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这本书,你也可以战胜A股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0-10-02 08:32 发布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首图来自壹图网。
彼得·林奇,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公募基金经理。1977年,他开始接手美国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开始时是个烂摊子,规模只有1800万美元,还不断面临赎回压力;凭借远高于市场的收益率,他很快扭转局面,等到他1991年离任时,麦哲伦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40亿美元,13年中,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
从富达公司辞职后,彼得·林奇陆续写了《彼得·林奇教你理财》、《战胜华尔街》等投资畅销书,把自己的选股理念和经验倾囊相授。他有个愿望,希望帮助读者掌握“钱生钱”的技巧,希望大家在工资收入之外,尽快走上财产性收入之路。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战胜华尔街》中提到的五个投资要点,作为导读。祝愿大家读过《战胜华尔街》之后,能够如彼得·林奇所愿,顺利开辟财产性收入之路。
1
成功投资的关键是关注公司
而不是关注股票
在彼得·林奇看来,将股价和股票的实质混为一谈,是一个投资者所犯的最大错误。
多数投资者会把股票和股票背后的公司搞混,当股价大跌时,就认为公司在经营上一定遇到了大麻烦,所以才恐慌出逃。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公司依然运营良好,投资者不仅不应该割肉,还错失了低价买入更多股票的机会。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你要了解并看好这家公司。如果企业经营真的出了大问题,果断离开是对的。所以,包括彼得·林奇在内的很多投资大师都强调从投资公司的角度挑选股票,“不研究公司基本面就买股票,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样,投资赚钱的机会很小”。
巴菲特就一直强调,投资者对待股市要具有一个真正投资者的态度,低价买入好公司的股票,买入并长期持有。在巴菲特看来,如果你具有这种态度,你就能战胜股市中99%的人,它可赋予你巨大的优势。
为了发掘好的公司,彼得·林奇平均一年要走访500-600家公司,甚至陪家人出国旅游时,也只挑选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到达目的地后,妻子去逛景点,他去公司调研。
业余投资者不可能像他这么勤奋,在彼得·林奇看来,业余投资者只专注于了解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的几家上市公司,把自己的买入卖出限制在这几只股票以内就可以了。
为此,他提出了“5股原则”,即业余投资者同时持有的股票不宜超过5只。当然,也不能只选一只股票,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
投资股票要赚钱
关键是不能被吓跑
彼得·林奇认为,炒股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毅力。
这里的毅力,是指面对坏消息甚至是市场暴跌时的抗压能力。在彼得·林奇看来,投资者的抗压能力来自于对经济发展的长期信心,即“更大的大局”。每当市场暴跌时,他都会让自己抽离“目前的大局”,去关注更大的大局,即:
“始终相信美国会继续存在发展下去;相信人们继续正常地生活,相信老企业终将丧失活力而被淘汰,相信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勤奋工作且富于创造力的民族。”
2008年金融危机时,巴菲特曾在市场冰点逆势买入,并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号召人们“买入美国”,巴菲特看到的,也是这种更大的大局。
在书中,彼得·林奇反复强调长期持有的重要性,认为股票基金和股票没什么两样,赚钱的唯一办法就是要长期持有不动:
