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研框架
柴孝伟 / 2021-06-23 06:33 发布
—————段永平
参考段永平的优秀公司研究思维基本框架体系,我觉得应该大体是这样的:
一,根本专注点————“未来净现金流”。一切思维的根源和目标都是为了公司的“未来净现金流”;
二,为了这个根本点,需要深入研究考察公司的“生意(赚钱)模式”和“企业文化”;
三,“赚钱模式”的根本点是差异化(护城河)和涨价能力(或市场销量),没有差异化就终究赚不了钱,没有涨价能力(或增长市场销量)的差异化没用。
研究一个公司的“生意模式”,就盯着“差异化”(护城河)和“涨价能力”(或增长市场销量);
为了记忆深刻,可以理解为,“差异化”是公牛,“涨价能力”(增长市场销量)是雄性特征,但有的公牛被阉了,比如有些公用事业的垄断企业,产品价格被政府定价,不能随意涨价,那么垄断也是白垄断,没用。
四,“企业文化”是公司未来“赚钱模式”能持久稳定的保障,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基本可以判定这种“赚钱模式”终究会在未来某一刻出问题。
研究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就看三方面:先看公司的使命感(最主要);再看公司的愿景;然后考察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股东、客户、员工的位置顺序,比如公司有没有“不为清单”。
“企业文化”本身也可以视作一个公司“差异化”特征之一。
这就是段永平这段话所说的,生意模式和企业文化互相关联。
这套公司投研框架体系,比较适合长期长青不变的行业。稍作改动,是可以用在“改变世界”的公司类别的,我觉得“改变世界的公司”更重视企业文化里的“使命感”,偏轻视“赚钱(生意)模式”,重精神轻物质,所以稳定性差,既可能出奇迹,又容易大挫破产,适宜蓝海、变革时代。
这套投研框架体系也不适应基本面投资一二层楼。
这套公司投研框架体系,缺乏更根本的“买价按资产折扣+”。
段永平也说过,他看一个公司,先看公司的企业文化,若感觉公司企业文化不合拍,就不往下费劲看生意模式了,老段的公司品味是很高的,这才有了长期重仓茅台、苹果。
照这个基本投研框架看好公司,看多了自然就深刻了,深刻了才更容易去捡大漏了。捡漏这事,比锦上添花难度上大多了,好公司都有时运不济时,蒙上灰、混在垃圾堆里、压在石头下面,股市捡大漏者也要能慧眼独具的认定买入这类好公司(就是巴菲特说的“躺在手术台上的好公司”)。
当然有人会说,那又何必捡漏,直接买好公司就行了。说这话的就不必交流了,几十年股市成空的可能后果,说了他也看不到,反而看着好公司股价涨受埋怨。
捡漏,就是为了不被别人捡自己的漏,是真正明白市场先生和未来先生终究不可战胜,不管你是市场派还是基本面派,职业投资被捡漏的痛苦大了去了,年龄越大痛苦越不可承受。
九面鼎
“好生意好价格好时机”
“踩实洞见理性”
“目标十七个资金净翻番”
“日常低估好生意思维”
“买价按资产折扣”
“坚持五类好生意”
“集中与分散有度”
“耐心等待甜密区击球”
“多维共振确定甜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