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应重视市场的细微进步
林灵 / 2019-09-23 09:20 发布
价值投资时代的到来,可能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仅仅关心股市短期的波动,而是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关注行情未来可能出现的走向,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上市公司的研究之上。不管投资人采取的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只要研究透了公司的基本面,知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剩下的就是跟踪和耐心等待。而这样的人多起来了,A股市场的行情波动也就会逐渐步入正轨,位居成熟市场之列。
不过,从目前市场的发展阶段看,这将仍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A股的注册制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配套措施尚未完全跟上。行情的表现也就时不时地呈现“新老理念交战”的特征,蓝筹消费股在过去几年中风光无限,大有一骑绝尘之意,但市场在这期间滋生的各种“炒作”也从未停歇,“炒消息”“炒地图”“炒概念”仍会在大盘指数表现稍好的阶段重新抬头,从而让市场再度呈现投机为主的特征。
科技股在科创板开设前后风头渐劲,并逐步为市场所接受。与传统消费蓝筹公司相比,这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有如以前传统大盘蓝筹与中小创的“二八”分野容易产生的跷跷板效应。令人欣慰的是,与“炒作”更加“密切”相关的这一板块,似乎已经脱离了多年以前炒作“科网股”时那种一拥而上的非理性方式。投资者对公司品牌和模式的关注,使得一些能被理解的公司,可以先行一步成为牛股;而那些业绩乏善可陈、依靠蹭热点的资本运作的公司,即使概念再好,也暂时难入投资人的法眼。这种细微的进步,显示了市场投资理念正在走向成熟。
当然,过去A股市场所表现出来的不成熟,与市场各方只“唯利是图”而缺乏应有的制衡机制有关。原证监会主席肖钢上周对2015年股市危机的反思,将监管层的不成熟“监管理念”基本剖析得十分明晰。最后他还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转变”方案:比如监管取向从注重融资,向注重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均衡,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转变;监管重心从偏重市场规模发展,向强化监管执法,规则,结构和质量并重转变……针对过去“重融资、轻回报”“重数量(规模)、轻质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均衡”“并重”方案毫无疑问是将监管回归“本色”的应有之举。监管者作为市场的指挥棒或者掌舵者,规则稍微偏颇,就会造成市场巨大的不公,并因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比如A股后来投机风越来越难以抑制,就不应该全部归咎于投资者“好赌成性”,而是投资者被市场的现实多教育。
参与市场投资并非仅仅关注低买高卖能赚钱就可以了。认清市场的风向,无疑是掌握更多确定性的必由之路。市场在变化,投资的方式也要做相应的调适,习惯于以旧模式来碰撞新市场,短期内确实不一定就会遭遇风险,但当风险真的到来之时,却可能会有没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