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光伏大洗牌!

黑鹰光伏   / 2019-10-27 11:19 发布

【策划制作|黑鹰光伏 李文友】


现实是残酷的,趋势更是无情的!


平价上网前夜,这是光伏产业步入成年的一次大洗牌。


“531”后,政策的冲击摧枯拉朽,一批企业停产、退出、倒闭,潮水迅速退去,“裸泳”者无处可藏。而产业更深层次的调整,如静水流深,始于2019年,有的看得到,有的很模糊,但任何身处其中的企业都必然受到影响。一些企业,在次轮洗牌中必将陷入深渊。


此后,光伏的竞争格局、发展格局可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当然,我们无法切确预测一个产业的未来,洞悉未来太难了。只是我们可以梳理、总结和分析,那些继往开来的变化,抛砖引玉,提醒行业同仁对风险与问题的重视,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平价时期后的的大发展。(特别申明:内容架构需要,本文引用了IHS Market、集邦新能源、光伏变迁见证者、智汇光伏、solarwit、中金公司等相关机构、媒体和分析人士的一些数据,黑鹰光伏会在明显位置标注来源,由于整篇内容花了不少精力,所以我们还是申请了原创保护,请给予谅解,感谢。)本文有以下解析,观点不妥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指正,欢迎大力拍砖和吐槽:


1、产业集中度飞速提升。
2、部分环节产能严重过剩。
3、企业经营状况加速分化。
4、国资深度渗透改变格局。
5、逆变器第四次大洗牌提速。
6、10种企业最可能倒闭!

一、产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但不会形成绝对垄断;新的“大合作时代”开启。


中国光伏曾是一个迷信奇迹的商圈,但历经十余年的产业跌宕至今,从企业竞争秩序来讲,光伏行业很难再出现剧烈的动荡,更难出现大起大落的“奇迹”——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新来者已很难“一夜暴富”。特别是在实现平价上网后,很多新进入的中小企业,很难再“逆势进击”,实现超越。

 

531至今,过去这一年半,光伏产业“寡头趋势”愈发明显。什么是寡头?解释得直接一点就是垄断者,是托拉斯,是上下游都能通吃。曾经,资本规模化进入光伏产业,无竞争力企业规模化破产。而光伏“领导者”等计划推出后,政策的清晰导向与市场的压力,联合推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及社会资源也加速向领头企业聚拢和集中。



黑鹰光伏从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总资产等近二十个维度研究光伏上市企业,从多个维度统计可以发现,去年531至今,洗牌与调整之下,光伏产业集中度加速提升。比如,在2019年上半年,69家光伏上市企业中, 榜单前十名企业的净利润超过整体比重的80.34%,预收款规模占整体比重超过73%,筹资现金流净额占整体比重超过110%,对外投资现金流流出占整体比重超过一半。

 


与经营层面如影随形,产能层面的集中度更是显而易见。比如,2018年,逆变器全球前三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45%;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逆变器出口前三的企业,占据了31%的份额。在上游硅料环节,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凸显。



再看硅片环节,根据“智汇光伏”的统计,仅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两家企业产能就占据总体产能的67.81%,已经掌握了硅片产品的定价权及硅片技术后续发展方向的决定权。由于持续的成本降低压力,2020年,更多小的硅片企业将很难生存,加速被清退出场。

 


电池片环节,虽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格局,但是集中度也正在大幅提升,通威、隆基、爱旭均在今年成为10GW级别的电池巨头,与之对应的是台湾电池产能的落幕。


如下表,根据“光伏变迁见证者”的统计,2019年,前5位PERC企业产能已经超过PERC总产能的40%,到2020年底,很可能超过一半的比例。另据中金公司统计:PERC电池已知新产能今年增长高达32%,且扩产周期短,上游生产设备订单已达50GW,因此下半年价格可能降至1元/瓦水平。



组件环节,在2018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5名,占据了整体市场的46.3%;不久前,一位组件头部企业的总裁向黑鹰光伏表示,未来全球可能只剩下10家组件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规模、技术等层面占据优势,同时在整体供应链上都形成独特的产异化优势。



虽然“寡头趋势”不可阻挡,但数位光伏企业领导者均向黑鹰光伏指出:集中度提升、专业化分工是趋势,但光伏不可能形成绝对的垄断,不会一家企业或者多家企业通吃行业利润——如果形成“托拉斯”、形成绝对的垄断,这不利于产业发展,也不利于光伏与传统能源的竞争。



