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下关于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三点思考 12.24
王志强 / 2020-12-25 10:25 发布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下关于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三点思考
——储蓄转化渠道、转化规模之浅析
2020年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书记、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系统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开创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明年资本市场工作十分重要。
昨天晚上朋友圈满屏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消息,看到他们券商业务员们这么热情,证明证券行业蓬勃发展。储蓄转投资是好事,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储蓄转投资通过什么方式或者渠道呢?第二个问题是转投资的规模大概有多少亿呢?第三个问题最直白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转进来的资金会投资哪些板块或者行业呢?带着“三问”,仔细的整理一些数据和结论,写了如下思路,请大家斧正。
我们先看一下新闻稿原文“三是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这段论述是领导高瞻远瞩的提出投资端建设,引导居民加大投资,助力内需。毕竟有钱才能刺激消费,提升内需嘛。还提到养老保险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衔接,健全长周期考核,这能更好地促进公募基金运作过程中减少短期噪音的干扰,利好市场的健康发展。
看完后有两点体会:一、管理层要推动各类资金入市,尤其是养老金。二、管理层要推动慢牛,为什么呢因为储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养老钱,不允许暴涨暴跌,普通居民承受不起,所以要慢慢涨,才符合一致预期。而且国家也不会让咱们的血汗钱承担很大风险。所以整顿清理上市公司后,精选优质的公募(蓝筹股)来配置,跑赢通胀后每年再有6%-8%的复合收益就很棒了,三年下来,慢涨就形成了。所以非常看好未来中国股市(包括H股 )。
站在保护投资者角度,管理层不是鼓励居民去开户自己炒股票,而是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给居民搭建一个投资渠道。这样既能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又能引进长期资金,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那么,这就落实到我的第一问:通过什么方式或者渠道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个问题很专业,昨天正好组织同事们学完沙雁书记近期写的一篇文章,她给出如下建议:如果推动资本入市,最佳途径是建立补充养老金体系,主要由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共同构成的三支柱养老金,建立政府、单位、个人责任共担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成为各国养老金改革的普遍趋势。例如美国最大的两类补充养老金计划(包括雇主发起的401 (K) 计划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IRAs计划)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平均超过50%。
2020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国务院及银保监会业多次对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做出工作部署,从养老金体系的顶层设计、养老金产品创新、养老金经营主体建设等方面作出指导,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完善我国个人养老金保障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我国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占比过高,第二支柱覆盖面不足,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是未来养老金发展的方向。2019年我国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体的第一支柱占据78%的主导地位。覆盖人口仅2548万人,一二支柱替代率不足50%。第三支柱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共12.4亿元,仅占养老金资产总规模的0.01%。
再具体细分一下:
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二级市场说的社保基金。这块是国家队,国家有专门的的机构在管理,出现的前十大股东里的全国社保基金几零几组合就是它们的身影。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可以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中实施个人投资选择权试点,借鉴国际成熟经验,选择一些地区或者行业作为试点,支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引入个人投资选择权,通过投资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激发个人借助第二支柱积累养老资产的积极性。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型保险账户(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探索引入个人养老账户的默认投资机制,我们每人都有社保账号,可以打开手机登陆个人app看到社保多少,公积金多少。这块沙书记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在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基础上,探索在相关账户中引入默认投资机制,将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作为默认投资标的,在进一步提高资金流入稳定性的同时,将促进个人养老金有效保值增值,提高个人养老保障能力。
综上所述:储蓄可以通过在第二支柱增加个人投资选择权和第三支柱引入个人养老账户默认投资机制的渠道转为投资。
第二问:补充养老金体系下转为投资的规模大概有多少亿呢?
首先,第一支柱:社保基金。社保基金,他的钱和股份是哪来的呢?在投资领域经常说的社保基金是指“社会保障基金”,他的资产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彩票,以及国有股上市时划转股份得来的,这些钱是国家专门储备以备将来社会老龄化、重大事件发生时使用。
我从中国政府网上找到这条新闻: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0844.09亿元,增长2.3%,其中,保险费收入57849.05亿元,财政补贴收入19392.61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4989.23亿元,增长11.3%。当年收支结余5854.8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4026.97亿元。
社保基金在2001年前后开始试水股票,2003年正式进入股市。这么些年,中国股市波动频繁,社保基金除了在2008年和2018年取得负收益外,其余年份均实现了稳定的正收益,累计实现投资收益1.25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8.14%。
当前,社保基金的资产总额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6285.66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7.59%。其中,直接投资资产10410.17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39.60%;委托投资资产15875.49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60.40%。从资产结构来看,社保基金持仓以长期资产为主,合计占比达52.2%。其中主要有持有到期投资(债券为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占比分别为35.6%、9.6%和6.9%。以交易类金融资产为代表的短期资产占比为44.1%。近些年来,社保基金流入A股的速度正在加快,中报时社保基金持有流通股市值为3786.4亿元,占当期A股总流通市值比为0.73%。
