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投资标的全景图
大叔爱吃鱼 / 2019-10-27 15:20 发布
物联网从提出到现在已有近20年历史。近二十年中,物联网领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等概念已走向现实。 然而物联网多年的发展似乎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终端侧,而终端侧各类技术也限制了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第一个模式——电子标签仅能承载KB级别的数据量,而且并没有有源射频的支持,仅能通过NFC等方式支持近场通信。Google Glasses等先驱产品由于没有解决3L问题(长时间、长距离、低价格),虽然启发了物联网的网络连接形式,却不能大量铺开。另外,早期物联网的“云管”方面并未受到重视,“管”的缺失导致物联网没有标准的传输协议,全国范围的远距离数据传输通过2G、4G网络实现,不能实现大规模连接。“云”的缺失导致物联网为了连接而连接,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也难以抓住消费者痛点。 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物联网的最终爆发绝不仅仅限于终端侧,“云管端”的集合发力,生态闭环才是物联网正确的解读方式。 近期行业生态的若干变化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管道方面,NB-IoT(窄带物联网)在3GPP的迅速落地,体现了应用倒逼协议的现实,3L问题有望部分地解决,而窄带物联网的落地只是物联网宽阔市场中的一个开端。3GPP车联网协议LTE-V中车车通信V2V部分也已冻结,海量数据吞吐的移动物联网协议近在眼前。另外,SDN(软件定义网络)对于网络流量的管理更加高效、成本更加低廉,传输效率将有数量级的提升。云方面,云计算业绩持续爆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技术多重突破。物联网再不是仅仅互联的概念,后续的数据处理成为重点,“云管端”的全面闭环将为“万物互联”提供最重要的催化剂。 2014、2015年的Gartner技术成熟曲线中,物联网技术都实现了登顶,而2016年曲线中又出现了物联网平台技术。 物联网已经迎来了成长的春天,一场小火慢烹的“豪门盛宴”正在开启。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万物互联时代必将开启 1999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出现,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已经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应用。物联网的目标是将万物连接至网络,实现物品与物品、物品与人之间的通信。所以,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不是一个新概念。物联网的发展是确定的,谷歌为了突出这种确定性,提出互联网终将消失,下一代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 中国社科院指出,未来物联网产业规模比互联网大30倍。我们认为这一预测是考虑到了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得出。科技研究机构IDC称201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约为6986亿美元,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McKinsey对于IoT产业的更是长期看好,他们预计2025年IoT产值达2.5万亿美元。 从终端数量看,物联网时代相比互联网时代更具想象空间。未来物联网终端数量则不仅仅局限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手一台,而且在工业生产、社会生活领域有着更多的待联网设备。Gartner估计2020年全球IoT设备数量将达208亿个,达到2016年三倍以上规模。华为预测,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接近1000亿个。按照此数据测算,未来十年物联网新增设备终端数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万物互联的时代开启。 智能设备等市场爆发 物联网发展瓶颈逐步突破 全球充满了对物联网行业的期待,但早期物联网似乎停留在电子标签层面,直到Apple Watch、Google Glasses挑动了大家的神经,智能穿戴市场开始爆发。这两个产品的意义是划时代的,第一:形态,物联网的发展方向自此开始不再局限性地以卡片形式出现,受到Google和Apple正面引领,智能穿戴市场有了爆炸式的发展,眼镜、手表、手环、头箍、T恤等新的终端形态和小米、华为、FitBit等新的品牌层出不穷。小米手环2015年卖出1200万支。第二:场景,智能穿戴市场的繁荣侧面提醒市场,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可以很丰富。物联网不再局限于RFID刷卡场景,并且也不会局限于智能穿戴,在这个启发下,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新兴物联网市场蓬勃发展起来。第三:连接,物联网的组网方式变得更加多样。除了RFID,人们意识到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蓝牙等连接方式通过智能手机连接至互联网,这使得物联网网络中的传输内容信息量大大提升。 淘宝网最新数据报告显示,智能市场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发力,目前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接近250%。成交人数的同比增速两倍于销量,说明商品价格门槛有所降低。新用户是行业发展主要推动力。智能手表份额相比智能手环明显提升,但智能手环市场格局目前仍较混乱,未形成龙头品牌;智能手表Apple Watch份额相对领先。 相比于以前的主要服务于个人娱乐领域,近期Apple Watch的升级,加入了防水、亮度提升等功能,这是一种定位的变化,产品开始面向运动设计,而新一代产品虽然放弃了纯金的奢侈路线,实则定位更加精准。实际上,这种精准痛点的把握目前正在慢慢延续开来,这种转变也将帮助可穿戴设备更好地抓住用户痛点。 政策、经济、文化、技术全面准备,迎来物联网发展春天 物联网行业的繁荣绝不仅仅依靠一个标准的落地,政策、经济、文化、技术都已经为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准备多年。近期3GPP组织关于窄带物联网NB-IoT协议的冻结似乎成为了物联网盛宴开启的钥匙。而3GPP车联网协议LTE-V V2V部分协议冻结也成为了宴席上的重要元素。 