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财务自由了吗?你离财务自由有多远?
金值成长 / 2021-04-03 09:14 发布
勤劳创造价值,智慧共享收益。我是E东山,欢迎来到“金值成长”财富课堂。
传统社会认为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格高。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金融高度发达的经济时代,进入到只要财务能自由,万事万物皆可得。放眼望去,你身边的所有人不就是在为个人财务自由的目标或者为他人财务自由的目标在疯狂努力吗。
但是财务自由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实现财务自由?有人给你答案了。
2021年3月3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多少钱算财务自由?
中国的财富自由总共划分三个等级即入门级、中级和高级,同时目标城市为国内的一、二、三线城市。
中国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的门槛是1900万人民币,这其中主要包括一套120平方米的市区常住房、2辆车、6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800万元的金融投资;
中国一线城市中级财富自由的门槛是6500万人民币,这其中主要包括一套400平方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300平方米的郊区第二住房、4辆车、6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6500万元的金融投资;
中国一线城市高级财富自由的门槛是1.9亿人民币,这其中主要包括一套400平方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300平方米的郊区第二住房、4辆车、6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6500万元的金融投资。
上图为《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发布的详细数据。
传统的工资性收入已经无法帮助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以入门级的一线城市财务自由数据为例,首先要求家庭税后收入达到60万元,即便不算任何开支,要想实现总资产1900万的目标,相当于要攒30年,所以仅仅通过工资性收入攒钱来实现这个目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这些家庭是如何通过工资性收入实现这个目标的呢?答案就是资产配置。
要想实现资产持续上涨,你必须要懂得你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货币一直处于贬值的状态,现实中很多劳动者的收入增速根本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而且还随时面临着失业和职场天花板,所以收入持续上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取的劳动报酬呈现抛物线,一般在35-45岁达到巅峰,随后就开始逐步下降,即便你的职业生涯非常顺利,也会面临着这样的情形,所以收入持续维持高位也是难以实现的;
第三,随着人工智能和新增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传统的劳动力一直处于贬值的状态,如果不能将市场和职场经验转换为个人综合能力,不具备跨行业或者创业的能力,未来一定会成为技术革命的牺牲者,所以持续维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也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即便你想实现30年家庭收入持续达到60万元这一目标本身就是异常的困难,更别说依靠这一基础目标去实现1900万元的资产。
实现这一目标家庭几乎都采取了购买或者创造优质资产。比如二十年前通过投资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就能基本实现投资超20倍的增长;如果同时期投资优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其投资回报能超过百倍,轻松实现入门级的财富目标;
如果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上市公司的高管,每年收入、股票分红和股票市值也能实现入门级的目标;
如果个人能力确实优秀,自己创业的公司上市,实现这个目标就会非常容易。
一线城市中虽然很多家庭虽然资产过千万,但是大部分都是住房价值贡献,尤其是家庭的唯一住房。如果扣除掉唯一住房的价值,想必实现财务自由的难度会更大,门槛会更高。
所以,投资优质的金融性资产成为实现财务自由最快捷也是普通人参与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股权类投资。
过去20年,中国优质的上市公司创造的价值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可惜的是过去20年间炒股达到财富自由的人寥寥无几,但通过投资优质股权的价值投资者成功实现财务自由的却比比皆是。当前,通过投资房地产来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越来越艰难,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地产投资的限购政策以及地产投资的上升空间都制约房地产的投资收益,所以中国已经彻底进入到通过创业拥有股权和通过投资持有股权的创富时代。
想看看截止到2020年6月份,A股部分优质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吗(含分红再投资)
格力电器,自1996年上市以来,投资年化收益24.21%;
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以来,投资年化收益29.97%;
五粮液,自1998年上市以来,投资年化收益19.19%;
万科A,自1991年上市以来,投资年化收益19.03%;
恒瑞医药,自2000年上市以来,投资年化收益28.77%;
招商银行,自2002年上市以来,投资年化收益15.24%;
投资这些公司的年化收益几乎都达到了股神巴菲特的水平,如果懂在市场高位时卖出,在市场低位时买入,投资收益率还会有所提升。
上述这些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皆超过了通货膨胀,皆超过了GDP增速,长期持有这些优质上市公司的股权,想不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都困难。
本文完
作者简述:
人生已过而立,投资也有数载,拜读大师著作半百有余,终归与价值同向而行,期间披荆斩棘,历经磨难,虽不敢言已取真经,但投资之行日益趋稳,偶有所得,小有所悟,力图知行合一,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话投资精髓,共享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