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规之下,网络小贷公司向何处去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0-11-08 19:17 发布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首图来自壹图网。
曾几何时,网络小贷公司凭借场景、流量、数据和全国展业的优势,通过助贷和联合贷款将互联网贷款做到巅峰。为了规范互联网贷款的发展,业界一直呼唤制定全国性的网络小贷监管办法。
2020年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叫停了网络小贷的跨区业务、要求和流量平台注册地统一、明确了联合贷款出资比例、明确了100万的单户贷款余额上限、限制了控股网络小贷公司的数量、提升了资本金的要求。请看下文详细解读。
跨区业务将被叫停
第二条 【基本定义】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应当主要在注册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第三十七条 【存量跨区业务整改】对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已经跨省级行政区域从事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在本办法规定的过渡期内完全达到本办法各项规定的要求;逾期仍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新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解读】
当前大部分做互联网贷款的网络小贷公司及该公司全国展业经营许可由注册所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本次的《办法》已经明确,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需要经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这点比较厉害,比如说,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某集团在重庆注册获批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重庆开展网络小贷业务,不能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线上业务。
有很多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小微金融公司都是基于网络小贷公司的牌照进行全国展业的,要开始未雨绸缪了,要么尽快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全国展业许可,要么在业务覆盖地注册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但是2017年,监管已经叫停了批设网络小贷公司。
有两种做法,要么将小贷公司下面的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业务转移至银行牌照,要么将消费金融业务转移至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下面。
小额贷款全流程线上化
第二条【基本定义】本办法所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是指小额贷款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运用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客户经营、网络消费、网络交易等内生数据信息以及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的其他数据信息,分析评定借款客户信用风险,确定贷款方式和额度,并在线上完成贷款申请、风险审核、贷款审批、贷款发放和贷款回收等流程的小额贷款业务。
【解读】
有很多的网络小贷公司可能仅仅是部分的流程实现了线上化,比如贷款申请,但是风险审批和贷款回收可能还是在线下完成,这也让他们在疫情期间的业务开展面临了很大的困难。《办法》的发布,将推动网络小贷公司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数字化。比如,苏宁金融科技的“天衡”小微金融科技,通过“星象”精准营销、“千言”智能客服体系、“CSI”实时反欺诈引擎、小微风控模型审批体系、“秋毫”小微企业风险预警、“捕逾”智能催收系统实现了“微商贷”的100%线上化。
和互联网平台注册区域应相同
第九条【互联网平台】(三)互联网平台运营主体的注册地与该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地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
【解读】
互联网平台也就是给网络小贷公司带来线上流量的公司。现在很多网络小贷公司和其使用的互联网平台不在一个区域内。比如,为某网络小贷公司带来流量的第三方公司主体注册在上海,而该网络小贷公司的主体则注册在重庆。根据《办法》,未来这种异地情况是不被允许的。
这条思路很明显,就是要将网络小贷公司和其流量方纳入统一属地化管理,防止流量方和贷款业务两张皮监管的分离。这影响非常大,一些网络小贷公司会加速回迁到流量公司所在地,比如从重庆到北京,从重庆到上海,这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金融资源的重新布局。
联合贷款出资不得低于30%
第十五条(三)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解读】
这条最击中网络小贷公司的要害。很多网络小贷公司虽然也有资本金,但放贷主要靠银行机构的资金。在一些场景的联合贷款中,有的耳熟能详的头部网络小贷公司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出资仅象征性占比1%,基本上是靠流量变现从金融机构赚钱。30%的最低出资比例,对于网络小贷公司来说杠杆太低了,基本上宣告网络小贷公司互联网贷款时代的落幕。
网络小贷公司很有可能就不再做联合贷款了,而是去专门做助贷、做金融科技服务的生意。银行机构将登上历史舞台,未来将成为互联网贷款时代的主角。
供应链金融业务受到冲击
第十三条 【贷款金额】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关联方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解读】
个人贷款的限制基本上是和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新规相同的。但是对于法人的100万限制,对于小微金融业务影响倒不大,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供应链金融的单户金额一般都比较大,都超过100万元,这将压制小贷公司做供应链金融的空间。尤其是对于大型的网络小贷公司有较大的影响。
这条规定将进一步将网络小贷公司向小微市场压实,网络小贷公司未来将更聚焦到个人金融、小微金融业务。网络小贷公司只能做供应链金融末端的分销商、经销商的100万元以下的贷款, 100万以上的供应链金融贷款业务将通过银行等牌照放款。
资本必须充足
第十条 【注册资本】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解读】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自身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代表了银行对负债的最后偿债能力。银行用少量资本运营大量债权资产,以此来获得高回报率,这就是“杠杆原理”,但这也是银行产生系统风险的根源之一。为了让金融业在众多风险面前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最低限度地降低金融业暴发危机,1988年在瑞典巴塞尔召开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会议上确定了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金融体制改革中也将资本充足率确立为重要的风险控制指标。
以重庆市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具有全国范围的网络小贷业务许可,当前注册资本金为20亿人民币,根据《办法》,该公司需要将资本金提升到50亿,而且必须是实缴。资本金的要求会让一些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的网络小贷公司退出历史舞台。
只能控股1家
第二十条 【股权管理】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作为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或控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禁止委托他人或接受他人委托持有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股权。
【解读】
现在一些巨头都控股2个或者2个以上的可以全国展业的网络小贷公司,用以突破资产规模的限制。未来这个也将成为历史。巨头需要关闭掉手里的第二个网络小贷公司,或者稀释股份改为参股,这个会明显压降巨头的互联网贷款的业务量,所以巨头急需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牌照来承接网络小贷公司压降的业务量。这也是为什么近期一些互联网巨头都申请注册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原因。
网络小贷公司向何处去?