政策——各国都已经开始面向物联网进行了政策布局,我国的“互联网+”就是面向物联网的一个典型政策,"十三五"期间,工信部也为继续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提出了五条保障措施。 经济——全球资产价格上涨,急需通过提升生产率的方式拉动经济上涨,物联网的应用似乎水到渠成。 文化——全球公司对物联网已经充满期待,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阻力被降至低点。 技术——在以上三个利好的背景下,NB-IoT、LTE-V、人工智能、CPU、MEMS等技术的聚力为物联网美好愿景的落地提供了基石。 物联网进入爆发前夜,网络平台呈现繁荣 我国物联网受益于以上政策、经济、文化和技术的推动,目前已经进入了爆发前期。按照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的观点可以拆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进程。 应用层——物联网可以提升垂直领域产业生产效率,而我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早已不成问题;而数据处理公司、云计算公司也呈现出从中兴华为等大平台到创业公司的多层次生态。 网络层——目前从运营商网络NB-IoT到LoRa等自组网络都已出现了平台式的建设成果。 感知层——我国CPU设计生产能力相距发达国家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大量的物联网终端对CPU的要求较低,对我国存在利好。而传感器方面,我国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研发生产领域存在短板。 而长期来讲,5G的发展也会推动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5G相比4G时代最重要的增量。5G面向的三大场景中,两个场景涉及了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作为一个通信系统,其发展必然是“云管端”三方面的共同前进。早期的物联网发展对于“端”方面进行了过多的强调,而对“云”和“管”方面重视不足。3L问题实际上是对“端”问题的总结,这种发展模式导致很多产品为了物联网而物联网,并没有抓住市场的痛点而存在。我们认为,物联网中,“云”代表了网络的大脑,负责网络的运行;管是网络的神经,对物联网起到推进作用。三者互动式地发展才会推动整个网络的健康成长。而我国在“云管端”的全面发展造就了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投资机会: 横向关注行业应用,纵向瞄准重要技术,长期看好5G 车联网——高耗流应用,协议冻结带来投资机会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应用方向,受到了平台厂商、汽车制造商等各个方面的重视。不但运营商建立起车联网平台,汽车制造商、车机厂商,甚至互联网公司都在投入研发车联网应用。究其原因,是车联网满足终端的移动性和高耗流性。车联网一定会采用蜂窝网进行数据传输,而且随着车联网向自动驾驶升级,车联网的数据量将有较大规模提升,车联网产生的移动流量成了一块巨大蛋糕。同时车联网用户相对优质。 总体来讲,车联网是目前物联网领域最确定,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车联网的应用中,最受益的将是SIM卡运营商和平台商。此外,车联网终端对数据传输、计算等要求较高,价格相对较高。终端升级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3GPP近期公布了LTE-V的V2V部分核心协议,车联网或迎来投资窗口。 智慧城市——NB-IoT舞台,关注升级投资 在智慧城市领域,NB-IoT应用潜力巨大,可用于智能读表、智能设施、智能停车等领域。三大运营商都进行了网络的布局,NB-IoT在2017年的大规模商用值得期待。NB-IoT的投资逻辑在于其使用场景中由于能耗限制传感器的价格一般不高,而将普通传感器升级为带有NB-IoT联网功能的传感器将会带来较大弹性。而运营方面,NB-IoT终端由于流量消耗极少,所以对平台厂商影响重点在于用户规模的提高。另外NB-IoT对应的智能读表应满足电源难以连接等特点,更适合于公共排水系统、地下水系统等环境中装配,否则不但提升了终端价格,也耗费了号码资源,意义不够明显。 智能家居——大概率通过WIFI等方式联网,关注消费痛点和内容 智能家居应用类型较为丰富,但是相比前两者移动需求较低,所以更有可能通过WIFI或者有线方式接入互联网。所以智能家居的投资逻辑在于新型终端的购买和内容服务。目前智能家居终端仍处在痛点刺激阶段。以亚马逊Echo为代表的智能音箱、小米按键为代表的智能按钮、和乐视电视为代表的智能电视等成为市场新增量。由于终端价格迥异,投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可以关注消费痛点和后续内容经营。 智能工业——痛点明显,“互联网+”推动升级 相比其他应用,物联网在智能工业中的应用需求更加迫切。测算表明,假设工业物联网发展情况和互联网大潮类似,截至2030年工业互联网革命将为全球GDP带来15万亿美元,相当于在计算全球经济总量时把美国经济多加一次。智能工业的投资类似于智能家居,更多场景中移动效应不明显,关注传感器等布放引起的投资机会和行业因为物联网升级带来的产业机会。 当然存在高铁、无人机等部分行业基于蜂窝网络进行物联网的布局,在这类场景中,也需要关注运营商和平台商的受益。 智能穿戴——多种联网方式并存,关注消费痛点和内容 智能穿戴市场目前已经逐渐成熟,终端联网方式包括WIFI、蓝牙、移动网络等形式,终端形式以手表、手环、耳机等为主。投资仍需关注消费痛点和硬件可提供的内容服务,特别是该领域和健康的紧密结合。 除了横向行业布局,纵向的技术布局也很重要。可以重点关注的技术包括传感器、CPU、数据经营和数据安全。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的应用将会更加普遍。甚至会出现无线VR、AR头盔、眼镜等新型终端。 今年NB-IoT协议的冻结让市场对物联网有了关注,然而此事件也可能将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局限化。未来的物联网不仅仅是NB-IoT应用的窄带物联网,物联网将是一个全球性的、多样性的新网络,是现有互联网的延伸。未来,终端形式将会更加多样,eSIM将会出现在更多终端中。而物联网的连接也会不拘一格,USB、蓝牙、WIFI、Zigbee、802.11ah等将负责短距离固定终端组网;NFC、RFID等将作为小数据应用终端用于无源组网;NB-IoT、eMTC、5G、LoRa等将作为远距离组网的标准面向不同的终端,而LTE-V将面向移动组网。 投资标的 应用层——推荐关注【盛路通信】、【佳讯飞鸿】,另外可以关注高新兴、东方国信、东软载波、东土科技、三川智慧、思创医惠、和而泰、北信源等。 传输层——推荐关注【宜通世纪】、【国脉科技】、【中兴通讯】,另外可以关注中国联通。感知层——推荐关注【大唐电信】、【振芯科技】,另外可以关注北京君正。 风险提示 1、物联网生态发展的不确定性,平台类公司缺乏。 2、传感器市场过于分散,终端竞争激烈带来的格局不确定性。 3、应用领域分化,垂直生态完善低于预期。 4、传输协议标准落地时间慢于预期。 