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关于投资有什么好的建议?

排排君er   / 2021-03-22 16:34 发布

决策,是一件主观性极强的事情,是一个信息搜集、加工,最后作出判断、得出结论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从看k线图,到点鼠标下单,我们的大脑会进行无数次计算。但即使这样,为啥还会出错呢?不是说大脑是目前世界上最精密的工具吗?

1投资决策的双刃剑:压力

人们在压力小或没有压力情况下所做出的决策往往比较快速,甚至正确率更高,反而有时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是为什么呢?

 

私募排排网内有公募、私募基金在售,有位同事经常在秀他的模拟股票账户的盈利,并对自己追涨后精准逃顶的案例夸夸其谈。我问他:如果这是真实账户,你还会这么做吗?他坦言不敢。

排排君查阅相关网络资料得知,压力发生于大脑和肾的内分泌腺之间,生成顺序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当大脑处于紧张环境中时,肾上腺轴会立即被激活,并释放出名叫“皮质醇”的荷尔蒙激素,它能使身体迅速做出反应。此外,皮质醇的分泌能释放氨基酸(来自肌肉)、葡萄糖(来自肝脏)以及脂肪酸(来自脂肪组织),这些被输送到血液里充当能量使用。

 

image.png 

来源:网络

不过,长期大量的皮质醇会严重损坏大脑,因为过多的皮质醇会导致大脑前额皮质等中枢萎缩,让整个大脑神经元之间突触联系减少。这可能让大脑各种原本执行得好好的功能乱成一团。

回到投资中,这个原理似乎的确可以解释人们在长期巨大压力情况下,往往会做出错误决策的根本原因。当你面对的是真实股票账户,鼠标一点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市值的股票进账,盈亏可能是你N个月的薪水时,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散户、基金经理还是庄家,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尤其是在交易时间。

无论是大佬还是散户。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大佬可以控制压力,并转化为沉着冷静;而散户更多的则是恐慌,因为他们的资金量小,专业度低,信息不对称,害怕当炮灰。

2我们是如何做出那些“非理性”决策的?

包括人在内的许多动物,都是有感情的,而负责情绪、感动等功能的是我们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虽说只是大脑的一小部分,但可千万别忽视它的作用。

1、环境因素。当我们去商场、餐厅等地方,会发现大厅总是照得非常敞亮,而且基本以暖色调为主,因为这会使得人们的情绪也跟着一样积极,从而激发购买欲望,不由自主的买买买。

相反,在相对较暗,且空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人们则更容易做出比较重要且理性的决策。有研究表明,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里,可以让谈判过程变得更加顺利,谈判双方的极端态度可能也会变少。而这一切都是前额叶皮层的情绪部分在起作用,而并非理性部分。

2、情感依附。何为情感依附?我想大家都听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我们经历的每件事,做过的每一项决策,都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情感,并“纂刻”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上,一旦回忆这件事,或者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那种情感会立马调动出来。而这一系列的经历都会形成我们所谓的“经验”。

在我们做投资决策时,一定会遇到这种“往往”、“一般”等这种情况:次新股往往在X个涨停后就会下跌;上涨伴随着放量,一般都是牛市或反弹的预兆;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一般都是利好指标等等。而这些“经验”其实在我们做投资决策时,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作用。但“经验”并不总是对的,有时甚至会让你损失惨重。

3、过分自信。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会导致人们潜意识的产生误判,比如像排排君在挂单时,总感觉带有数字“6”的价位更容易成交,因为在此前的交易经历中“6”的价位的确经常成交成功。如果我们以这种“经验之谈”来做决策时,往往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比如错过最佳买(卖)点。但如果下次又成功了,这些认知偏差则会更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固执”,固守原来错误的决策。

3写在最后

我们会发现,那些成功人士往往都会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运动,但其目的不仅仅只是锻炼身体,而是给自己的大脑冥想的时间,亦或是听歌、看电影等等。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心理博弈,k线图的涨涨跌跌就是多空双方的心理变化罢了,最重要的还是养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