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资的艺术
投资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投资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想卓越出众,既要多用脑,又要多用心:一是如何用脑来进行与众不同的第二层的思考和决策,想法比一般人更深一层;二是如何用心来坚持与众不同的第二层的思考和行动,行动上比一般人做得更高一层。
1、投资理念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在接触投资后的各种想法长期积累总结而来的。如果不是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和积累经验,都不能形成有效的理念。所以,在实际的投资中,道听途说是不可持续的,要自己亲身体会并逐渐的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进而逐步的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投资理念;
2、理念源自于持之以恒的警醒。你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同时也要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就像是选择股票,你要明白为什么会选择它,选择它的逻辑是什么,即使后来证明你的选择是错的,你也要反思总结,这样才能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不然的话,同样的错误还是会再犯。
3、投资不可能被简化成简单的运算,在投资上,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正确。
4、环境是不可控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法则;
5、在投资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心理的高波动性,注定了有时的因果关系并不可靠。所以,在投资中,要控制好自己的心理,尽量的避免心理的大幅波动,从而减少对投资决策的负面作用。
6、某一种的投资方法或者操作方式可能会一时奏效,但不会永远有效,要学会根据市场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优化;直觉的、适应性的投资方法也是更适应以后的市场的。
7、投资其实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是不可以被程序化的;而艺术往往是百家争鸣、群芳斗艳的,所以说投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有时往往选择越多、方向越多,越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在投资的道路上,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投资逻辑或者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
8、投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想获得多大的收益或者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你就是要保持稳定,不能承担损失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选个买一个银行的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或者目前券商端明确写有保本字样的收益凭证。
9、所谓成功的投资,就是与其他投资者相比,你的收益是更好的;或者说是你的收益是跑赢大盘或者某个指数的,比如沪深300指数的。这就需要你要有非凡的洞察力和运气,但是要千万谨记,单纯的靠运气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而且好运气往往也是眷恋有准备的人。
人们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即使一个篮子里的鸡蛋打碎了,另外篮子里的鸡蛋仍然完好无损。但巴菲特曾说,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你小心地看好它。哪种说法是对的呢?
专注与诱惑
常常有朋友感叹,自己持有的股买入后一直不涨,备选没买或是其他人推荐过的票却涨了。而当他抛掉手中没涨的票换股后,往往之前的票却又开始上涨。碰到这种事,可能让一些人心理失衡,甚至演变成高吸低抛花钱找罪受。
