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采带崩医药股,布局机会来了,说2个长线价值股
公子豹资本圈 / 2020-11-09 08:35 发布
上周是新能源板块的高光时刻,医药股却被打入了谷底。原因是:
1,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价格降幅超市场预期,从均价1.3万元下降至中位价格700元,行业的盈利逻辑都打没了。
2,上半年医药股大涨之后,估值处于高位,无力继续拔估值。
3,三季报显示,机构一直在出货,行业轮动到新能源和顺周期板块。
今天,豹哥简单聊聊对集采的看法,以及如何选择医药股。
01
集采大杀招
11月5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此次共有12家企业参与投标,26个冠脉支架产品参加,拟中选产品10个,分别属于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山东吉威、易生科技、金瑞凯利及万瑞飞鸿8家企业。
此次集采支架价格降幅较大,均价由集采前的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下降至中位价格700元左右,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其中,山东吉威Excrossal心跃支架报价最低为469元,与最新挂网价格13300元相比,降价超过96%。
几年前的仿制药集采,如果灭霸打了个响指,把仿制药的估值直接归零了。(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因为仿制药还可以走OTC药店渠道,总能忽悠一些人买)
现在的器械集采,器械的价值也可以归零了。(仿制药可以在药店卖,但器械只有医院这一个买家,几乎无其他销售途径,没有中标的,真就龟苓膏了。)
如何测算未来的市场规模?
集采报量107.5万个,约占全市场支架需求量的2/3,2019年国内冠脉支架终端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50亿元,本次降价后按照700元的均价计算,集采部分支架市场规模约7.5亿。非集采外支架市场规模降至约15.9~21.9亿元。金属支架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缩减至23~47亿元。
集采杀得太狠,冠脉支架领域基本没有成长性了。有人担心,这么便宜的支架,会不会偷工减料、副作用很大?
从临床实践来看,低价支架只远不如高端进口的,但那属于自费的范畴了。国家医保支付的意义在于,支持基础的医疗保障。大多数中产无法理解几百块的支架怎么用,殊不知还有大量的低收入人群,看着动辄几千上万的支架要艰难掏出血汗钱。至于想在基础诊疗的基础上再提高,那就自己掏钱自费使用高价产品。
02
要哭的还在后头
其实,冠脉支架集采只有一个信号枪,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将进一步铺开。目前耗材统一编码将在2021年全国推进,统一后耗材集采更容易推进。
本次集采后,高值耗材其他领域或将逐步推进集采,预计明后年还将完成人工晶体、骨科、关节、球囊等主要类别的集采,高值耗材板块的逻辑很不顺畅了,也就龙头迈瑞医疗还可以看看。
以人工晶体为例。截至2020年9月,全国范围内的软性(可折叠)人工晶体带量采购项目总计6个,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占比达到70.97%,是当前医用耗材开展带量采购的地区覆盖率最高的品种,预计也是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带量采购的品种,将在原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价。
生长激素也是集采的疑似对象。之前医保局提到过,可能对胰岛素、生长激素等生物药集采。理论上,万事万物都可集采啊,只要有2家以上的公司在做的就行。
长春高新最近跌得狠,一是集采预期,二是年末二股东金磊博士要减持10亿,三是明年业绩增速会减缓。
现在看来,粉针大概率进入集采,对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都是短期大利空。安科生物目前粉针占大头,受到的影响肯定比高新大,但是长效快出了,冲抵一下,就算集采了安科也值200亿,中长线仍然可期。
03
机构减仓带来买点
机构的减仓,也是医药股下跌的一个原因。
2020Q3,全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占比为12.4%,相较Q2下降5个百分点;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主动型基金中重仓医药持股占比为9.6%,相较Q2下降5个百分点。
此前涌入的大量非医药主题资金逐步流出,同时带动公募全基金重仓医药占比大幅下降,回调至近年平均水平。
这也意味着,目前机构的出货已经告一段落,现在再去减持已经没有必要,反而可以逢低接一些不受集采影响、“政策免疫”的个股。
基金数量增加前五支股票分别是:人福医药(+27家),复星医药(+10家),新产业(+5家)、山河药辅(+4家)、恩华药业(+3家)。
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分别为:智飞生物(+50亿元)、迈瑞医疗(+49亿元)、通策医疗(+29亿元)、美年健康(+9.5亿元)、三诺生物(+7.7亿元)。
请注意,基金增持并不是指路明灯,很多也是跟风和情绪推动。比如复星、智飞是受疫苗影响,但并没有时间表,而在这个价位,券商还在大肆推荐智飞。
新产业、安图生物所在的IVD,则很可能会集采,逻辑也不顺畅。
美年健康更是扯淡,这个行业看似连锁,实际上没啥护城河。采购一点检查设备就行了,体检基本是走过场。大多数读者应该都去体检过,想必感同身受。而且体检客户基本是企业采购的,也就是to B,议价权很差。最近暴跌,则跟阿里要减持有关。
04
四大赛道
随着机构持仓降到了“标配”水平,当前可以比前两个月适度乐观一点,看更加聚焦的结构性机会。
综合考虑高景气赛道、顺政策周期、业绩(具备爆发性或者具备可持续性的高增长),重点看好疫苗、服务、CXO、眼科四大赛道。
以CXO为例,是个卖铲子的行业,美股的估值比A股公司要低一些,但其实不能简单对比。
首先,美股的龙头公司不是全产业链覆盖,上下游协同远不及药明系;
二是,目前国内的临床前CRO和CDMO的竞争优势最明显,享受工程师红利,人力成本低,经营稳定,利润率高;
三是,国内CXO厂商参股新药企业或者新药权益的模式,也是药明系首创。
05
医疗服务天花板极高
再说医疗服务。
最近爱尔眼科市值创新高,通策医疗也接近前期高点。
从医疗服务标的本身属性出发(天花板极高、景气度极高、顺政策周期),叠加长线资金占比增多,政策导致医药板块不断进行资产淘汰赛,是支持其一直高估值的原因。
总之,眼科、口腔、辅助生殖、康复等医疗服务连锁,具备高天花板、高增速、无政策负向扰动的属性,在先不考虑估值的情况下,是近乎完美的长线标的。
随着医药政策的变化(尤其是集采、医保带来的控费),对整个医药板块造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你能想象一个行业里,只有一个买家吗?这导致恶性竞争,且毫无议价能力。
实际上,在2018年医保局成立以后,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医药股,可能就只剩下40-50只了。而社会化办医一直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主要以自费为主,不惧政策带来的扰动。
医疗服务业最核心研究要素是:单店增长及连锁扩张。
专科连锁是最成熟的商业模式 ,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非常显著。
容易出现龙头的领域:眼科、口腔、妇幼、整形美容、康复,这些领域民营化程度相对高。很少出现在个人英雄主义的领域:如心脑血管、肿瘤。
最近,除了爱尔、通策2个老前辈外,复制爱尔的光正眼科、西安的三甲医院国际医学,也获得了长线资金的关注。不过,国际医学连续2年亏损,明年4月年报披露后可能会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