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头泰山:挖掘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机会
龙头泰山 / 2020-08-21 08:39 发布
今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Ⅲ期)秘鲁共和国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该新冠灭活疫苗已经获得秘鲁国立卫生研究院颁发的Ⅲ期临床试验批件。这是继6月23日获得阿联酋临床试验批件以来,中国疫苗展开国际合作的又一重要进展
8月份以来,可降解材料龙头莫高股份(600543)在14个交易日中收获8个涨停,其中包括连续4个一字板,累计最高涨幅达86%,同期大盘涨幅不到3%。
根据公司2019年报披露,公司新建年产2万吨生物降解聚酯新材料项目建设,报告期内项目已开工建设。公司近期发公告表示,主营业务仍为葡萄酒,降解材料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不足10%,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除莫高股份外,因为“限塑令”,其他概念股近期也获得市场关注,王子新材(002735)7月份以来股价上涨59%,昨日大盘不振的情况下股价大涨8.45%。此外,国恩股份(002768)、银禧科技(300221)等个股跟涨。
多地出台
严格“限塑令”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意见》对禁塑进一步“加码”,规定从今年底开始,在部分地区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具等。
作为经济、人口大省,江苏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等问题突出。对此,江苏版“禁塑令”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路线图: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2022年,全省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2025年,全省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
今年以来,从到地方,面对绿水青山与塑料白色污染之间的尖锐矛盾,纷纷出台了具体可行的“禁塑令”。中国近5年平均废弃塑料回收量为1800万吨,平均回收率为25.6%,目前尚无可媲美的廉价替代品,预计塑料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对环境产生较大压力。
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于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范围作了严格规定,并对塑料产品的可降解化进行了推广。7月份,发改委等九部门通过《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属地管理的责任。
5月份,广东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落实“禁塑令”向社会广泛征求了意见,有望在年内出台正式的“禁塑令”。河北省在7月份出台“禁塑令”,石家庄、雄安新区等对塑料产品都进行严格的限制,到今年底,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从到地方,“禁塑令”逐渐形成影响力,未来更多的地方将会加入这场“禁塑限塑”的行动中。随着国内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快速落地,各地政府细化政策及目标快速出台,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将快速推行开来,届时可降解塑料市场有望打开。
可降解塑料
成行业新宠
“不用处理就能自动消失”是公众对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一种普遍认知或期望,面对严重的“白色污染”,可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武器。
生物降解塑料由于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环保性,预计将成为首选替代材料。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全淀粉塑料生产企业较少,主要以PBAT、PLA(生物可降解膜)等新型技术路径为主,企业纷纷看好禁塑令下的替代需求,进行相应项目的新建和扩产。
概念股有望受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制品消耗国,可降解塑料国内市场替代空间广阔。IHSMarkit公司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36万吨,占塑料总用量的0.1%,中国需求量约4.3万吨。2018年中国餐盒、塑料袋等领域一次性塑料用量达594.5万吨,假设以30%的替代比例计算,可降解塑料用量接近180万吨,增长空间高达42倍。
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主要企业包括 Nature Works、Total Corbion、巴斯夫等,但总体来看规模不大。随着国内法规逐渐明确,市场空间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国内企业纷纷加入竞争。
目前国内PBAT龙头主要为金发科技(600143)、仙鹤股份(603733)等。金发科技3万吨可降解塑料已经实现量产。彤程新材(603650)通过引进巴斯夫授权的PBAT聚合技术,在上海化工园区落地PBAT生产建设项目,一期6万吨,未来满足高端生物可降解制品在购物袋、快递袋、农业地膜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