随着《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在2020年7月份的发布,业内嗅觉灵敏的人士就已经预料到网络小贷公司新规早晚会出台,因为网络小贷公司和商业银行是互联网贷款的两端,前者控制了场景流量,后者控制了资金。
互联网流量和数据的优势,可以让互联网巨头快速的构筑起在贷款业务上的优势,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如果几百家银行都汇聚到一家网络小贷公司的场景上来,银行的线上贷款业务就高度依赖一两家网络小贷公司,经济好的时候自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经济发生波动,这几个网络小贷公司如果爆发风险,几百家银行都会受到影响。
监管的考虑和目光是长远的,他们必须要超脱于某个行业的经济利益去看到未来最坏的情况,并未雨绸缪。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办法》中所有新增的内容都是在夯实网络小贷公司风险防范的能力,通过提高门槛让实力较弱的网络小贷公司出清。监管不反对做线上,鼓励网络小贷公司在注册地省级行政区内做线上业务,也鼓励有实力的网络小贷公司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全国展业的资格,但是审批全国展业必然是慎重的。
那么,网络小贷公司向何处去?
金融科技比较弱的、没有实体经济场景、资本实力不充足的网络小贷公司可以退出市场了,监管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你没什么实际的业务开展,监管不会允许你持有牌照空转了。
已经有较大存量的全国展业的网络小贷公司,必须根据监管要求主动压降存量了,同时通过加强风控能力、夯实资本金和提升联合贷款比例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这倒也是聚焦优势场景,提升资产质量的好时机。这可以大大降低互联网贷款风险的集中度。《办法》给了3年的过渡期,时间很紧迫了。转型金融科技也是一个出路、网络小贷公司可以将积累的产业和场景经验通过金融科技产品的方式输出给银行机构,通过带有场景理解能力的金融科技产品赋能银行进入产业链金融市场,成为银行机构的“产业链操作系统”。当然做的比较好的网络小贷公司,也可以继续申请全国展业资格。
《办法》对于一直在省级行政区域内部经营的中小网络小贷公司是利好的,这些机构做消费贷款的量很少、是服务最末端小微企业的主力军,随着大型网络小贷公司的业务量的压降,银行机构的资金必然将转移到区域内经营的中小网络小贷公司这里,支持他们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将进一步降低中小网络小贷公司的资金成本。中小网络小贷公司也需要尽快升级风控和金融科技系统,加大对于省内区域市场场景的渗透,以适应未来业务量的大量增长。
互联网贷款的主角将从网络小贷公司切换到银行。银行要想成为互联网贷款的主角,开放银行能力的建设必须加紧了,让自身成为产业链互联网的金融操作系统,直接掌握数据和客户生态,做到和产业链的“紧耦合”,而不是联合贷款或者助贷这种和产业链的“松耦合”。同时银行积极探索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建立和产业链的血肉联系,加大对于产业链互联网的影响和控制力,而不是前几年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战略合作这种松散的合作。这将推动金融机构未来面向产业链互联网的“圈地运动”。银行会加紧吸收有产业和场景经验的金融科技人才。
《办法》的出台,宣告网络小贷公司为主角的互联网贷款的时代结束了,银行等持牌机构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个时代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