有些朋友意志坚定,越是不涨甚至是下跌,他越是会坚持,甚至于不断加仓,包括追加现金投入或是卖出盈利的股票换入,慢慢地所有资金会押注在一二只股票上。如果他分析没有错或是股票终于见底反弹,那他会扭亏为盈甚至大赚一把,若是他分析错误或是碰到黑天鹅,则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另一类人则体现出很好的包容性,既然自己看好的票多,其他人推荐的票觉得也好,那干脆全买了,把组合内的标的量扩大。东方不亮西方会亮,每天都有票在涨,甚至是大涨,这样做似乎会舒坦很多。但最终他会发现,持有的票有涨有跌,相互抵销后收益率并不是太理想。
而有那么一种人,股票轮换的节奏很好,买入就涨,涨了后止盈换股,换入新股后又涨,几年下来,收益率高得惊人,这让人羡慕不已。
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20只备选股,经过你的分析,认为都很有可能在3年内涨1倍,但具体什么时候涨你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这20只股的启动时间有先有后。
方案一、全买,每只买5%,拿三年不动,那么收益率就是100%;
方案二、只买一部分,比如5只,5只里有一部分买后即涨,涨到目标后马上卖出换成没涨或涨幅小的,那么总收益率会超过100%。万一手中的5只一直不涨,其它15只已经先涨了,那就持有三年,收益率还是100%。
所以,理论上集中持股比分散持股收益率要高。但这里有一个大前提,你必须能确定那些备选股都能在三年内涨一倍。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提高投资收益率的条件是:一、加深个股研究,提高确定性;二、扩大备选股池,保证在一个机会过去后能抓下一个机会。
但悖论是:一和二是矛盾的,因为你要提高个股的确定性,你就必须专注;你如果扩大备选股池,你就没法提高个股的确定性。
当然,在这个悖论之外,我们有一些完善补救的措施,比如首先自己要勤奋,多投入时间研究;比如可以注意方法和技巧,包括借用电脑软件,提高研究的效率;比如可以结识高手朋友,共享一些信息,节省时间扩大备选股池。
气宗与剑宗
在基本面分析阵容中,有两种比较典型的人,按笔者的归类是:强于投资体系为气宗,擅于精选个股为剑宗。
气宗注重回撤问题,着力于资金管理、仓位控制、组合配置,长期回报稳健。但对他们来说,由于投资体系远重要于个股,往往为了体系能容错而持股较多,对个股的研究也会因为精力分散而相对较弱,所以收益率不是很高。
剑宗讲求专准狠,他们苛求于个股的研究深度,比如研究了解达不到整个市场前3名就不能买入,这种深度一般已经不可能碰到个股的黑天鹅,所以往往能介入准确并且会重仓押注,这可能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收益率相当惊人。但也可能因为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而让一段时间内的股价不涨甚至下跌,给人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若他是一位基金管理者,那么系统风险来临导致的账户回撤,还可能诱发基金投资人的赎回行动并加剧收益率的波动。
2、投资的五种维度
做投资,其实很难,这体现在盈利人群的比例中,投资理论,易懂,但难执行。
在一维世界的投资里,只有单一公司的概念,“好公司等于好投资”这一句被喊烂的口号,对涉股市未深的人有很大的迷惑作用,任何试图把投资简单化和教条化的方式最终都是以亏损为代价的。在一维世界的投资中,公司的好坏代表了投资的唯一真理,一家今天好明天好后天好的公司,理应世世代代好下去。
对于二维投资者,除了公司的概念之外,还增加了价格的维度。
一个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钱,每个人因为认知能力不同会各有差异。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实际价值形成很大的价值洼地,并且在大多数投资者心中形成了共识,那么投资者行为本身就会缩小这个价值洼地。而其他投资者会在更高的价格接货,是因为公司的价值也在资产注入或价值重塑中被一路抬高,股票的价格上涨除了公司价值被人为提升之外,是因为投资者相信自己会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投资者,直到价值提升的手段用尽无法吸引新增的追捧者,股票的价格会掉头走向崩塌。索罗斯的反身性就是对此种行为很好的解释。
三维的投资世界,除了公司、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了外部环境。
无论哪国的农民都不会在冬季播种,而不少投资者在好公司+好价格(好价格不完全等于便宜价格)的判断下搏触底反弹的时候,迎来的往往是深套不起。这就好像农民只看气温决定播种一样,要知道秋天和春天总会有一段温度一致的时候,而秋天的寒风预示着寒冬的来临,而春天的低温是在招揽夏季的暖风。一个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在时代中是有一定位置的,决定着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在逆水行舟还是顺风启航。如果把乔布斯放在煤炭、钢铁这样的行业里,他还会产生现在这样的社会影响力么?