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万物互联时代必将开启 定义——物联网不是新概念,而是互联网的延伸 自从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Kevin Ashton教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物联网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早已经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应用。物联网的目标是将万物连接至网络,实现物品与物品、物品与人之间的通信。所以,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不是一个新概念。物联网的发展是确定性的,谷歌为了突出这种确定性,甚至夸张地割裂互联网和物联网,提出互联网终将消失,下一代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 市场空间——物联网产业规模远超互联网,是PC、手机饱和后的新终端 从市场规模看,正因为物联网对于互联网的包含性,物联网的商业价值更加将超越互联网。除了传统互联网的商业价值,物联网的商业价值更多地同联网物品所属行业结合。全球对于物联网经济规模都十分认同。中国社科院曾指出,未来物联网产业规模比互联网大30倍。而这一预测是考虑到了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得出的。科技研究机构IDC称201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约为6986亿美元,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McKinsey对于IoT产业的更是长期看好,他们预计2025年IoT产值达2.5万亿美元。 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巨大的,幅员辽阔,产业链齐全,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率一直在10%以上。2020年相比2016年或有翻倍增长。 从终端数量看,物联网时代相比互联网时代更具想象空间。目前,全球智能电脑和智能手机出货增长乏力,连接人与人互联网终端数量趋于饱和,出货量更多源于欠发达地区的增量市场和发达地区稳定的更新换代市场。物联网终端数量则不仅仅局限在人手一台,而且在工业生产、社会生活领域有着更多的待联网设备。Gartner估计2020年全球IoT设备数量将达208亿,达到2016年三倍以上规模。华为预测,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接近1000亿个。按照此数据测算,未来十年,物联网新增设备终端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加上中间的更新,规模更加可观。而终端的提升绝非均匀提升,开始几年的数量提升将更加显著。BI曾经对全球联网设备数量进行统计,从统计中可以明确地发现,个人电脑增速基本停滞,而手机增速也慢慢趋缓,物联网终端成为拉动全球网络设备数量提升的最重要动力!
发展——思路局限蛰伏多年,云管端协同问题制约发展物联网经过蛰伏,向新终端新产品扩展 物联网自被提出后,虽然受到了全球的瞩目和期待,然而其早期发展得并不顺利。物联网源于Kevin Ashton赴MIT任教前,利用射频电子标签(RFID)进行P&G保养品的供应链管理。由于缺乏具体定义和典型应用案例,物联网的发展开始时并没有明确的主线和形态。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将物联网局限为RFID概念的观点,也可看出当时物联网发展思路的单一。RFID标签广泛应用于各类刷卡和小数据存储场景,在身份证中也有应用。三大运营商在3G时代推动的移动支付中使用的NFC(近场通信)技术也是RFID技术的特例。然而真正的物联网绝非使用RFID单向网络通信技术组网可以实现,而且RFID标签承载的信息量也过于单薄,仅为数十字节,所以依靠RFID组网形成的“物联网系统”仅能实现目标物体基本特性的查询功能。 经历了多年的蛰伏,2013年Google Glasses和Apple Watch面向C端引起的关注度似乎启发了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穿戴设备从之前在垂直行业中默默无闻,变成了物联网终端的新形态进入了C端消费者的视野。 这两个产品的意义是划时代的。第一:形态,物联网的发展方向自此开始不再局限性地以卡片形式出现,受到Google和Apple公司规模的正面影响,智能穿戴市场有了爆炸式的发展,眼镜、手表、手环、头箍、T恤等新的终端形态和小米、华为、FitBit等新的品牌层出不穷。小米手环2015年卖出1200万支。第二:场景,智能穿戴市场的繁荣侧面提醒市场,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可以很丰富。物联网不再局限于RFID刷卡场景,并且也不会局限于智能穿戴,在这个启发下,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新兴物联网市场蓬勃发展起来。第三:连接,物联网的组网方式变得更加多样。除了RFID,人们意识到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蓝牙等连接方式通过智能手机连接至互联网,这使得物联网网络中的传输内容更具信息量。 淘宝网最新数据报告显示,智能市场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发力,目前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接近250%。成交人数的同比增速两倍于销量,说明商品价格门槛有所降低。新用户是行业发展主要推动力。智能手表份额相比智能手环明显提升,但智能手环市场格局目前仍较混乱,未形成龙头品牌;智能手表Apple Watch份额相对领先。 3L问题制约物联网发展,深层次问题在于云管端建设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Google Glasses和Apple Watch在物联网的发展中都承担了启蒙者的角色,其在商业中仍然存在不足。其中,Google Glasses项目目前已经停滞,其刚上市时1900美金的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而Apple Watch在销售之初被消费者诟病的话题除了其本身定价体系决定了价格的高昂,还在于搭配这样昂贵价格的是一枚续航时间不超过18小时的耗电手表。就像之前iPhone重新定义手机的待机时间一样,苹果公司再次通过Apple Watch产品重新定义了手表的佩戴上限时间。