与产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并行的是,光伏产业不少头部企业“强强联合”、“与强者同行”,共同开启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合作时代。比如隆基与通威,协鑫与中环,华为与华能,大全与晶科、隆基等等, 可以说不胜枚举。



对于“大合作”,一些头部企业的领导者几乎都“表过态”。中环沈浩平曾表示,要与强者联手,强者不独行;要避免恶性竞争,多赢才是最优选择。隆基李振国曾在接受黑鹰专访时表示,会找到产业链里非常优秀的企业,大家携手发展。所谓优秀的企业,就是它自己本身靠真本事去盈利,去成长。


在9月底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光伏产业高峰论坛间隙,通威集团刘汉元分析,光伏行业过度竞争或竞争不足都会影响行业发展。行业的参与者都希望自己能做大,可是我们能把什么做大?我们适合把什么做大?别人适合把什么做大?需要彼此换位思考。现在光伏行业分工已经高度精细化,适合别人干的,我们尽量成全别人去干;适合自己干的,我们尽量联合别人一起干。如果把整个行业做成一片红海,对这个行业是不利的。



“洗牌”并非贬义词,他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竞争现象。所谓的“洗牌”在其他行业也存在,只是每次洗牌的力度和速度可能各有不同。比如1985年批准的42家冰箱定点生产企业,现在剩下的只有10来家了,领跑的也就那么三、四个品牌,而且现有的格局还将被继续打破。


二、部分环节产能严重过剩,新旧技术、产能更替加速。



在一个愈发充分竞争的行业,产能过剩本是常态;问题在于是绝对过剩还是结构性过剩;是合理范围的过剩还是全面过剩。


光伏531后,虽然不少企业停产、破产,乃至被淘汰出局,但从整体格局看,光伏产业新产能布局的步伐并未放缓,特别是中环、隆基、通威、保利协鑫、东方日升、阿特斯等头部企业的进击步伐丝毫没有改变。


可以说,“1GW级”的投资在巨头的眼中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很多巨头的扩张规模都以5GW、10GW计,投资规模更是以数十、上百亿计。


我们曾统计发现,进入2019年后不到半年,隆基股份已发布6个重大投资方案/最新进展,涉及投资规模合计高达(约)205.31亿元。而其产能目标是2019年底单晶硅棒/硅片36GW,2020年底50GW,2021年底65GW;单晶电池片产能2019年底10GW,2020年底15GW,2021年底20GW;单晶组件产能2019年底16GW,2020年底25GW,2021年底30GW。



再比如通威股份,黑鹰光伏统计发现,截至2019年6月末,通威股份在建的光伏项目约有17个,投资预算总额高达100.11亿元。在上游领域,截至6月末,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单晶料占比可达80%-85%);在中游领域,通威股份太阳能电池产能达12GW(其中3GW多晶电池和9GW单晶电池)。


从产业整体投资步伐看,截至9月,仅32家企业公布的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重大在建工程达到了82个,投资约算合计达824.93亿元,相比这些企业挣取的净利润,如此投资额度确实惊人。


从积极的角度看,包括通威、隆基、中环、晶科等头部企业新扩张的产能几乎都是先进产能;但这也意味着,大量的旧产能、落后产能/技术(企业)必将被加速淘汰。下表是“光伏变迁见证者”调查统计的产业不同环节的产能:



根据“智汇光伏”王淑娟老师对上表的分析,在未来单晶将成为市场主流,占比70%甚至以上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各环节产能是:单晶PERC电池片>单晶硅片>单晶硅料;2020年这一情况仍将持续。产能最高的环节是单晶PERC电池片(8.79GW),最低的是单晶硅料(6.73GW);单晶硅片(8.21GW)相对于电池片产能不足。因此,2020年,单晶硅料仍需要进口;单晶PERC的年化产能将达到160GW,出现过剩的状态。


光伏产能到底有多少过剩?我们以光伏组件产能为例:



如上表所示,2019年,国内光伏组件产能将达到180.77GW,仅排在前10位组件产家产能就将超过100GW。再结合全球其他地区组件产能来看,2019年,全球组件产能将达到惊人的237.34GW水平。



一方面,是近几年内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扩产,另一面,2019年的市场需求预期可能并不乐观。


有行业分析人士在年初预测,2019年国内装机规模在30-36GW之间,全球新增110GW;EnergyTrend预测2019年全年国内新增装机40—50GW,全球有机会突破120GW;Wood Mackenzie2019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或超过100GW;IEA预测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115GW;中金公司预计2019/20年全球光伏需求将会在125和141吉瓦——整体看,大家的分析基本大同小异。但也有光伏头部企业的老大悲观的预测:2019年中国国内新增装机可能只有25GW左右。


