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巨头凭什么进入金融业
余丰慧 / 2019-04-22 16:00 发布
在科技金融袭来之初,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就不失时机进入金融行业。目前的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百度金融和京东金融等总体发展不错,经起了强力监管的洗礼。同时,引发了海外科技巨头进入金融行业的潮流。亚马逊正在推出自己的合作银行和支付业务;苹果金融势不可挡,苹果的虚拟信用卡已经横空出世;谷歌是AI最具实力者,谷歌智能金融已经全面铺开等。可以说美股里六大科技巨头已经、正在和即将进入金融行业。
在中国对新金融强力整顿背景下,但科技巨头进入金融行业的热情不仅没有消退而且更加强烈了。据说,滴滴公司已经开始进入金融行业。多家媒体报道称,滴滴金融服务于近日上线了一站式“网约车金融”服务平台“全桔”系统。据悉,该系统将通过滴滴金融服务的账户管理及大数据风控能力,服务出行行业中间环节的汽车租赁公司,来为出行生态内合作伙伴提供定制的金融服务,目标是简化针对网约车车辆和司机的金融服务流程。据介绍,“全桔”将一端对接服务出行场景的金融服务提供方,一端对接以租赁公司为主的行业合作伙伴,以提高双方对资金、汽车资产的匹配与管理效率。
虽然至少目前看,滴滴“全桔”金融服务平台的定位还不是太清楚,从金融专业角度分析说服力还不太强。不过,需要提出一个问题是,类似滴滴公司的科技巨头们有什么底气、能力和优势进入金融行业呢?
报道说,滴滴公司这几年经过一系列“事件”后,滴滴的现金流始终有着不小的压力,把触角伸到金融领域并不稀奇。这个分析、这个理由很难站住脚,这绝对不是滴滴进入金融业的原因。如果滴滴抱着解决自身融资难和现金流压力而推出金融业务,推出的金融业务是给滴滴自身筹资融资服务的,一方面滴滴金融就是违规的,另一方面这将毁了滴滴金融,绝对走不远。那么,类似滴滴公司介入金融业底气和优势在哪里?
在于三样核心东西:大数据、云计算和AI。在这里要澄清金融的两个重大问题,一是金融本质是什么?二是金融未来趋势方向在哪里?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只要解决了信用问题就能解决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也就能够解决金融风险高的根本问题。过去,就是解决不了信用问题,即:获取不了金融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或者在不知道对方信用情况下发生了金融交易从而爆发了金融风险。比如在不明白或者无法知晓或者获得的信用情况是虚假的情况下发放贷款,从而造成不能到期归还贷款本息,带来风险,形成不良。
科技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技公司,在这些科技公司的平台上留下了经济活动交易者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能了解知晓其信用状况,解决了信用不可知或没有手段获取的大问题。这就解决了金融的本质问题。解决金融本质问题的是科技巨头公司们。
这就是包括高盛等在内的金融企业纷纷自称自己是科技公司的原因。金融的发展方向或未来一定是科技公司。
滴滴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目前滴滴出行平台整体服务人数超过5.5亿,有超过3000万司机和车主在平台上灵活赚取收入,在这背后是留痕的海量数据。对这个海量数据进行挖掘能够挖出许多财富价值,这其中包括金融价值。具体表现在能够获取这5.5亿客户和3000万司机的信用数据状况。
仅仅有数据还不够,获取信用状况必须依靠云计算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才能准确获取。获取以后,通过AI手段进行个性化、精准化、全面性营销,以及在挖掘信用状况时AI手段同样可以深度应用分析。AI的算法、算力以及大数据三要素都可以在获取信用状况上淋漓尽致的发挥。从业务的微观方面来看,AI在获取精准用户的成本和效率方面拥有明显优势,进而为网约车金融产品的拓展和创新提供更大的业务空间。
这才是滴滴等科技巨头有底气有基础进入金融业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