实际上,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并非吹毛求疵。物联网发展的瓶颈除了上文提到的观念保守问题,很大一部分程度源于著名的“3L问题”,即长距离(Long Distance)、长时间(Long Battery Life)、低价(Low Cost)场景的组网问题。长距离问题主要体现在无线物联网组网领域,长时间问题则在无电源连接的无源组网中十分必要,而低价问题在大规模终端的组网中比较重要。3L问题到现在仍是阻碍物联网,特别是高功耗、大范围无线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完全依靠通信技术的发展,电池技术、材料技术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也不可忽略。 Apple Watch的电池问题就是3L问题中“长时间”问题的最好例子。Apple Watch所代表的个人娱乐物联网领域的3L问题暂时没有解决方案。目前Apple Watch 2016年9月发布的最新产品采用最领先的电池解决方案依旧保持了同上代产品相同的18小时续航时间,而这已经代表了业内最优秀的物联网个人娱乐终端的电源管理水平。 Apple Watch虽然销售火爆,然而尚未达到物联网终端的最佳水平,而其他物联网产品的发展潜力更加可观。 另外,物联网作为一个通信系统,其发展必然是“云管端”三方面的共同前进。早期的物联网发展对于“端”方面进行了过多的强调,而对“云”和“管”方面重视不足。3L问题实际上是对“端”问题的总结,这种发展模式导致很多产品为了物联网而物联网,并没有抓住市场的痛点而存在。我们认为,物联网中,“云”代表了网络的大脑,负责网络的运行;管是网络的神经,对物联网起到推进作用。三者互动式地发展才会推动整个网络的健康成长。 政策、经济、文化、技术全面准备,迎来物联网发展春天 2014、2015年的Gartner技术成熟曲线中,物联网技术都实现了登顶,而2016年曲线中又出现了物联网平台技术。 与此同时,美国运营商Verizon也指出近两年物联网连接数大幅增长。 但实际上,物联网并非一个具体技术,物联网更像是是未来的发展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铺垫,而就在此时物联网的发展似乎进入了最好的时代。 政策环境稳定,各国鼓励创新 全球政策环境相对稳定,区域性矛盾激化趋势仍不明显。创新成为各个国家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武器。物联网作为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受到了各个国家的关注。 特别是我国政府近年对创新创业大力支持,除了发布政策,还成立了产业基金,支持了500多个研发项目,其中2011年至2013年分别支持110、149及122项,一般单个项目获得支持资金在300万至500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信部为继续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1. 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物联网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安全保障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智库作用,加强对重大政策和重大问题研究。 2. 加强财税和投融资政策扶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物联网企业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加大投入和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3. 健全完善政策法规。开展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法规研究。合理规划和分配频率、标识、码号等资源,促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联网知识产权评议、保护和使用。
4. 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和国际优势企业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合作,联合建立国际产业技术联盟。
5.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物联网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全球经济走势低迷,期待效率提升 另外,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体普遍低迷,中美两国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全球资产价格都在普遍上涨。在享受了互联网实现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物联网成为提升生产力的下一个重要法宝。特别是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同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按照2005年不变价数据统计,201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达98990.24美元,中国为7318.42美元,仅为美国的7.4%。虽然被分为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但数据远低于同档的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等国,甚至低于中等偏低收入的北非国家摩洛哥。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曾在2007年达到高峰,但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2008年后增速明显减缓。通过物联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帮助我国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 文化多年普及,企业、消费者认可物联网
Apple Watch、小米手环等产品培养了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这方便了未来物联网终端的普及。企业基于对互联网的认识,对于物联网的拥抱程度也相应提升。2012年,BI调研市场中企业对于物联网的态度时,已经有25%的被访者极力看好物联网的发展。而从物联网行业的巨头角度看,软、硬件厂商、内容商都已参与其中。 而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发布的“物联网年度报告”称,物联网市场日趋成熟,覆盖范畴已超越其最初所关注领域,开始逐步向其他领域延伸。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未来将把物联网战略引入到业务当中,作为有效竞争手段之一。