不管上述怎样的预测值,与全球组件产能一对比,其中的差距都一目了然。而伴随平价上网周期的到来,随着政策影响减弱,价格和需求将会成为两个动态平衡因素推动行业发展;由于光伏产业后发优势的特性,未来一段时间内,部分环节产能严重过剩将是常态。



光伏行业一直都是一个“剩者为王”的行业,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高性价比产品代替低性价比产品,有竞争力的公司干掉失去竞争力的公司。而且由于光伏设备处于不断更新进步过程中,单位产能的投资额度必然会处于越来越小的趋势当中,光伏的“喜新厌旧”也成为必然。


solarwit张治雨分析,光伏技术快速更新迭代,新产能会比老产能有巨大的领先优势,光伏产品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较高的厂商,新技术新产能享受老产能支撑下的高价格。以硅料投资为例,当年的六九硅业投资强度达到105亿元/万吨,如今通威乐山的投资强度已减少至9.5亿元/万吨。此外,金刚线与砂浆切割的优劣如下表,一目了然。



solarwit张治雨分析,对于“剩”到现在的部分光伏公司,也许迎来最好的时代,因为这个阶段不再会有不理性的“傻钱”冲进来再去扰动趋于宁静的行业格局,光伏行业已经从混乱的春秋时代走入了相对有序的战国时代。


如此形势下,中国光伏的部分产能必然面临巨大挑战,不少企业的产能必然会“不愉快”。


solarwit张治雨分析:“此轮光伏周期背后还有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旧产能替代周期和产业区域布局的迁徙过程,所以即便2019年全球光伏需求很好,台湾的电池产能依旧会是“失意”的,因为产业布局要转移到大陆;二类硅料产能依旧是“失意”的,因为硅料产能要迁移到低电价地区;多晶硅片依旧是“失意”的,因为产业要转移到单晶Perc上。所以即便面对脱离宏观经济下行周期而独立向上的光伏产业,我们在投资时依然需要更多一分的智慧。”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化明显,有人喝汤就有人吃肉,部分企业将被加速淘汰。



深度洗牌之下,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喝汤就有人吃肉;有企业陷入困境或者陨落,也必然有企业抓住机会加速崛起。


从去年531至今,在光伏产业里,企业经营状况的分化迅速拉开。


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曾对黑鹰光伏表示,从企业经营发展角度而言,你可能做了99件正确的事,却可能架不住一件重大失误的决策,企业战略抉择必然要慎之又慎。同时,在技术路线的抉择上,伴随市场剧烈变动,步子调整过慢也可能把企业一步步拖入泥沼。


有几个数据可以体现出光伏企业目前面临的压力。比如,截至目前56家光伏企业担保总额高达约1308.5亿元,前30名企业担保总额都在10亿元以上。部分企业已经爆出了担保危机,企业面临巨额补偿,甚至破产重整危机。



此外,截止6月末,72家光伏上市公司短期债务规模合计达到1719.75亿元,不少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部分老牌巨头都发生了债务逾期,甚至部分企业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它们面临着控制权转让、退市、破产重组等命运。


在此次洗牌中,光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


首先闹得沸沸扬扬的是是江西旭阳雷迪,其作为曾经江西省第二大光伏企业,自2018年6月爆发讨薪事件以来,不断被爆出停产、裁员、员工维权、破产重整等新闻。


老牌光伏企业昱辉阳光近年迅速式微,今年7月8日,李仙寿“个人原因”辞去CEO职务。531后,已成立15年的兴业太阳能成为第一个债务暴雷的光伏上市企业。同样是老牌光伏企业,海润光伏在2012年-2018年7年间连续累计亏损达75.16亿元,并在今年7月12日以“退市”落幕。曾经的“老大哥”英利去年被退市。顺风清洁能源在2015年-2018年合计亏损超过55亿元。大海集团在去年11月26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中利集团则受光伏扶贫326政策影响,去年营收净利均大幅下滑。



过去一年,天龙光电曾出现“高管离职潮”,并且为了增加流动资金而出售闲置资产。今年8月6日,天龙光电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的3个公司账户和1个工会账户被冻结,账户余额累计超过30万元。公司设备制造生产线继续停产。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市场的竞争极为残酷,并无任何温情脉脉。但在一些企业陷入困境时,一些企业却加速崛起,此消彼长中,格局生变。



