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未名医药参股公司科兴生物:疫苗“独角兽”的高光时刻!

拙政江南   / 2020-04-23 16:05 发布


原创 邹光祥 光祥财经 今天


特别报道:


和解意味着满血复活,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荣光。
不出意外,今年10月,潘爱华将在62岁生日时收到来自尹卫东的生日礼物。
从1998年认识到2017年之前的每个生日,潘爱华称自己都会收到一份来自尹卫东的特别礼物,无论是捏个头像,还是画一幅画,总会是个性化的礼品,从未间断。
每每谈及这些,潘爱华总是情不自禁,泪眼朦胧。
改变始于2017年,那场著名的“股权之争”。背后的原因众所周知——在美国上市的科兴控股(NASDAQ:SVA)私有化控制权之争。
当然,对于潘爱华和尹卫东来说,更大的礼物则是科兴控股重启私有化,尽快回归A股。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礼物。
当前,曾经被股东撕裂的疫苗“独角兽”科兴生物正满血复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发攻克新冠肺炎疫苗的“国家战役”中。
种种迹象表明,潘爱华与尹卫东已经握手言和。
3月25日,北京科兴生物董事会再度发生变更,此前退出董事会的尹卫东、冒大卫、王楠等重新进入董事会,尹卫东再次获任公司总经理。
此次工商变更显示,潘爱华卸任北京科兴生物总经理一职,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
这意味着,潘爱华将北京科兴生物的实际经营权交回给了尹卫东,北京科兴又回到了创业之初的基本架构,回归初心——矢志不渝誓做全球顶尖生物科技公司。
潘爱华担任董事长、尹卫东担任总经理,从北京科兴成立起便一直按照这一配置运行。潘爱华同时还是北大未名集团、未名医药(001581.SZ)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2000年,北大未名集团参与投资、潘爱华任总经理的深圳科兴曾经以创业板001号的身份等待上市,后来随着创业板难产而夭折。直到2015年未名医药(001581.SZ)借壳上市,北大未名集团在资本市场终于趟出了一条路。
中国有句俗话: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大疫当前,作为疫苗研发的关键公司,北京科兴生物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北京科兴生物是潘爱华和尹卫东共同孵化的疫苗“独角兽”,这曾经是一个非常甜蜜的创业故事,记录着“师徒情”。尽管有分歧、争斗,但种种爱恨情仇,终归烟消云散。
在商场上,除了利益纠葛,也会有兄弟情深,也会有知遇之恩。毕竟,这场纠缠发生在两个科学家之间,它与江湖上那种赤裸裸的你死我活的利益相争仍有本质不同。
某种意义上,潘爱华对尹卫东有知遇之恩,潘是尹的“贵人”。正是潘的慧眼识珠和鼎力相助,才有了尹卫东后来的平台和成长,也才有了北京科兴的声名鹊起,成长为中国的“疫苗之王”。
毫无疑问,北京科兴是潘爱华和尹卫东共同的“孩子”,作为孵化者,偶尔的吵吵闹闹实属正常,但没有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
他们曾经亲如兄弟,共同奋斗、共同创业,矢志不渝地攀登生命科学的巅峰——将科兴生物打造成全球顶尖的生物科技公司。
过去,北京科兴创造了众多第一:曾研制并完成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灭活疫苗Ⅰ期临床研究,研制出中国第一支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中国第一支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疫苗公司。

慧眼识珠


这是一个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他们既是师徒,也是兄弟加合伙人。
上世纪80年代初,唐山卫校毕业的乡村医生尹卫东,参加了第一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随后采集到了一份难得的甲肝病毒样本,并在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的肝炎室成功分离出了TZ84甲肝病毒。1985年,他带着这一毒株回到唐山市卫生防疫站,建立了病毒实验室。
这一毒株后来衍生出了中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此前接种的甲肝疫苗都是减毒活疫苗,在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上不及灭活疫苗。
这支疫苗得以问世,得益于北京科兴现在的两位主角:潘爱华和尹卫东。
1992年10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北京大学生物系教师潘爱华与当时的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彦申、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陈章良一起,从北京大学借款40万元,创办了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
三个多月后,尹卫东借款成立了唐山怡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甲肝疫苗,并于1996年进入“九五”国家医药科技攻关计划。
1998年,潘爱华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尹卫东。潘爱华表示,经过接触之后,他认为尹卫东确实是个人才,事实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尹卫东的甲肝灭活疫苗于1999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未名集团为其提供500万元借款完成临床试验。
生于1958年的潘爱华,比尹卫东年长6岁,两人一开始惺惺相惜。2002年,尹卫东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EMBA学位,当时他只有中专学历,潘爱华为其担保,之后尹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从1998年认识到2017年之前的每个生日,潘爱华称自己都会收到一份来自尹卫东的特别礼物,无论是捏个头像,还是画一幅画,总会是个性化的礼品,从未间断。
时任北京科兴总经理尹卫东在公司10周年庆上的致辞中提到,十年前,陈章良和潘爱华两位“大人物”在北大生物城里接纳了一群从唐山来的“小人物”,“我们就在这一天完成了北京科兴的注册”。
这是一段特殊的人生际遇:北大博士潘爱华与中专生尹卫东因为“疫苗”神奇地认识并开始了一段甜蜜的共同创业。潘爱华负责搭建平台和筹措资金,尹卫东一门心思负责技术和组建研发团队。
不得不说,尹卫东是一个“天才”,是为疫苗而诞生的天才。
彼时,尹卫东的学历仅仅是“中专”,但那个时候的“中专”含金量非常高,以尹卫东的才华和聪颖,考上重点大学轻而易举。但很多人往往受制于家庭的贫困,希望早早跳出农门,不得不选择中专,希望通过国家分配工作,更早进入社会挣钱养家糊口。
有心人天不负。尹卫东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更高的平台上刻苦钻研,成长为在疫苗等生命科学领域的超级大咖。
2013年5月,一张红彤彤的证书送到尹卫东的手里,“生物医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几个鲜亮的大字,尹卫东来回端详了许久。从中专毕业就开始从事疫苗科研工作,至今已从业30年的他,从没想到自己会通过这种方式当上“教授”——经过基本科研材料的提交、半小时的专家面谈、专家评审等简单审批后,尹卫东就获得了通过正常途径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拿到的职称。
1984年开始投入疫苗科研工作的尹卫东,是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出甲肝灭活疫苗和甲乙肝联合疫苗的人,是国家重大项目“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课题负责人,在全球率先完成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试验,并带头完成了人用禽流感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使我国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根据老规定,即使“科研成果累累”,只有中专学历的尹卫东,若想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还是需要攀越一座座高峰。“我只有中专学历,要是申请教授职称,一级一级评上来,再加上英语、计算机级别的要求,太麻烦了。”尹卫东坦言。
这一切源于中关村的职称改革。2015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对此专门作出报道:中专生也能当教授!
从唐山到北京,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百公里,但对于尹卫东来说,这一步的跨越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