技术持续升级,成就物联网发展良机 物联网作为一个网络,也有自己的层次结构。欧洲电信标准组织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STI) 整理了物联网的三层结构获得了普遍认同。根据此结构,物联网自下而上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 感知层为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是物联网终端的形式,包含声音、温度、湿度、亮度、速度等各种传感设备,和终端通信模块;网络层负责信息向上传输,基于各种有线与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应用层包含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和丰富的应用。三个层次近两年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感知层技术升级
感知层终端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底层技术十分集中。从一个Apple Watch中可以大概了解终端的构成和相关技术。
传感器微机电(MEMS)技术
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器件主要应用于传感器之中,本身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灵敏度高、易于集成等优点,器件尺寸从1毫米到1微米不等。MEMS器件的相比传统器件,批量制造下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MEMS技术因iPhone等智能手机的兴起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更加普遍,MEMS芯片出货量大大提升,MEMS种类也有了扩展,从MEMS麦克风到MEMS惯性传感器,再到MEMS压力传感器等产品愈加成熟。 同时受益于微加工技术的持续升级,传感器的采购成本不断下降,种类不断提升,因此相关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经济和方便。 未来,MEMS除了应用于手机、汽车领域,更将应用于无人机、医疗电子等高端领域。 新类别传感技术
新类别传感技术近期也有持续突破。如iPhone 6等一批手机中新采用的指纹识别传感器,微软手环中使用的皮电传感器、紫外线照射传感器,Apple Watch等手表中采用的心律传感器,iPhone 6起使用的气压传感器,IPhone 7中采用的景深摄像头等产品都一一商用。LG旗下的材料及组件公司LG Innotek,近日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材料——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据悉,该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如医疗、运动、汽车等行业,具有更灵活的使用形态。这些新类别的传感器也提升了物联网设备的感知能力。 另外传感器低功耗和集成化技术近年也有一定突破。 eSIM技术
eSIM即虚拟SIM卡。eSIM不再作为单独硬件配合终端使用,而是作为终端的一部分出现。eSIM允许用户更加灵活地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实现全国甚至全球运营商套餐的自由切换。 今年年初,GSMA宣布了eSIM远程配置的标准,这一标准可用于消费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健身设备和平板电脑。 目前全球都已开始进行eSIM的布局,其中苹果公司走在前列,公司在2011年布局eSIM,到今年范围内已经有140多家运营商成为苹果的合作伙伴,我们熟知的美国AT&T、Sprint、T-Mobile、英国的EE,以及日本的KDDI等均支持Apple SIM。 然而,由于和运营商的利益存在冲突,eSIM在手机终端的推广并不顺利。在这一方面,虚拟运营商还有可能走在传统运营商前面。然而eSIM适合移动物联网终端的实际应用。eSIM 卡比传统 SIM 卡小90%,芯片能量利用率更高。再有eSIM卡固定在终端内部,适合于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物联网终端,而传统SIM卡插槽容易进入灰尘,剧烈震动下容易接触不良。 电池技术
电池性能每年5%~10%的提升,太阳能技术等对无线终端的供电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侧面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 传输层技术升级
物联网本身对传输层的没有确定性的要求,广义的物联网连接方式可以是蓝牙、WIFI、有线网,也可以是蜂窝网络。而基于蜂窝网络的物联网设备早期的联网方式为2G、3G联网,在LTE出现后出现了Cat-1、Cat-0等终端定义方式和对应的联网方式。 LPWAN技术
今天,物联网的3L问题在低功耗广域网(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场景中有了部分解决方案。LPWAN主要用于无线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传输中,应用背景十分广泛。 3GPP于2016年年中通过的新技术协议NB-IoT(Narrow Band IoT,窄带物联网)、EC-GSM和Cat-M(eMTC)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场景中物联网3L问题,结合之前提出的Cat-1、Cat-0形成了5大物联网通信基础协议。9月份NB-IoT的部分标准也已制定。NB-IoT的制定有我国厂商的深度参与,所以受到了广泛关注。 NB-IoT相比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协议,有四大优势: 低功耗:NB-IoT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 低成本:模块预期价格不超过5美元; 高覆盖:室内覆盖能力强,高出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能力; 强连接:NB-IoT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 而LPWAN的标准绝不仅仅以上几种,LoRa、SigFox、Ingenu 、NWave等一系列技术都是针对此场景提出的解决方案,而最终的竞争格局也可能并非一家独大。在接受Mobile World Live现场采访的时候,Ingenu CEO John Horn豪言:在快速发展的各类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战争中,我们将会看到两大主要赢家,即Ingenu独有的RPMA技术和众多蜂窝网络运营商所支持的NB-IoT。2009年,法国初创公司SigFox携UNB调制方案惊艳亮相。如今,该公司已然成为一家在LPWAN领域里最具知名度的供应商。同时,SigFox也极力宣传这个具备巨大潜力的LPWAN市场。2013年8月,Semtech公司向业界发布了一种新型的基于1GHz以下的超长距低功耗数据传输技术(Long Range,简称LoRa)的芯片。其接受灵敏度达到了惊人的-148dbm,与业界其他先进水平的sub-GHz芯片相比,最高的接收灵敏度改善了20dB以上,这确保了网络连接可靠性。 车联网技术
