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中金快评:会出现类似2015年的“奔牛”吗
拙政江南 / 2020-07-04 12:46 发布
我们周四早盘前的快评“3000点之问”引发了较多关注,周四A股及港股均大幅上涨。我们最近持续提示的券商和地产的机会,这两个板块带领A股成交也再次破万亿。不少投资者关心是否会出现类似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那种金融等低估值板块持续上涨带动的一轮“奔牛”行情。我们综合快评如下:
?1️⃣券商地产带领大盘放量上涨。周四的市场让人感觉到有点类似2014年四季度。低估值的券商及地产低位大幅上涨,呈现“旱地拔葱”的涨势。其他周期性板块涨幅也相对居前,包括煤炭、建材、银行等,而相比之下,此前持续领涨的医药、科技等,则相对落后。在上证指数上涨近2%的情况下,创业板指仅涨0.2%。同时成交量显著放大至1.1万亿左右,表明市场资金在趋于活跃。沪深港通在前几个交易日因为假期暂停后重新开始交易,北上资金录得约170亿净买入,使得年初至今北向净买入又累计达到了1352亿元,南向净买入也大幅增加,年初至今累计净买入达到了3050亿元。
?2️⃣会出现类似2015年的“奔牛”吗?可能性不大。在周四券商与地产带动的大幅放量上涨后,不少投资者关心是否会出现类似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的那种充裕流动性推动的“干拔估值”的牛市。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出现类似“奔牛”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1)当前宏观流动性环境明显不如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今年上半年是中国货币政策相对最宽松的时期,债市在5月初开始已经出现明显调整,表明宏观流动性边际上已经在变化。而2014年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是中国重启一轮新的货币宽松的开始,当时连续的降息降准对宏观流动性改善起到了较大的支持作用,债券收益率仍在快速下行通道中,直到2016年才完全结束;2)杠杆资金的特征显著不如2015年周期。2015年之后,对市场大起大落的反思使得金融监管加强,以及近年去杠杆的操作,使得杠杆资金入市的难度已经大幅高于2015年上半年。最近我们观察到,随着市场活跃,场内的融资买入有所增加,但总量到目前也仅约1.2万亿(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仅2.24%),而2015年高点曾达到超过两万亿元,当前对场外配资的监管也大幅严于当时;3)有了2015年市场大起大落的教训,监管层可能对待非理性上涨的预警也可能会更及时;4)相比2015年,A股的开放程度已经大幅增长,海外市场资金在A股累计约2万亿元的头寸,产业资本的及时减持(受市场持续上涨影响,近期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活动活跃),对A股的非理性上涨可能也会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5)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较2015年也更为有挑战,等等。
?3️⃣“新经济”阶段性休整,但依然是未来的大主线,券商和地产短期可能仍具备一定的机会。我们持续强调“新经济”是长期大主线,年初至今消费、医药、科技及先进制造等“新经济”板块也大幅领涨A股及港股。近期市场有担心新经济板块估值是不是太高了、是不是要大幅回撤了。我们的看法是,在大幅上涨累积大幅获利后,新经济板块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盘整,但这不足以改变我们对新经济相对积极的看法,也不建议投资者放弃“新经济”是主线的操作。虽然我们出现类似2015 上半年“奔牛”的可能性不高,但我们认为部分老经济板块当前可能有一定的短期机会。在前期市场较大的分化及周四的剧烈反转后,投资者也担心市场会出现剧烈的风格转换。我们并不把这作为我们的基准情形。但的确,老经济板块里的部分低估领域可能值得阶段性配置。就当前的时间点,我们认为龙头券商和龙头地产存在一定的机会(参见下半年的策略展望建议及近期的策略周报)。这些板块目前估值较低,中期下行风险较小,而无论券商还是地产,龙头都在获取市场份额,中期业绩可能表现不俗,后续业绩也可能持续改善。资本市场持续的改革、货币的适度宽松等给券商和地产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从中期看,券商当前也可能处于相对低位。所以我们建议对“老经济”板块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适度关注券商和地产这两个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