在四维世界的投资者里,除了好公司、好价格、外部环境之外,还多了一个时间的概念。
任何事物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无法逃避时间对其后果的放大。正确的行为,时间是你的朋友;错误的行为,时间会折磨得你生不如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间就是驱动事件向你所设想的方向运作的“东风”。只要持有一个企业时间足够长,那么所有能想到不能想到的黑天鹅都会飞到你的池塘里。一个公司在10年之中上涨10倍,前三年下跌,中间三年震荡,后三年涨了10倍。一个对时间有判断能力的投资者前边6年应该忙其他投资,而只在最后3年介入。投资上除了要避免做最后一个进场的接盘侠外,也不要做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五维的投资者,除了公司、价格、宏观、时间之外多了一个维度叫风险。
风险自身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系统性风险。只要你一直做投资,那么像2008年那种经济危机一定会碰到,对于这种风险并不需要有过多的恐惧,因为系统性风险是盈亏同源。除非不进入股市,不然这种风险一定会碰到。
风险的第二个维度是个人风险,主要是投资者本身不具备完整的投资能力和良好的心智控制力,这需要多年的苦学和修炼,付出大量心血和学费,才能达到一个市场的平均水平。在一般领域盈亏平均线是50%,但是在投资领域肯定不会有50%的人在赚钱。期货里有个统计,90%亏损,8%盈亏平衡,2%盈利。股票也许没那么难,但是长期盈利的比例不会超过10%。
风险的第三个维度来自10%里那些盈利投资者的盈利策略,这种风险叫做成功依赖症。当投资者找到在一段时间表现优秀的投资策略时,就很容易对此深信不疑并且被盈利吹胀自信。要知道一个停止的钟表一天还准点两次,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在投资策略失效前,是很难鉴别是真有价值可以持续进化还是只符合了特定时期投资环境的产物。
对于五维投资者,如何对待这三种风险,是其专业能力的有效体现。
这就是投资之前需要了解的五个维度。全面,易懂,但难执行
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从这七个视角分析
1.天花板
天花板是指企业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趋于饱和、达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状态。在进行投资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企业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在判断上,既要重视行业前景,也必须关注企业素质。
1、已经达到天花板的行业——极度饱和的行业(如钢铁行业)。投资机会来自于具有垄断经营能力的企业低成本兼并劣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构筑市场壁垒,获得产品的定价权。
2、产业升级创造新的需求,旧的天花板被解构,新的天花板尚未或正在形成。如汽车行业和通讯行业。这些行业通常已经比较成熟,其投资机会在于技术创新带来新需求。“创新”——会打破原有的行业平衡,创造出新的需求。关注新旧势力的平衡关系,代表新技术、新生产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其产品和服务将逐步取代甚至完全取代旧的产品,如特斯拉电动车(TSLA)和苹果(AAPL)的创新对各自行业的冲击。
3、行业的天花板尚不明确的行业。这些行业要么处在新兴行业领域,需求正在形成,并且未来的市场容量难以估计,如新型节能材料;要么属于“快速消费”产品,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医药产品和服务。这类行业历来都是伟大企业的摇篮,牛股层出不穷,要重点挖掘那些细分行业里具备领军地位的优秀企业——即:小行业里的大公司。
我们完全可以从公司和行业报道中,通过以上3点探讨深刻了解一家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未来想象空间。重点是明确:1.有没有天花板?;2.面对天花板,企业都做了些什么?
2.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企业用什么途径或手段向谁收费来赚取商业利润。比如,制造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实用功能的产品获取利润。销售企业通过各种销售方式(直销,批发,网购等等商业模式)获取利润等等。
研究商业模式的意义在于:
1、是不是个好生意?
2、这样的生意能够持续多久?
3、如何阻止其他进入者?
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壁垒。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壁垒三位一体构成公司未来投资价值:前者指企业的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是指实现前者的能力。壁垒是通过努力构筑的阻止其他公司进入的代价。
简要的商业模式情景分析:
靠什么挣钱?产品还是服务?挣谁的钱?是从现有的销售中挖掘、争夺,还是创造新的需求?如何销售?从产品生产到终端消费,中间有几个环节?有什么办法能够将中间环节减到最少?企业有没有做这方面的努力?随着销售量的扩大,边际成本会不会下降?等等。
通常来说,我们尽可能投资那些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商业模式的企业。商业模式进一步分析涉及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地位如何?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整个产业链中有哪些不同的商业模式?关键的区别是什么?哪些是最有定价权的企业?为什么?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否具备很强的粘性?等等,这些决定该商业模式能否成功。
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模式谁都可以模仿。但是,成功者永远是少数。优秀的企业关键是具备构筑商业模式相应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含:股东结构,领军人物,团队,研发,专业性,业务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财务策略,发展历史等等。
1、专一性
专一并不等同于“单一”,而是指企业在某一领域具有深度挖掘和扩展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例如双汇,在肉制品上做到绝对专一,除肉制品之外的行业均不涉及。其产品线丰富,在热鲜肉、冷鲜肉、冻肉、肉肠和其他肉类加工产品方面有深入挖掘和拓展的能力。相比之下,同样是肉制品龙头企业的雨润食品却涉足房地产、旅游等非主业,管理层精力分散,多年来业绩不佳。因此,专一性决定了企业的主攻方向和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必有成就。