另外,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一个特例,今年也有了推进,车联网通信LTE-V协议V2V部分已经冻结。2015年2月,3GPP LTE-V的标准化研究工作正式启动。LTE V2V(车与车,Vehicle to Vehicle)核心部分将于2016年9月完结,LTE V2X(包括车与路侧设施(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与人(V2P,Vehicle to People)、车与网络(V2N,Vehicle to Network)三种)核心部分将在2017年3月完结。
传统传输技术升级
近年来传输速率不断提升的传统传输技术也侧面加速了物联网的落地。很多物联网终端可以通过这些传统方式的升级获得更快的连接。 USB——前 Google 两位工程师最近向万维网联盟(W3C)提交了草案,让USB设备,如键盘、物联网设备等可以直接接入网络。接口被命名为Web USB API。通过这个方法,硬件设备可以直接利用Web端来控制。而近年兴起的USB Type-C端口也提升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蓝牙——蓝牙4.2于2014年年末落地,为用户提供了更快速更高效的蓝牙传输接口。而蓝牙设备广泛用于智能穿戴等领域物联网终端中。 WIFI——2016年年初IEEE推出了新的WIFI标准802.11ah,命名为HaLow。新标准采用更低的通信频段(1GHz以下),低于现在使用的2.4GHz和5GHz频段,可实现低功耗、长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从物理上解决信号穿墙等问题,覆盖范围可以达到1公里,甚至可以进行LPWAN的组网。 应用层技术 CPU、GPU技术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
——戈登·摩尔 CPU性能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按照摩尔定律的发展速率提升。今年《自然》杂志撰文称,由于成本限制,全球半导体行业不再基于每两年实现性能翻倍的概念来制定硅芯片研发计划。另一方面,GPU等计算技术的突破持续提升着分布计算的能力,而GPU和CPU是深度学习最重要的计算芯片。 另外,高端芯片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低端CPU及类CPU芯片价格也不断降低,这也侧面促进了物联网终端的发展。一个典型的技术趋势是物联网终端CPU类型不限于ARM、MIPS或X86结构,对低功耗的需求甚至超过对功能的需求。英特尔继2014年发布爱迪生(Edison)适应可穿戴及物联网设备的微型系统级芯片之后,2015年继续发布居里(Curie)芯片,为开发者提供底层芯片及开发工具,一大特点就是低功耗。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
Alpha Go击败著名棋手李世石的事件仍历历在目。近年来依靠大量数据进行机器学习甚至深度学习的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等工具从理论和GPU实现方面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甚至出现了专门为深度学习研发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而最著名的ASIC是Google的人工智能芯片TPU。
之前物联网缓慢的原因在于推进力不足,物联网的目的不明确。物联网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方便终端的连接,但是除了智能手表等设备,普遍痛点不足。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Google的物联网部门Nest发展持续低于预期。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赋予了物联网另一个更大的意义,即通过传感器上传的数据优化物联网终端的性能,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和工作效率。 最典型的应用是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已经成为了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之一,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音响,实现对其他家庭智能硬件的控制、获取信息、设定闹钟、叫车、购物等。2015年6月,亚马逊推出了语音服务“Alexa”开发包,正式开放Echo。2015年Echo整合的第三方服务只有14项,今年已经上升至1000余项。这种语音交互的方式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近日,苹果被爆出将效仿亚马逊推出类似音箱。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各类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平台也迅速建立。IBM等IT巨头将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作为构建生态的重点,我国三大运营商、AT&T等主要电信运营企业着力打造M2M网络和平台,亚马逊、BAT等互联网企业则依托其平台优势和数据处理能力,将服务拓展到物联网。 操作系统方面,谷歌推出基于Android内核的物联网底层操作系统Brillo,同时发布了一个跨平台、支持开发者API的通信协议Weave,能够让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手机和云端设备实现数据交换;微软推出物联网版操作系统(Win10IoTCore)和物联网套件,以协助企业简化IoT在云端的应用部署及管理;我国华为公司发布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百度推出物联网操作系统、车联网平台和可穿戴智能手表系统DuWear。 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迅速、市场进入爆发前夜 我国物联网受益于以上政策、经济、文化和技术的推动,目前已经进入了爆发前期。按照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的观点可以拆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进程。 应用层——物联网可以提升垂直领域产业生产效率,而我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早已不成问题;而数据处理公司、云计算公司也呈现出从中兴华为等大平台到创业公司的多层次生态。 