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替代】100%国产化的北斗产业链,迎来最佳发展期,3子行业5股最受益(名单)
拙政江南 / 2020-09-30 10:33 发布
本文原载于
: 概念爱好者
前言: 刚收到一份关于北斗的报告 我觉得思路还挺清奇, 所以和大家分享下, 实际这段时间, 集团这边也有一些买方来要求我们做北斗的调研, 大家也可以关注下, 。
再预告下: 节日期间会对 十四五规划「 和」 国产替代「 两条大主线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一方面补充部分内容到专栏中, 另一方面也是配合的改版, 上线专题版块, 到时候大家可以更方便查看这些内容了, 。
老规矩 节约阅读时间, 查看加粗部分, 。
一 北斗系统的地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拥有全天时 全天候、 全球覆盖的服务能力、 成为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GPS( ) 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GLONASS( 之后第三个全球定位导航系统) 。
总体来看 北斗系统与GPS 性能基本相当, 具体来看。 北斗具备的优势如下, :
1 抗遮挡能力强) 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明显, 。
2 北斗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 实现双向通信能力, 。
3 定位精度优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在军用领域。 北斗系统精度将小于 1 米, 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
4 授时精度技术先进) 。
根据规划 北斗系统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 提供七种服务, 主要包括定位导航授时, RNSS( ) 全球短报文通信、 GSMC( 国际搜救) SAR( ) 星基增强、 SBAS( ) 地基增强、 GAS( ) 精密单点定位、 PPP( 和区域短报文通信) RSMC( ) 。
二 北斗系统的前景, “ 一带一路” 战略建设需要北斗系统的保驾护航 北斗系统能在低纬度地区提供比GPS 更为精准的定位服务。 而低纬度地区所覆盖的东南亚, 南亚正好是、 “ 一带一路” 主要的沿线区域 2020 年大量发展中国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大量提升, 。
亚太地区将是未来十年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地区 中国 GNSS 产业发展迅速, 占全球市场的 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重要领域贡献率达到 80%以上, 有望提升中国 GNSS 全球市占率, 。
三 卫星市场规模,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断完善 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到 2025 年。 规模达 7300 亿美元, 。 国内相关厂商将持续受益
随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完成。 行业将保持高景气状态, 相关厂商持续收益, 从华测导航。 七一二等公司的的销售业绩来看、 近年来已经出现了持续的增长, 预计2020 年, 2021 年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 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
四 北斗系统产业链,
卫星通信产业竞争集中于地面段 用户段、 空间段部分包含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 由于涉及国家核心技术, 国防安全等因素、 主要由国家组织或机构投资建设, 地面段包括网络设备和地面设备。 涉及大量基础器件, 终端、 基站等、 产业价值较高, 是市场竞争焦点, 。
产业链价值由基础产业向下游转移 从产业链看。 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包括基础器件, 基础软件、 基础数据、 2019 年产业链占比仅为 9.92%, 主要系芯片, 天线等基础器件价格较低、 中游包括终端集成。 系统集成、 2019 年占总产值 45.85%, 产业链下游为地图导航等运营服务。 2019 年占比44.23%, 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将首先带动基础产业的发展。 产业链价值再由基础产业向下游转移, 随北斗系统落成, 下游产值有望进一步扩大, 。
基础器件是北斗信号传输的基础与核心 基础器件的性能决定了整机的性能和信号传输的质量。 在终端成本中占比较高, 。
国际主流芯片产商发展较早 目前博通等大企业掌握专利优势, 国内芯片厂商基本达到国际同等水平, 北斗三号的芯片实现了 100%国产化率,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业即将进入 22 纳米时代。 全频一体化高精度芯片正在研发, 北斗芯片性能将再上一个台阶, 预计芯片厂商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以突破算法和高精度, 低功耗的芯片壁垒、 未来导航芯片将向小体积。 低功耗、 高精度、 多系统联合定位的方向发展、 。 从市场化应用看
国产北斗芯片出货量逐年提升, 截至 2019 年, 芯片及模块出货量已超过 1 亿片, 并出口至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五 北斗细分领域现状,
1.北斗天线是信号接收的前提 陶瓷天线是核心技术, 国产天线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 持续性研发投入确保技术领先地位, 天线市场主要份额由具备较为完整产业链的公司占据。 技术成熟有望最先实现100%国产替代, 。 2.OEM 板卡用于信息解调和解算
OEM 板卡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 当前国产OEM 板卡已打破海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性能接近国外主流水平, 当前板卡领域主要公司包括合众思壮。 司南导航、 北斗星通、 华力创通等公司、 已有多款北斗 OEM板卡产品投入市场使用, 其中华测导航生产的高精度 OEM 板卡接近国外主流水平, 。
3.接收机是用来收集处理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 近年来。 我国北斗接收机市场规模持续上涨, 已超百亿, 集中化程度有望提升, 。
六 相关上市公司,
北斗星通 002151.SZ( ) : 公司产品链完善 四大板块业务协调发展, 研发成果丰富, 芯片等产品居领先水平, 。
华测导航 300627.SZ( ) : 专注于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 GNSS( 有关的软硬件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集成化、 是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
四维图新 002405.SZ( ) : 拥有甲级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 21 家厂商之一 近年来公司围绕汽车场景外延并购, 拓展业务范围、 目前拥有导航, ADAS、 车载芯片、 位置大数据、 车联网五大业务、 五位一体打造, “ 智能汽车大脑” 致力于成为自动驾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
海格通信 002465.SZ( ) : 军工通信龙头 已实现芯片, 模块、 天线、 终端、 系统、 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 主要客户大部围绕军工领域, 是国内军用通讯导航的最大整机供应商, 。
合众思壮 002383.SZ( ) : 公司主要的业务方向是北斗技术应用和元器件产制两块 技术应用层面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北斗高精度的优势, 为测绘, 科技农业、 防灾形变监测、 无人驾驶等细分领域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 。
后记
北斗产业我也关注了很长一段时间 可以说目前北斗最吸引我的就是全面实现国产化, 这点很重要, 可以说北斗的发展就是自主可控, 国产替代大潮的典范, 由北斗长产业链来看。 未来国产替代也会使整个方向, 假期我会重点梳理具有长产业链特征的, 国产替代「 行业」 大家可以关注我, 概念爱好者( 推文的发送) 。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
江南短评:北斗导航大风口:中国卫星、华力创通、北斗星通、中国卫通、金信诺、航锦科技、波导股份等等,继续逢低关注!
分享仅供参考,投资风险自负!
来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