与陷入经营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隆基、通威、正泰、晶科、中环、爱旭、中环、晶盛机电、福斯特等等企业,在光伏平价上网前的这轮大洗牌中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隆基股份在2019上半年挣了25.58亿元(净利);正泰电器挣了35.92亿;通威股份挣了20.19亿;信义光能挣了16.32亿;中环股份挣了6.32亿;福斯特挣了7.51亿......部分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其竞争优势和加速崛起的势头已经非常明显。


伴随新一轮的洗牌和调整,伴随光伏企业经营状况的进一步分化,未来一年内,很可能不少企业还会被淘汰出局。


四、国资加速入场,格局如何改变?





过去30年多年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几乎无法摆脱散个基本特征:一是贸易主导,创新成分极其微弱;二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三是国资、民资和外资的竞争与此消彼长。



光伏产业被“草根产业”,历来民企居多,90%以上的企业都是民企。特别是在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制造环节,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光伏相关的四个制造环节全球产量前10名的中国企业有34家(次),其中32家(次)是民企,且各环节第一名全是民企。


但产业和时势总是在变化。一方面,能源转型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清洁能源发电的比例正在逐渐提高。能源国企如果不提高自身的清洁能源比重,就将落后于整个能源转型的步伐;传统国有的能源资本进军新能源产业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从4年前开始,国家电投、中广核、中节能、北控等央企、国企驰骋领跑者项目;随着国内大型地面电站市场由领跑者过渡至竞、平价项目,国企再度“开足马力”。




在国家公布的2019年竞价项目中,国家电投、中广核、大唐、广州发展新能源、华能、中节能六家公司拿下4528MW地面电站指标,占比近3成。而在平价项目中,根据项目公司对应股权情况统计,仅国家电投、华能、中广核、广东发展四家央企获得超3GW的指标,其中国家电投以1.1GW登顶,成为名副其实的电站“巨无霸”。


事实上,国企有国企的优势,民企有民企的优势。无论是大举进攻电站下游,还是接连接盘民营光伏企业,国企志在谋划新能源大棋,而这盘棋局的促成,既有国企的主动出击,也有民企的被动让步。


去年“531新政”显然成了国资入局的一大催化剂。政策严控之下,本就“内忧外患”的民企面对的还是高昂的融资成本。去年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收紧,使得民企资金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得不寻求国资接盘。


调研数据显示,民企贷款利率相比国企最起码上浮10%——30%。融资优势匹配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最终成就了国企于光伏下游的傲娇业绩。


如果仔细梳理国企的市场动态不难发现,叱咤光伏电站市场仅是其中一环,出于置换清洁能源资产、处置亏损产业、谋求新的增长点等因素,在光伏上游制造端和设备端中,国企也在悄然进场,只是不如下游力度那么大,那么引人注目。



在次轮洗牌与调整中,国资大面积加速入场,到底会给光伏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分布式和户用领域的影响,目前尚难有准确的预测。


有光伏企业高管分析,电站资产端的收益越来越低,国企去拿这样的收益是合适的,因为融资成本比较低,而民企在效率上和投资能力上肯定都比不过国有企业。但民企有民企的优势,如在制造端、工程总包端以及运维端等等。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光伏产业,必将是“国民共舞”的时代。


五、逆变器第四次大洗牌提速!



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逆变器的竞争历来激烈。从去年531至今,逆变器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企业突然行踪难觅,一些企业加速发展。此消彼长中,一些排序可能又要有不小的变化了。


根据以往的市场发展规律,一两年一次小洗牌,三五年一次大洗牌,平价上网的前夜,光伏逆变器行业的第四次大洗牌、大调整正在提速。


目前,中国的逆变器市场两大阵营已经形成:

第一阵营,主要代表企业有阳光电源、华为。业内人士推测,2017年华为和阳光电源的逆变器市场份额达50%。


第二阵营,主要企业包括古瑞瓦特、特变电工、上能、锦浪、正泰、固徳威、英威腾、易事特和科华恒盛等。


此外,再无所谓的“第三阵营”。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经营和管理层面的问题已经被甩出了竞技轨道,那些企业也已经难以对第一、二阵营的企业构成威胁。


光伏逆变器行业的竞争极为残酷,甚至可以称为“血腥”。看看这组数据:2012年上海SNEC展会上,逆变器相关厂家多达439家;到了2013年则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还出现在国内光伏逆变器采购招标的企业已仅有40家左右,而活跃在50%以上的国内招标项目的企业则已屈指可数。



