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评|光伏圈排名怪现象:从逆变器台数排名说起!
黑鹰光伏 / 2019-09-06 11:21 发布
在光伏行业,“怪事”年年有,近期特别多!
半年度光伏逆变器出口成绩统计,打破了一贯公认的按照“装机量”或者 “金额价值”来排名,改用出口“台数”来计算排名!且不说按台数统计出货成绩的动机是什么,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作”?
只要稍有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按台数统计出来的成绩,不能反映企业的实力。不管其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可以确定,其结果是对广大业主、投资者、普通用户、甚至不明所以的读者而言,都是赤裸裸的误导。
细看相关内容可以发现,这次台数的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均是专做组串逆变器的小机厂家,按照台数排名的结果就是:包括阳光、上能、特变等这些真正知名的企业却都不见踪影。而业内人都知道前述这些未“上榜”的老牌企业,既做组串又做集中逆变器。按照出货的装机量算,几百台户用机器,可能还抵不过一台1MW规模的集中逆变器!所以虽然这些专门做小机器的厂家虽然出口台数位列前茅,但是据第三方权威数据显示,部分企业实际出口规模只有几百MW。
按行业惯例,业内都是按照出货功率或者出货金额来排名,这样的统计结果相对更为合理、客观,能真实反映企业实力。笔者认为,一方面,逆变器出口台数并不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真实发货情况;其二,不专业,容易误导消费者;其三,给行业发展风气带来不好的影响。
从中国光伏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这里确实曾出现各种各样的恶性竞争,但历经多年发展和努力,整个行业趋向理性和成熟,管理机构、厂商和终端,大家整体上都在推崇健康公平的经营、推广与传播理念。但今年行业出现的一些疑似数据造假,特别是此次逆变器出口排名的“新操作”,不得不让笔者警惕——这个行业还远未到“风清气正”理想竞争境界。
记得今年4月底,某国际调研机构发布2018年逆变器销量的统计数据,五家中国企业闯入前十名。其中华为市占率为22%,阳光电源市占率为15%,上能电气为5%,固德威为4%,特变电工为3%。中国光伏企业有高光表现本是好事,但疑问在于,如果按其排名,结合相关企业可靠数据反推,可以反算到全球2018年逆变器全球出货量在108~115GW之间。但根据之前各权威专业机构的统计,全球2018年的光伏新增装机量在98~104GW。两者之间差距在10GW左右。
由此不少业内人士再次戏称:逆变器又被装到火星上了?
“排名圈”类似的“笑话”数年前就一直存在。比如2016年,某全球光伏产业调研公司发布《2016中国光伏逆变器市场报告》,按照其各家企业的排名与出货,2015年中国总出货量应该为22.8GW。但根据国家能源局同年权威数据,2015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也就是15.13GW。两者差距巨大,机构排名也一度成为业界笑柄。
彼时也有媒体集中采访后得出结论:一些看似高大上的“排名”,其实就是一些想“上榜”或“排前面”的企业,联合机构,拉拢一些媒体做出的“骚操作”。本质上,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造假。而一些造假企业还是把这个作为了对外传播的借口,大肆宣扬、广为人知,这不仅给一些数据真实的公司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实则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同时,这给政策制定者和高层领导产业决策可能带来误导,严重损害到光伏行业的切身利益。
行业专家孟宪淦也曾对媒体直言,行业内的数据混乱问题非常严重,误导宣传也不少,这让很多人都糊里糊涂,而这样的混乱,却是没有人监管,也没有人对此负责。这造成了大家爱怎么干怎么干,爱怎么说怎么说。
细想近年上述排名与误导宣传,笔者即使作为一位人,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贵圈好乱”!
对此,直至今日,笔者还是有疑问:如果排名也能成为一门生意,新能源行业数据造假谁来管?当造假与误导性宣传“重现江湖”,新能源行业谁又不是受害者?总而言之,恶意破坏规则的人,终将也会成为规则的受害者。
回到此次光伏逆变器出口按台数排名的“怪现状”,笔者要说的是,光伏产业发展到今天,从十多年前追赶欧美到今天的反超,皆是靠脚踏实地的去创新来推动行业的发展,也是企业自身基业长青所在。
此外,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产业层面一直倡导的工匠精神,精益制造,不仅要体现在企业的制造与经营管理层面,也要体现在对外推广和宣传包装方面。如果只是在排名上做文章误导消费者,在声势上压倒其它竞争对手,并不是明智之举。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平价上网的前夕,面对补贴下调,竞争加剧,企业更应该静下心来进行技术创新, 掌握先进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句话,作为生意的一些“排名”和误导性宣传,该坚决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