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复盘分享
私募基哥 / 2021-06-08 14:26 发布
周五晚间财联社报道,财政部下达了个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啥意思呢,就是以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收入,自2022年1月1日起,从过去由地方自然资源局征收,转为国家层面的税务系统征收,至于收上来的钱分成、使用、管理仍按原规定执行。意思就是怎么花仍然是地方说了算。
这一文件下发,消息出来后,周末大家就讨论开了。有的说土地财政这一政策告别后,房价将会下降。因为过去很多城市的财政都是靠土地政策养活着,正是有着地方政府的支持,所以房价才会一直坚挺着,才能够只涨不跌。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哦,政府一直在讲,房住不炒,是一心想要打压降房价的。但是地方政府需要依靠土地财政,所以又没办法打压房价。于是便有了虽然一再的呼吁房住不炒,稳房价,出了各种限价措施,可是房价依然还是一路高歌猛进。似乎这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地方政府需要靠土地财政才能够生存的原因。所以房价才会一直无法控制。
逻辑很清晰啊,就是是想要降房价的,但是地方需要依靠土地支撑财政,所以地方支持房价涨。于是就形成了想降,但是地方变着法子不让降。也拿地方没办法。现在好了,土地出让权的出让收入,不再是地方收了,而是划转为直管的税务部门来征收,这样以后土地财政就没有了。房价就容易调整得下来。
房价真的是这样,就能够被降得下来的么?如果你真这么以为土地出让的收入由地方划转为收取,就是能够降房价的关健,那也只能说你不但天真,你还无鞋了。
你认为过去是地方出让土地,所得的钱由地方政府收。所以才会造成政策降房价,但是地方需要出让土地赚收入,所以两者施政有冲突,地方胜。拿地方没办法。所以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房价涨,房价才会一路涨。
可是你想过另一个问题没有?买地的钱从哪里来,大多数买房的钱从哪里来。嗯,你想到了,买地的钱是问银行贷款的,买房的钱大部分也是问银行贷款的。那问题来了,银行是由谁主管的,是地方么?不是。银行这个钱袋子是由直管的。如果真要是看房价不顺眼,想要限房价,不管地方政府怎么支持,只需要把银行这个钱袋子的袋口给卡紧一点,就直接能够反土地出门和房子购买热情给直接卡死。
现在搞明白了没,真正能够绊住房地产的那根绳是央行这根金链子,而这根金链子的真正掌握和使用权并不是地方。
这就像我们的股市一样,这政策支持,那政策支持。如果市场没有资金的支持,行情就不可能起得来。试想,如果房价的大头没有银行的信贷支持,高房价的房子有几个人能够买得起,还一买就买好几套的?所以很多人对于高房价原因,根本就没有理解对。
记住,真正能够影响房价的是金融政策手段。和地方并非对立,也不是独立,而是共生。否则的话收回缴款权限,岂不是地方便没活路了。
这次土地出让的收入,由地方划转为的税务部门来收,主要原因并非是为了降房价,而是在为往后的税收进行统一管理。是为了往后的管理方便才进行的调整。
所以不要因为一个政策的调整,就错误的解读成要打压让房价下降。否则刚需的解读失误,造成最后买不起房可就悲了。聊回到股市
复盘上周全周的走势,市场一直围绕着3600点进行波动,周五低开高走,以红盘报收,收盘报于3591点,收出上影中阳线。两市个股涨少跌多,上涨1803家,下跌2376家,两市共成交9371亿,量能略有缩减。周五盘中冲板个股95家,上板64家(剔除新股外,实际上涨59家),砸 板5家,跌停15家。
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度的提升,在结构性行情下, 一方面是市场出现强劲的走牛。而另一方面,又会出现个股风险的加剧,这就是结构化行情下的矛盾性。所以在这种行情下,如果不能很好的判断行情,以及分析个股的基本面,纯粹的想要靠人品去博傻,赌大运,那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周末两天做数据复盘,挑选出了几个估值较有优势,整理成一个股票池。
有想要获得这几个标的分享,可以给基哥加鸡腿,扫码获取。往期阅读:
【全文完】
结构化行情下,指数向上的行情还将继续。
风里雨里,基哥在自留地等你
欢迎关注基哥自留地
点击支持“分享”"点赞"“在看”点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