%附近,这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并未出现大幅紧缩的情况。但就有这样一些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无视事实,闭眼臆测。


  尽管中国央行采用“单一利率调节”的货币政策方式并不理想,但既然这种方式现在已经成势,那我们观察货币松紧,就不能太多在乎短期的数量变化,而更该重点关注货币市场利率变化,尤其是7天期SHIBOR这样的基准利率变化。其实,央行也多次提示市场这样的观察的方法。但很遗憾,这个市场上、尤其是股票市场上就有那么一大批我行我素的“误导专家”。


  钮文新:谨防鈥溨驼外澆攀堑谝灰 

  真实的情况是:央行已经通过一些改革手段压低了存款利率,并希望借此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还有就是激励银行向中小微企业投放信贷。7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示工程的通知》。这些手段尽管不同于传统做法,但也是货币政策的手段之一。


  全世界有哪家央行收紧货币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G20)当中只有巴西、土耳其和俄罗斯。说过很多次,它们加息各有原因:巴西是2021年初已经宣布破产的国家,加息是为了缓解偿还外债的紧迫性;土耳其加息不是现在的事,它因战争和制裁的原因,早就把利率提高到17%,再加到19%,这和美国货币政策变化有什么关系?哪个国家又会效仿它把利率提到如此之高的程度?俄罗斯加息也是因为被制裁,消费物价上涨过快。


  所以,利率问题、货币政策问题必须更多依托本国经济实际,绝不能一概而论,尤其不能把自己的货币政策绑在美联储的战车上,更不能赌注美联储政策“出现拐点”来证明自己当下货币政策选择正确。对中国而言,我们一定要坚持货币政策更多为国内大循环服务,而不是太多的目光对外。如果中国不是集中货币力量“为降低利率服务”,而总是“为人民币汇率升值贬值服务”,那中国货币政策就很容易和新发展格局错配,这恐怕是我们必须要防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