网络层——目前从运营商网络NB-IoT到LoRa等自组网络都已出现了平台式的建设成果。 感知层——我国CPU设计生产能力相距发达国家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大量的物联网终端对CPU的要求较低,对我国存在利好。而传感器方面,我国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研发生产领域存在短板。 我国在“云管端”的全面发展造就了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电信运营商搭建专网、平台,推动广域物联网发展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积极开展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合作和应用创新。率先建立物联网基地,并打造为子公司。建立物联网专网和开放平台OneNet。 OneNet作为连接和数据的中心,面向物联网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标准化接入和定制化开发,具备专网专号、海量连接、在线监控、数据存储、消息分发、能力输出、事件告警和数据分析八大功能。已与业界众多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奇虎360、华为、浪潮、IBM、Intel、Sierra、中外运、积成电子、三川水表等。 中国移动推出物联网专网,并建立物联网专网业务管理平台,涉及企业包括交通,电力,环境监控,工业监控,无线金融,穿戴式设备,车联网和家居领域公司。2013年推出专号业务,采用以10648开头的13位物联网专用号段,支持短信和GPRS功能,容量1亿;采用以14765开头的11位物联网专用号段,支持语音、短信和GPRS功能,容量达100万。 中国移动凭借在2.5G市场的优势,在物联网移动终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目前,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已突破6000万,力争在2016年发展1亿物联网连接;同时加快推进NB-IoT产业成熟,希望打造一张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高可靠的公共物联网,力争2017年实现商用。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发力物联网时间较晚,2009年成立物联网实验室,后全力进行物联网布局。其专网2015年上线,基于FDD 4G和2G/3G专用网络,通过集中化通信资源、智能化通信管控以及集约化IT系统,构建工业级物联网。专网码段为10649和149,采用mHSS、mCG、mPGW、mPCRF/SPR专用网元,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开通、统一计费和统一出账。 中国电信目标年内新增连接数1000万,打造物联网通道产品,同时重点关注交通领域车联网应用,兼顾公共设施、安防监控、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市场。2016年内,实现专网扩容,提升规模。 2017年,公司将在800MHz上采用独立工作模式部署NB-IoT,对有业务需求的地区,NB-IoT与800MHz LTE 1:1连片组网,提升深度覆盖、降低干扰风险。在“2016年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上,中国电信联合高通、华为、中兴、英特尔、爱立信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并明确2017年上半年实现800MHz NB-IoT全网覆盖。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采取双平台模式,在自建平台的同时通过与Jasper合作,建立基于云的Control Center;并根据平台网上用户数量、ARPU 和约定分成比例,实现公司服务分成盈利,2016年6月分成比例在12%。Jasper于2004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平台提供方,目前已经有超过30家运营商合作伙伴,覆盖了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全球的运营商合作,Jasper可以提供非漫游的本地连接服务。无需更换SIM卡,直接通过远程OTA的方式即可注册、使用当地与Jasper有合作的运营商网络。中国联通预期2016 年底平台用户数将达到1500万。 未来,公司将聚焦汽车、智能穿戴、环保监测和制造业等重点市场,建设M2M平台,形成了一点接入、全球部署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包括M2M平台、应用、终端等在内的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NB-IoT的部署同样进展迅速。中国联通2016年计划在超过5个城市启动基于900MHz、1800MHz的NB-IoT外场规模组网试验及业务示范。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联通将建设6个外场试点,进行大规模试验验证,并计划在2017年实现规模商用。 中兴通讯普及LoRa,建立“中国LoRa应用联盟” 除了广域物联网,以LoRa为代表的基于未授权频谱建网的物联网方案也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2016年1月,在中兴通讯发起和主导下,中国LoRa应用联盟(简称“CLAA”)正式成立。中兴通讯牵头制定了CLAA规范,CLAA联盟将为成员企业提供技术规范TES、运营与管理规范OMS、测试规范TTS等。目前,CLAA联盟正式成员已近100家,包括:中电港、牧信、锐谷智联、汉光电子、唯传科技、欧朗集团、中星测控、东方测控、北京信长城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覆盖从芯片、模组、传感终端、承载网络到垂直应用等整个LoRa产业链,而中兴通讯也与今年6月,正式成为全球LoRa Alliance董事会成员。 我国从事LoRa模块和方案开发的厂商并不少,包括AUGTEK、洲斯物联、思创汇连、普天通达、八月科技、NPLink、门思科技、利尔达、通感微电子、上海雍敏、武汉拓宝、博大光通、唯传科技、三凡信息等等众多公司。 设备接入、数据解析和应用服务公司众多 除了物联网的网络建设,感知层的设备接入和应用层的数据解析、应用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其中中兴、华为等主设备厂商仍然具有较大影响力。据福布斯网站报道,“英国知识产权办公室”对于从2003年到2013年之间全世界的物联网专利技术进行了分析,其中中国中兴通讯公司的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科技公司第一名,华为科技公司名列第十名。 在数据解析领域中也不乏创业公司。我国物联网白皮书曾预测,目前,物联网产业生态正快速成长,物联网企业数量近年来成倍增长,国际机构预计到2017年,超过一半的物联网企业是新成立的企业。 另外,由于物联网数据处理基于大量数据,所以很多云主业公司也可以发挥其优势,进入该领域。而物联网的数据处理某种角度也可以看做一种云服务。 投资机会:横向关注行业应用、纵向瞄准重要技术,长期看好5G 物联网行业投资,关注车联网、智慧城市等行业 物联网的应用多种多样,西班牙传感器科技公司给出了前60项物联网最广泛的应用。 麦肯锡公司对2025年全球IoT市场进行了预期,其中工业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排名靠前。IoT的市场并非设备市场,更多地倾向于运营市场,能够长期、高耗流使用无线网络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将会成为最受益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而低耗流应用则主要投资机会在其硬件升级。
