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炒股天分却想稳赚?聪明人盯上了指数基金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19-08-23 10:12 发布
如果你一直在关注资本市场的投资动向,你一定会发现,近两年以来关于指数基金的宣传越来越多。尤其是牛市过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自己的持仓收益没有超过市场指数的收益,而在漫漫熊市中,除了空仓的,收益几乎也是远远落后市场平均收益的。
投资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型投资,一种是被动型投资。顾名思义,主动型投资就是投资者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资产管理。被动型投资,则是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投资,不进行规则之外的人为干预。
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都有自己的基准组合。基准,就是标杆的意思。主动投资的目标是战胜标杆;被动投资的目标是尽量与标杆保持一致。
最常用的投资标杆是指数。指数起源于人们对价格动态的关注。举个例子,“鸡蛋的价格本月上涨1%”的意思就是鸡蛋价格指数变动了1%。如果以“一篮子菜的价格”作为观察对象,我们可以推导得出“一篮子菜价指数”,这里的“一篮子菜”可能包含了鸡蛋、青菜、水果和肉类。简单地讲,指数就是为了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化而按照既定规则编制的。
在投资领域,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股票价格指数。这些指数都有既定的编制规则,之所以要制定这些指数,目的就是希望知道在既定规则下所筛选出的股票的综合表现如何,我们见得比较多的是“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份指数”、“创业板指数”。
随着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了各种策略指数。这些指数的共同点在于:一是有事先研究好的编制方法;二是有既定的样本;三是有定期调整机制。
指数基金就是基于被动型投资来构建的组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又是如何构建的?该如何投资指数基金呢?这是本文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一
为什么会出现指数基金?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总是要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卓越的资产管理者总是着眼于通过专业的手段在承担既定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收益。但是,长期的市场数据表明,大多数投资者都难以超过市场本身。
其中的原因其实特别直观:以股票市场为例,股票价格是全市场参与者观点的综合体现。股票指数的形成过程中,股价是重要的变动因素。所以,你如果想长期稳定地获得超过市场的投资收益,那么你对股票的价格判断一定要比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要精妙,而且是要在多数股票、多数时间里都要有优势。
记住,你是一个人,市场是千万人,以一己之力稳赢千万人,说实话,有点难。市场难以战胜,所以出现了一些跟踪指数的指数基金。这些基金的管理目标就是通过被动跟踪拟合某个市场指数的走势,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被动投资策略。
指数基金看似被动,实际对管理人也会有严格的挑战,因为考察一个指数基金的绩效,最重要的指标是偏离度。意思是,指数基金的收益,不能比所跟踪的指数差得太远,也不能好得太多。
二
指数基金是如何构建的?
指数基金投资的流程有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指数、选取部分或全部股票构建跟踪目标指数的投资组合、确定投资组合内各股资金配置比重,完成指数投资流程。具体如下:
1. 选择目标指数
选择哪种指数作为“标杆”是在进行指数基金投资前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指数投资过程中,指数的选择非常关键,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流动性、代表性。
国内市场上指数众多,如沪深300指数、深证1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各个指数构造原理不同,并非所有的指数都适合被作为目标指数进行跟踪。还有一些细分的行业指数也可用来跟踪,是否选择行业指数作为跟踪目标,取决于对行业未来走势的判断。
2. 选择代表性的股票
构建股票投资组合解决的是“选股”的问题,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数投资组合应当包含多少只成份股。股票数量过多会使调整难度加大,调整所带来的交易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而股票数量过少则会导致跟踪效果不佳。二是如何来确定需要配置的股票。
简单的讲,为了使构建的组合收益与标杆组合收益一致,我们需要确定两个问题:一是买多少只股票是合适的,毕竟每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二是哪些股票能够入围成为重点买入对象,此问题涉及到所买入的股票是否具有代表性。
3. 确定资金配置比重
指数基金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与“标杆”的跟踪误差最小化。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标杆组合”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投资组合收益能够每天与标杆组合保持大致一致;二是当“标杆组合”进行调整时,我们也能进行适时的调整。
以我国的沪深300指数为例,沪深300指数根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10%。当成份股的公司退市时,自退市之日起,就会从指数成份股中剔除,由过去一次指数调整时的候选样本中排名最高的尚未调入指数的股票替代。随着目标指数的调整,指数投资组合也要进行动态调整。
三
如何投资指数基金?
指数化投资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于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为目标,同时较大程度地分散了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其特点在于,与个股相比,牛市时,能够获取较为丰厚的收益,而在熊市时,回撤相对较小。
根据目前的指数基金情况来看,宽基指数基金的规模总体较大,而创新行业细分基金的规模相对小,但数量多。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情况来进行选择:
一是只要求能够分享到市场的平均收益。这样的投资者适合购买沪深300指数这样的宽基指数基金,这类编制较早,各项规则运行较完善,且由中证指数公司自行编制,具有较好的维护经验。宽基指数的成份股跨行业较多,能够代表市场的总体收益。
二是追求经济改革中的趋势性机会。这样的投资者适合投资于细分行业,在此需要明确一点,这类基金的行业风险过于集中,其收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和市场对该行业发展的认知程度。
那么,面对市场中的上千只指数基金,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合理的方法是用大部分比例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同时利用小部分资金来获取细分行业的机会,这样既能保持市场收益的韧性,也能拥有行业收益的弹性。一种稳妥的建议是:80%的资金投资于宽基基金,20%的资金投资于个人比较有把握的行业指数基金。
注意一点,指数基金适合长期持有,不适合“高抛低吸”。
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