“当你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时,时间就会站在你这一边;持有时间越长,赚钱的机会就越大。……从某一方面来说,长期持有需要坚强的意志。那些经常会因恐慌而抛售股票的人,投资股票基金可能也会恐慌、抛售,最后都赚不到什么钱。即使是业绩最好的股票基金,在大盘回调整理时也可能反而比大盘跌得还惨,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巴菲特曾警告投资者,那些无法看着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损失50%却仍然继续坚持持有的投资者,就不要投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于股票基金的持有人。
3
从非热点行业或部门
寻找被低估的公司
长期持有的前提,是要选对股票。第一要件是好公司,即公司本身要好;第二要件是股价被低估,即价值投资中的“安全边际”概念。再好的公司,如果股价太高,也不值得买入并持有。
所以,彼得·林奇在投资选股时,强调“任何时候我都更喜欢低迷行业而不是热门行业”。只有在低迷行业,才有可能找到被低估的公司。股价看的是未来,低迷行业的企业有未来吗?彼得·林奇看中的是市场份额集中带来的机会:
“一个公司能够在一个陷入停滞的市场上不断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远远胜过另一个公司在一个增长迅速的市场中费尽气力才能保住日渐萎缩的市场份额。”
需要注意的是,低迷行业的公司不等于困境中的公司。巴菲特就曾明确表示,“查理和我不懂如何解决企业的麻烦,我们所学到的是如何规避它们”。对于现在正在解决难题的企业,巴菲特是规避的,经验告诉他,转机很少发生。一个在合理价格上的好企业,比便宜价格的坏企业更有利可图。
怎么才算好企业呢?彼得·林奇认为,会议室装修过于豪华,内部等级制度过于森严,以致严重影响员工士气,负债过高,这种企业肯定业绩平平。巴菲特也欣赏懂得压缩成本的管理者,他尤其欣赏富国银行的卡尔·赖卡特和保罗·黑曾,大都会公司的汤姆·墨菲和丹·伯克,欣赏他们即便在利润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仍然大力遏制成本,就像过紧日子一样。
4
如果你没兴趣研究公司
最佳选择是投资股票基金
彼得·林奇是公募基金经理出身,但在书中,他更多的是教大家选股票,而非买基金。据说因此还惹来同行非议,说他吃完公募基金这碗饭(写书时彼得·林奇已经离开公募行业),就开始砸同行的锅。
彼得·林奇一直认为,业余投资者只要花少量的时间,研究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中的几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业绩就能超过95%的管理基金的专业投资者,而且会从中得到许多乐趣。
在他看来,公募基金经理受限于单只股票投资比例限制、基民赎回压力、业绩排行压力等,无法获得业余投资者的“集中投资”优势、自由操作优势和长期持有优势,实际操作时难免束手束脚。
以业绩排行压力为例,彼得·林奇认为,基金经理为保住饭碗,总是倾向于购买市场普遍认可的大蓝筹,如IBM公司,回避那些不被市场认可的公司。既然大家都持有IBM,如果股票下跌了,受指责的就不是基金经理,而是IBM公司。彼得·林奇自己也买入过IBM,并在上面亏了钱,他把其归结为公募圈的无形压力。
彼得·林奇对公募基金的吐槽,大概源于公募基金行业的条条框框束缚了他的才华。但他也认为,如果投资者没兴趣、也没精力研究公司基本面,那么股票型公募基金仍然是最佳选择。
5
投资股票型基金的原则
在书中,彼得·林奇给出了投资股票基金的一些原则,摘录如下:
(1)尽可能把你的大部分资金都投资到股票型基金上。即使你需要固定收入,也可持有支付股利的股票,用股利作为固定收入,偶尔再抛出一些股票作为补充,长期而言要比你投资债券赚得多。
(2)弄清楚投资的股票基金是什么类型,同一类型相比较才能正确衡量业绩相对表现。不要因为一只黄金行业基金业绩表现不如另一只成长型股票基金,就牛头不对马嘴地大加指责。
(3)最好把资金分散投资于3~4种不同类型的股票基金(如成长型、价值型、小盘成长型等),这样不管哪类股票赶上市场热点,你都不会错失良机。
(4)如果你想追加投资,先增持那些连续落后大盘好几年的基金类型。
(5)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那些表现持续稳定的基金,并坚持长期持有。频繁地把资金在不同基金中换来换去,需要支付很高的手续费等费用,会使投资者的资产净值受到损失。
好了,剧透到此为止,更多干货内容,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原书《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战胜了华尔街,读了他的书,祝愿大家可以战胜A股。
参考资料:
1、[美]彼得·林奇,约翰·罗瑟查尔德,《战胜华尔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