车联网——高耗流应用,协议冻结带来投资机会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应用方向,受到了平台厂商、汽车制造商等各个方面的重视。不但运营商建立起车联网平台,汽车制造商、车机厂商,甚至互联网公司都在投入研发车联网应用。 究其原因,是车联网满足终端的移动性和高耗流性。车联网一定会采用蜂窝网进行数据传输,而且随着车联网向自动驾驶升级,车联网的数据量将有较大规模提升,车联网产生的移动流量成了一块巨大蛋糕。同时车联网用户相对优质。 总体来讲,车联网是目前物联网领域最确定,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车联网的应用中,最受益的将是SIM卡运营商和平台商。此外,车联网终端对数据传输、计算等要求较高,价格相对较高。终端升级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3GPP近期公布了LTE-V的V2V部分核心协议,车联网或迎来投资窗口。 智慧城市——NB-IoT舞台,关注升级投资 在智慧城市领域,NB-IoT应用潜力巨大,可用于智能读表、智能设施、智能停车等领域。三大运营商都进行了网络的布局,NB-IoT在2017年的大规模商用值得期待。NB-IoT的投资逻辑在于其使用场景中由于能耗限制传感器的价格一般不高,而将普通传感器升级为带有NB-IoT联网功能的传感器将会带来较大弹性。而运营方面,NB-IoT终端由于流量消耗极少,所以对平台厂商影响重点在于用户规模的提高。另外NB-IoT对应的智能读表应满足电源难以连接等特点,更适合于公共排水系统、地下水系统等环境中装配,否则不但提升了终端价格,也耗费了号码资源,意义不够明显。 智能家居——大概率通过WIFI等方式联网,关注消费痛点和内容 智能家居应用类型较为丰富,但是相比前两者移动需求较低,所以更有可能通过WIFI或者有线方式接入互联网。所以智能家居的投资逻辑在于新型终端的购买和内容服务。目前智能家居终端仍处在痛点刺激阶段。以亚马逊Echo为代表的智能音箱、小米按键为代表的智能按钮、和乐视电视为代表的智能电视等成为市场新增量。由于终端价格迥异,投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可以关注消费痛点和后续内容经营。 智能工业——痛点明显,“互联网+”推动升级 相比其他应用,物联网在智能工业中的应用需求更加迫切。测算表明,假设工业物联网发展情况和互联网大潮类似,截至2030年工业互联网革命将为全球GDP带来15万亿美元,相当于在计算全球经济总量时把美国经济多加一次。智能工业的投资类似于智能家居,更多场景中移动效应不明显,关注传感器等布放引起的投资机会和行业因为物联网升级带来的产业机会。 当然存在高铁、无人机等部分行业基于蜂窝网络进行物联网的布局,在这类场景中,也需要关注运营商和平台商的受益。 智能穿戴——多种联网方式并存,关注消费痛点和内容 智能穿戴市场目前已经逐渐成熟,终端联网方式包括WIFI、蓝牙、移动网络等形式,终端形式以手表、手环、耳机等为主。投资仍需关注消费痛点和硬件可提供的内容服务,特别是该领域和健康的紧密结合。 物联网产业链投资,关注传感器、CPU等领域 从组成物联网的三个层次分析投资机会,可以发现物联网时代终端数量的飞速提升将会提高传感器和CPU的市场规模。 传感器——我国在传感器领域,特别是MEMS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仍然有提升空间。BCC Research预计到2019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将超过1500亿美元。其中,MEMS市场将达到14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将占据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咨询机构Yole的数据显示,MEMS领域世界前30强企业占据了行业80%的经济利润,而中国本土公司只有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无锡美新等四家公司跻身前30强。 CPU——我国CPU的生产一直被诟病为“缺芯少魂”,而物联网时代,由于低端CPU的需求或有提升,我国在此方面的市场规模或有提升。而且,随着大基金的成立,我国CPU行业很可能涌现出全球领先的竞争者。 数据经营——随着物联网数据的积累,数据资源将会变得更加宝贵,数据运营公司或将迎来发展机会。同时也要关注数据经营、数据处理同云的结合。
数据安全——IDC称未来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包括:安全(26%)、隐私(21%)、前期成本(22%),持续成本(19%)、IT基础设施(16%)和物联网技术(14%)。随着传感器的增加,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产业将会受到更多关注。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重用性和共享性,数据清洁与共享也是重要问题。
物联网是5G相比4G的重要增量,未来物联网是多层次、多形式的网络 2016年NB-IoT协议的冻结让市场对物联网有了关注,然而此事件也可能将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局限化。未来的物联网不仅仅是NB-IoT应用的窄带物联网,物联网将是一个全球性的、多样性的新网络,是现有互联网的延伸。 物联网是5G相比4G时代最重要的增量。5G面向的三大场景中,两个场景涉及了物联网应用,所以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的应用将会更加普遍。甚至会出现无线VR、AR头盔、眼镜等新兴终端。 未来,终端形式将会更加多样,eSIM将会出现在更多终端中。而物联网的连接也会不拘一格,USB、蓝牙、WIFI、Zigbee、802.11ah等将负责短距离固定终端组网;NFC、电子标签等将作为小数据存储端用于无源组网;NB-IoT、eMTC、5G、LoRa等将作为远距离组网的标准面向不同的终端,而LTE-V将面向移动组网。 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