粗略统计:社保基金年末滚存结余是9.4万亿,假设按照最新政策鼓励50%的社保资金投入市场,是4.7万亿,现在已经投入2.6万亿,还剩2.1万亿,也就是说在未来最多有2.1万亿社保资金入市(按照权益类和固收类各半),未来将有1万亿名义资金流入权益类。(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考虑有新增结余,也不含新增国企股权划转补充社保部分。)
其次,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人社部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三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资金总规模达到20947.49亿元,比2019年底的17985.33亿元增长2962.16亿元,增幅16.47%。
今年三季度末,全国范围内参加职工人数达到了2669.70万人,较去年年底增长了120多万人。参加企业家数也从去年年末的9.6万家增至10万家以上。 从总体业绩来看,今年第三季度企业年金投资收益553.58亿元,本季度加权平均收益率2.84%,与二季度基本持平。而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合计1262.75亿元,本年以来加权平均收益率6.87%。
具体来看,22家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中,管理年金规模除新华养老保险以外,其他均超过100亿规模,年金管理规模达500亿以上的过半,规模突破1000亿的有7家,分别是泰康资产、平安养老保险、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工银瑞信基金、太平养老保险、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年金管理规模前三甲均为险资,分别是泰康资产、平安养老保险和中国人寿养老保险,管理规模分别为3222.03亿元、2549.43亿元和2189.99亿元。其中,泰康资产是唯一一家年金管理规模突破3000亿级的管理机构。11家公募基金中,年金管理规模前三甲分别为工银瑞信基金、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截至2020年二季末,管理规模分别为1343.04亿元、1119.38亿元和1009.23亿元。
从投资组合收益率分布情况看,今年前三季度有780个组合收益率超过8%,样本期末资产金额占比31.13%,有1532个组合收益率介于6%—8%之间,样本期末资产金额占比35.49%,这也意味着前三季度企业年金近70%的资产收益率超过6%。
通过2020年三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年金已经大部分投入权益类市场,固定收益类只有3244亿,名义上来说,第二支柱现在可以拿出来投资权益类的只有以上金额(3244)。
若按照光大证券2020年12月份研报数据,企业年金规模是2.41万亿,减掉现在运作的2万亿,还有4100亿规新增资金可以入市。
新增资金这块,我们从两个方面估算一下增量:
1、企业增加数量:按照下图近三年的平均增速7.2%来计算,或者乐观一些,增速在8.5%,在2021年二季度,企业家数在10.81万个。
2、积累基金规模增速:按照20%的增速来看,在2020年2万亿规模的基础上,可以有4000亿的新增资金。
综上所述,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新增资金大概有11344亿名义资金入市(固收类3244+场外4100+新增4000)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型保险账户(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政策扶持下,以个人养老型金融产品为代表的第三支柱有望成为主要发力点。自2016年3月《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以来,产品设计端的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以及税收扶持端的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20年10月,郭树清在金融街论坛上指出,发展养老第三支柱要“两条腿”走路,既要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也要创新发展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
截止2019年末,第三支柱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共12.4亿元,仅占养老金资产总规模的0.01%。截至2020年12月9日,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合计102只,包括47只目标日期基金以及55只目标风险基金。养老目标基金规模稳步提升。截至2020Q3,养老目标基金管理规模合计469.1亿,其中目标日期基金规模合计118.8亿,占比25%;目标风险基金规模合计350.3亿,占比75%。
第三支柱入市资金没有具体模型来作为预测基准,按照现在469亿规模翻倍测算,未来可以有500亿左右名义资金入市。
第三问:最直白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转进来的资金会投资哪些板块或者行业呢?
在2020年中报社保基金持仓中,持仓风格十分明显。比如“做好资产配置”,中报显示,社保基金“重金”持有银行、医药生物、非银金融、化工、食品饮料、电子、计算机、传媒和机械设备这9大行业,持股市值都在百亿元以上。而这9大行业之间关联并不紧密,比如医药生物走弱,对银行板块的影响很小;食品饮料板块走弱,对电子板块的影响很小。这样的资产配置很重要,可以降低整体的风险,对普通投资者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像最近很热的一个国产芯片主题基金,行情来时赚的很嗨,风口过了亏的也很惨。我们认为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制下转化过来的新增资金,大概率还会按照偏稳健的策略配置。
2019年12月22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股权资产部(实业投资部)副主任鲍绛表示,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在二级市场上的年化回报率超过15%。我们认为全国社保基金能够取得良好的回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
第二,做“好资产”配置,在中国现发展阶段,权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一定高于固定资产类的收益率,在市场估值比较低的情况下,大量在二级市场配置资金。在市场比较疯狂的时候,便在二级市场减持资金,控制好夏普比率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收益率。
第三,选择优秀的管理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A股市场上有18个管理人,在境外市场上有19个管理人,在股权基金投资市场上也选了十几家优秀的管理人。
“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养老金等长线资金积极入市和影响力增加会是趋势。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改革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正在有力推动国内金融市场效率的提升,股票市场因此受益,这个阶段入市的养老金有望更好实现保值增值的投资目标。
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注重基本面、强调流动性和资金安全是养老金的主要投资风格特点,也是将来长牛、慢牛的根基。
风险提示:内容多处引用均已标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做删改。数据内容均是公开信息,例如中国政府网、机构研报等,第二问主要讨论内容是入市资金规模,均是粗略计算,能保证真实性,无法保证准确性,建议阅读者谨慎思考,自我辨别。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敬畏市场。
2020.12.23 金陵 河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