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国际巨头转型留下巨大供给缺口,民营大炼化有望出海!

研报院   / 2021-07-01 00:21 发布

国际巨头转型留下巨大供给缺口,民营大炼化有望复制轮胎企业出海进程!

东方证券指出,碳中和目标限制了炼化行业在国内发展,但也导致海外巨头进行能源转型。这为我国炼化企业出海,打开了可能性,大炼化企业有望复制轮胎企业的出海进程。

1)出海打开国内大炼化企业成长空间

炼化行业的发展在国内面临两大约束,一是我国炼油产能过剩,二是“双碳”目标增加了项目审批的难度。

在此背景下,出海成为打开炼化企业成长空间的一种选择。

类似的情况也在国内轮胎行业发生过,国内轮胎企业遭遇产能过剩和欧美对中国出口轮胎开展双反调查两大阻碍,通过到东南亚建设轮胎厂,玲珑、赛轮等企业把握住了发展机遇。

 1.png

同 ExxonMobil、Shell、BP等国际巨头相比,我国炼化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还很低。

除两桶油外,民营炼化企业也就恒逸石化和恒源石化两家企业在海外拥有炼厂。

其中恒逸石化是自建炼厂,恒源石化则是通过并购shell马来西亚炼油公司完成出海。

2)国际巨头激进转型,留下供给缺口

在全球碳减排的背景下,ExxonMobil、Shell、BP等国际巨头开启转型之路,纷纷剥离或关停旗下炼厂,转型的力度十分激进。

如壳牌永久关闭了位于菲律宾的日产11万桶的 Tabangao炼厂,还将位于新加坡的日产50万吨的技术先进的 Pulau Bukom炼厂原油加工能力削减了一半;

BP计划从2019年起的10年内将旗下炼化产能减少30%;

美孚自2000年起,陆续剥离了22家炼厂。

然而巨头转身却为国内企业留下了巨大的空挡,特别是化工品的可持续化和可再生化技术还远不如新能源技术成熟,而化工需求却还将持续增长,这将为国内炼化企业到海外扩张,特别是建设化工型炼厂,提供良好机遇。

 2.png

3)出海项目可较快收回投资,后面就是纯利阶段

据东方证券测算,出海投资一套2000万吨炼油和150万吨乙烯项目,约6年即可收回投资,之后就能持续收入正现金流。

如果能够投资建设化工型炼厂,我们认为经营周期将远长于投资回收期,即使远期能源和材料都全面可持续化,也是有价值的投资。

目前海外企业对长期情景的悲观展望,恰好带给国内企业中短期的成长机会。

 3.png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研报院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