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滴筹实为互联网筹款工具 线下筹款服务将在周内恢复试运行
余丰慧 / 2019-12-10 08:15 发布
水滴筹扫楼筹款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舆论引起一阵波澜。在微博多次上热搜后,许多网友口诛笔伐,包括本人也曾认为水滴筹作为公益平台确实做得不妥。可以看出大家群情激愤的主要原因是四个字-慈善公益!
然而,水滴筹CEO沈鹏于12月5日发表的文章中表示:“有些网友把水滴筹理解成了慈善公益组织,其实水滴筹的核心本质是一个免费的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工具。”同时,在9日,沈鹏在给公司员工的内部信中,也再次阐述了这一问题,“水滴筹希望用互联网科技助力社会上有困难的大病患者用上更有效的个人大病求助工具。从水滴筹目前的爱心赠与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其实筹款人通过水滴筹筹得的治病钱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的朋友圈。但是还是很多网友把水滴筹理解为了一个“公益组织”。既然网友有这样的“误解”,我们更要从这个认知角度去做好工作,加强做好线上、线下筹款全链条的服务。
所以水滴筹其实是一个个人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主要是和朋友圈)发自己的求助案例,向自己的熟人朋友筹款的一个工具而已,工具肯定不能和机构组织草率的混为一谈。极端点说,既然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熟人朋友,甚至无需审核财产什么的,难道你在校友群里问人筹款救助,别人不知道你啥情况么?
之所以个人大病救助互联网平台在中国迅速的发展,技术原因主要是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互联网用户数量惊人,社会原因包括有三个方面:一是医保并不能全额报销医疗费用,二是因为国家对困难人群的救助力度有提升空间,三是慈善事业尚不发达,这让笔者与大部分网友需要重新认识了。水滴筹不是公益慈善组织?这就把这场网友“公审”的本质焦点颠覆了,可以说是减少很多误解了。
单纯水滴筹业务来看,做得是一项在中国14亿人口的很难解决的社会问题,利用互联网手段和平台来改善医疗救助保障,解决贫困用户大病医疗费用筹措。这一崇高而艰辛的社会事业自然容易被与慈善公益混淆。但水滴筹从胎里带来的是商业企业基因,水滴筹作为免费筹款工具只是商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朱巍教授也撰文认为,从平台性质上讲,水滴筹属于互联网个人求助平台,将传统慈善帮扶行为扁平化和网络化,让公众的爱心和善款直接垂直化到求助个体。从善款使用效果和公众参与度看,水滴筹公益做得确实不错。
事实上,水滴旗下的水滴公益才是公益组织,是民政部指定的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主要为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一些媒体因为不了解慈善法和上述平台的定位,误将个人求助和公开募捐混为一谈,将个人求助称为公益筹款,甚至认为水滴筹等众筹平台应该从民政部门获得公开募捐资质,这肯定是不对的。
作为公司的水滴建起了这样一家大病救助平台,并且是一家有影响力的平台,按照水滴筹描述“截止目前,已经有近100万名有困难的大病患者通过水滴筹求助到了来自近3亿好友的爱心赠与,累计近235亿治病钱”。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如果没有了水滴筹,可以说对这些大病患者关上了一扇门,失去了一个救助的机会,这是很可惜的。
沈鹏在内部信中也提到“暂停服务这几天,也有很多患者给我们线下服务同事以及线上客服同事发消息打电话,寻求我们线下服务同事的帮助。”而在上周全面排查线下服务团队的服务状况的过程中,水滴筹也发现超过99%的患者对其线下服务团队的服务是认可和充满感激的。
基于这些原因,沈鹏也宣布在本周二或者周三开始线下服务的“试运行”,在试运行中观察整改结果的落实,并进一步迭代优化工作。“通过了我们严格考核合格的同事将逐步上岗。试行服务期间将采取严格的排查机制,若试行服务期间相关人员出现问题,将立刻停止其提供服务并严厉惩处。”
这是一个好事,毕竟对大部分病患和民众来说,大多数希望的是个人网上求助行业变得更好更可信,而不是让它消失,何况这些线下事件看来还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局部违规,真消失了,人民会怀念的。
沈鹏也特意提醒员工说,“可能我们还将被批评”,因为“完善网络个人求助行业是一项需要我们全体人持续发力的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未来的这一段试行服务阶段,因为社会大环境的现实性,加上线下工作本身的复杂性,恐怕很多工作细节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一步到位,在许多环节上还不能做到100%的完美和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