2、创新能力
优秀的研发团队,已经获得的能够提供高标准产品和服务的先进的工艺、流程,或是发明专利,等等。纯粹的技术并不构成永久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某一领域的技术壁垒(如专利技术)却能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企业的领先优势。此外,技术优势会带来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的优势,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就能够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可以通过企业的研发费用与收入的比值关系获得量化结果做出逻辑判断。
3、管理者优势
企业的发展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企业的领导者及其管理团队的素质关系到企业的素质,关系到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投资要投人”正是这个含义。在这一部分,重点要考察领导者和管理团队成员的背景,通过跟踪他们的言行(通过新闻、招股说明书或董事会报告)中获取企业的发展方向、行业战略、用人机制、激励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4.经济护城河(市场壁垒)
护城河是一种比喻,通常用它来形容企业抵御竞争者的诸多保障措施。上面所述的核心竞争力是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们还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条件来确认企业护城河的真假和深浅:
1、回报率
从历史上看,企业是否拥有可观的回报率?回报率主要指毛利润、ROE(股东权益回报率)、ROA(总资产回报率)和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这几种回报率指标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商业模式。重点是要从商业逻辑上判断,企业的高回报率是由哪些方面构成?决定因素是哪些?能否持续?企业采取了何种措施以保障高回报率的持续性?主要的量化分析方法有杜邦法、波特五力法和SWOT法。
2、转化成本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备较高的转化成本?转化成本是指:用户弃用本公司产品而使用其他企业相类似产品时所产生的成本(含时间成本)与仍旧使用本公司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差值。较高的转化成本构成排他性,如和易信,易信在本质上与差别不大,但对于用户来说弃用而用易信存在诸多不便,存在较高的转化(重塑)成本,因为先发优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
如果能让用户不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说明企业的产品对用户来说有粘性和依赖性,那么这家企业就拥有比较高的转化成本和排他性。了解企业的转化成本必须要从消费者和使用者的角度考虑,从常识、使用习惯和商业逻辑来判断。转化成本不具备永久性,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4、成本与边际成本
企业的成本构成是怎样的?成本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企业的成本能否做到行业最低?如何做到?单位成本能不能随着销售规模扩大而下降?企业要想长久地保持成本优势并不容易,它需要有优于对手的资源渠道(原材料优势)以及更优越的生产工艺(流程优势),更优越的地理位置(物流优势),更强大的市场规模(规模优势),甚至是更低的人力成本。低成本的另一面就是高毛利,高毛利就是一种强势竞争力的体现,高毛利的企业通常具有定价权。
5、品牌效应。
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品牌效应?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他们对于品牌的敏感度远不如对价格的敏感度那么高,价格是指导购买行为的第一要素。品牌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反映出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质量、品位和口碑。品牌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为企业带来高于平均水平的附加值。因此,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是信任、依赖和满足感。
高于一般水平的售价。
是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优先购买的选择。
6、企业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持以上这些优势(护城河)不被侵蚀?
5.成长性
成长性侧重未来的成长,而不是过去,要从天花板理论着眼看远景。成长性需要定性、而无法精确地定量分析。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历史数据的参考意义不大。而对于成熟行业来说,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最好涵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能够提供一些线索,作为参考还是很有必要的。
6.回报率水平
1、ROE(股东权益回报率,或净资产收益率)
2、ROA(总资产回报率)
3、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
注:以上三个回报率指标的计算方法参考智库百科或相关教科书。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须对涉及净利润和净资产的项目进行拆解,获取属于经营活动的真实数值。净利润的拆解见上一节“真实的净利润”,净资产的拆解分析中必须剔除资产项中与企业经营活动无关的内容。
We are entrepreneurs who happen to beinvestors.
我们是投资人,但是,首先我们也是企业家,把自己站在企业家角度想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这样你就有同理心,真正能够去理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