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七)

金豆看盘   / 2020-04-12 21:27 发布


     现在大家对疫情的数据没有之前那么敏感了,甚至会对数据产生麻木。但数据的背后你是可以分析到一些东西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几个数据。为了比较直观,大家先看看下面的图。




   第1幅图数据很直观,截止于4月12日海外总确诊人数169.2万,累计治愈约32.5万,累计死亡10.5万。然后从这三个数据里面我们得到两个新的数据,一个是治愈率,一个是病死率。目前海外的治愈率约19.2%,病死率约为6.2%。接着你们看第2幅图,你会发现美国的治愈率目前仅为6%,而英国目前的治愈率1%都不到。数据告诉你们这个是异常,而且是极为不正常。


 在这往的数据中大家应该知道,或者说可以查得到。欧美在公开数据中他们初期公报的数据都是差不多的。后面的疫情发展肯定会存在一定的规律。也就是起点差不多的情况下,那病程也会差不多。换句话说他的自愈率和病死率都会差不多。欧美地区以意大利最早做出封城及大量救治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的治愈率约为20%,病死率约12.7%。


 我们先不说英美的死亡率会不会有意大利这么严重,因为你会认为英美的医疗体系可能要远远好于意大利。那么问题来了。在医疗体系不差于别人的情况下,你的治愈率那么低就不正常了。说明你的数据在造假。当然这个造假不一定是纯数字上造假。而是他们的抗疫政策无意或有意出现数据会偏离真实。比如说高额的急诊费用,高额的检测费用会让很多穷人进不了医院。再比如提高检测门槛,轻度症状,中度症状的都不检测。重症和危重症才检测。这样一来必然导致你确诊里面的轻度症状的比例极少。然后一些轻度或中度症状的后面在居家隔离时挂掉的肯定会有,然而那些在家里挂掉的数字基本进不了医疗体系的数字。


  按照我们国家的数据,以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数据,一定是轻症的人占总确诊人数的多数。而轻症的人相对而言是最容易被治愈的群体。轻症的被治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治愈率肯定会超过平均自愈率。也就是以自愈率的数据反推美国的数据,现在真实感染的人数最少是现在的三倍以上。而英国最少是现在确诊数据的10倍以上。英美治愈率这么低恰恰说明他们收治的病人中轻症的极少。这为后面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欧美一些国家目前正在全民免疫。因为有些国家的医疗体系早就饱合了,不能收治的人将继续感染其他人,最终是全民免疫的路线。而意大利的死亡率最终会成为其他全民免疫国家标杆作用。而目前英美的搞疫政策其实就是最终的全民免疫路线。因为目前他们大量的轻症基本得不到检测和治疗。其结果最终将极其悲惨。因为在病患基数过大的情况上最终医疗体系从饱合到崩溃。然后最终病死率会大幅上升。你能想像一下天量的感染人数再加上超10%以上的病死率。那是什么样的结果?当然由于后面基数过大,会存在检测能力上限的问题。就是一些国家哪怕一天新增超过几十万或上百万甚至更多的病例,但其检测能力如果就是10--20万。那么能确被确诊的就会有天花板效应。后面的数字更不能反应真实情况。所以后面公开的数字更会失真。


  可以预见的是后面很多国家都会受到这次疫情的重创。他们逃不过这次疫情的恶果。可能是他们太迷之自信了。对流行病的这种指数型增长太不当回事了。指数型增长从来都是很恐怖的。很多人没有这个数学常识,更是体会不到指数型增长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截止于上周的数据,美国疫情的增速超过25%,意大利超过24%,西班牙超过26%,这些都是很恐怖的数据。


  假设某个国家现在有100人感染,如果指数型增长,每日增长25%,超过1000人需要11天,超过1万人需要21天,超过10万需要31天,超过100万人需要42天,超过1000万需要52天,超过1亿只需要62天。很多国家在疫情的初期都会抱侥幸心理。如果你认为自己国家能力强,医疗水平强可以很快解决。因为人数才那么些,应该不怕。越是这样越会吃大亏。因为在前面的10天传千把人,第二个10天传染万把人。而到第四个10天传百来万人,第五个10天传染千来万人。第六个10天传染近亿人。


  所以这样的错误很多国家很多城市一再上演。前面WH和欧美一些国家是这样,后面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一样会如此。只有强力管控传染源才能控制传播。并且由于疫情的发展很多国家意识到了基础制造业的重要性。目前有新闻看到日本和美国都要求企业回迁本土。而且疫情结束后这种趋势几乎不可避免。于资本角度而言,虽然资本是聪明的认为中国是净土,离不开中国的市场。有很多并不会因此搬走。但于中期而言。这块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的外贸出口。不管你多么好的地方,如果出现人家战略性的要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或制造业比重提高。不可避免会削减现有中国出口贸易的比重。所以以后的经济更不能过重依赖出口。这也是我们在前面这个系列的文章多次提到后面的经济要靠基建带动,以及后面开拓国内的内需市场。


  所以后面我们必然要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打燃内循环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