黑鹰光伏了解到的情况是,去年531之前,有部分逆变器企业认为行业会像2017年一样持续火爆,由此大干快上,策略大胆,大面积铺陈。而531后,市场骤冷,类似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大量款项难以收回,现金流基本断裂,直到现在都缓不过劲来。


最新的消息是,茂硕电源对证监会发来的“问询函”做出详细回复,自称逆变器业务锐减 88.95%,正在业务转型。其退出逆变器行业基本已成定局。



从过往的逆变器产业历史来看,每次新应用和市场机会的出现,就会促使行业出现一波新的整合。在光伏产业步入平价上网的前期,逆变器行业第四次大洗牌正在提速,一些并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的未来命运,很难意料。


众所周知,瓷碗,中国的逆变器产业已经历三次大洗牌:

第一次洗牌:2010年前后,国内企业“蜂拥而入”,国外部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


第二次洗牌:2012—2013年之间,国内企业价格战,大机寡头胜出。不变的是,此次的洗牌仍旧是以价格战为主。在大机制造方面拥有技术和制造实力的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等企业引领了此次行业洗牌。在此期间,古瑞瓦特、固德威、三晶电气等小机企业主要以国外市场为重。


第三次洗牌:2014年,华为的强势入场以及国外市场的变化促使了逆变器市场的第三次洗牌。此次洗牌后,阳光电源、华为、上能三家企业占据了地面电站8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就在2014年前后,国外光伏市场发生转变,古瑞瓦特、山亿、固德威、欧姆尼克、三晶电气等企业开始逐步回归国内。

过去一年多时间,资本市场的变量方面,锦浪科技【300763】于今年3月19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而后可以用更多的资本市场的工具为其发展助力。固德威、古瑞瓦特、上能电气等企业,则在全力冲刺IPO。




此外,在次轮洗牌中,已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加速剥离光伏逆变器业务。7月初,ABB在其官网郑重宣布退出光伏逆变器业务领域。再往前,今年2月,位居2018世界500强第480位的施耐德表示,将退出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业务,只做分布式逆变器;此外,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GE),逆变器市场上已经很难看到其身影。



时间往前推,四年前,博世集团宣布彻底退出光伏产业;五年前,艾默生将光伏逆变器业务出售给了上能电气;六年前,德国工程巨头西门子公司对外宣称将转让亏损的太阳能业务。


逆变器领域的竞争格局究竟将如何变化,黑鹰光伏将持续关注。


六、10种企业可能倒下!





“整体前景一片光明”这话根本不能概括整个行业发展的真实境况。就如《动物庄园》里的游戏,强者吞噬了弱者,拳头大的打赢了拳头小的,商业竞争极其残酷。



结合最近一年多,大量光伏企业财报数据,以及此轮洗牌和调整的特点,笔者认为,以下10种光伏企业很可能在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与竞争竞争中面临巨大风险,并很有可能被陆续被淘汰。

第一种:长期现金流紧张兮兮,库存积压高企,三角债严重的企业。
第二种:骨子里不具备创新基因,失去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进取心,没有创新能力和动力的企业。
第三种:企业管理粗放,管理远远跟不上规模发展的企业。
第四种:企业一把手热衷玩资本,在制造和实业方面根基不牢的制造企业。
第五种:市场需求已经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过分依赖某一区域市场的企业。如果过于依赖某一国家或区域市场,一但政策或市场有变,公司的生存就可能立即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第六种:补贴被拖欠极为严重的企业,如果后续发展资金跟不上,要么被收编,要么破产。
第七种:仅靠一两个大客户讨生活的公司。
第八种: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步伐过慢,跟不上需求和转变的企业。
第九种:只想通过改头换面,投机取巧获得“新生”的光伏企业,恐怕都将难以为继。
第十种:不注重国际市场开拓和资源配置的企业。

 

后记——本轮洗牌,我们看到的主要还是水面上漂上来的部分,水下的部分没法完全看清楚,很多企业都在潜泳,潜泳之后会有几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旦退潮,一切真相大白。如历史启示,此次大洗牌,洗去的是陈旧的,洗去的是过剩的,而大洗牌期间,能够存在、并能够破旧立新持续向上走的,无论是光伏企业,抑或个人,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真正胜者——真正的胜者,肯定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只要不屈服于命运,你就没有必要惧怕大洗牌——大洗牌,反而给你留下了绝佳的机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