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博实: 我的投资三阶段

牛牛选股   / 2015-12-08 15:15 发布

在投资圈,我绝不算是大佬,最多只是一个在向大家学习的学生。但我愿意将我这些年的体会、思考分享给朋友们,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大家以启发。

1.   性格决定选择,走上巴菲特式价值投资路

我一直很庆幸一开始我就走上了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之路,现在想来,应该是性格选择了这条路,或者说是价值投资选择了我这种性格。其实,价值投资不只是指股票,而是一种投资方法和理念,其核心是在你最熟悉的领域选择那些从未来或现在角度看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投资品,买入并持有,直到价格高于价值,然后卖出。在我看来,这种理念可用于人生的任何选择和判断,这之于我来说是一种哲学或价值观。

其实在上学的时候,我曾与一个技术分析者朝夕相处,虽然我对于他神秘的分析方法以及还不错的收益非常好奇,但是我对于他每天晚上分析趋势、白天盯盘,直到下午3点休市以后才吃饭这件事非常不能接受。如果投资就是这样的重复劳动,我想还不如不投资。

在工作后的第二年,我和一个同事偶然聊起投资,于是乎发现他曾是某基金的研究员。于是他开始给我讲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从格雷厄姆买低价的烟蒂股,到芒格如何介绍费雪的理念给巴菲特,最终形成巴菲特式的看企业存货年限内的净现金流折给企业估值。虽然当时懵懵懂懂,但是我记住了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法核心原则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也就是我虽然是为了收益,但是我会把这家公司当做自己的来研究。我想,即使我研究这套体系没有赚到股票的钱,我至少学会了企业经营的方法,这有利于我以后事业的发展。

再之后他向我推荐了许多书籍,比如《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富爸爸投资指南》,《如何选择成长股》,《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一本本读下来,基本上能够奠定初级的投资观。于是我开始跟着他分析,并尝试买入一只股票。

实话说,这阶段真的是各种摸索和试水。初级的投资者经常犯的错误我应该试过很多。比如看股价历史趋势,过去几天或几周有过最低5块,最高8块,跌到5块的时候就觉得一定能涨到8块,这种其实根本没有道理。又比如股价下跌的时候特别难受,思考要不要卖掉,而股价上涨的时候又想买,却没想过下跌过程中为什么不买?还好我最早学习的是价值投资,我还知道看价格、看PE,但早期的通用错误和纠结的心理过程还是持续过一段时间的。

在这个阶段我碰过10只左右的A股,基本都是业绩稳定持续增长的企业。虽然不能说大赚,但是实现了我期望的收益率,也奠定了我坚持价值投资的信心。目前这个阶段的经历所沉淀下来的股票只有两只,一只纪念性的第一只股票。另外一只是这么多次筛选下来的还没有变质的股票。这个阶段更多是跟老师学习、自己看书、通过交易逐步摸索形成初步思维体系的过程。

2.       追寻本质,挖掘商业变化背后真实的动因

在第一阶段学习的时候,我已经了解到巴菲特只做自己最熟悉的企业,他会认为买股票就是买这家企业的一部分。而菲利普费雪在做调研的时候,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去了解企业发展和运营的情况,最终实现比较扎实靠谱的决策。

在我购买的股票中,有一些虽然赚到钱了,但我心里却明白在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尤其是负面的时候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坚持买入;同样,在涨幅较大的时候,我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持有。这其实还是对这家公司不足够了解所造成的。有时候不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只要价格剧烈波动,你依然坚定你选择而不动摇的时候,才说明你清楚的了解你投资标的的价值。其实,选择人生伴侣、选择创业伙伴、一辈子的朋友不也是这样么?

在这阶段我也接触了不少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在与他们接触中,我非常能够接受他们那种对许多公司了如指掌、信手拈来的感觉,他们通过深入、多角度的调研了解公司的情况,他们从来不会因为某个熟悉的公司股价波动而心情波动,患得患失。在与他们交往的同时,我能感受到他们生活态度的淡然与洒脱。我非常能够认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的状态,所以,这个阶段更坚定了我的价值投资之路。

在这个阶段,因为工作原因,数据分析与调研工作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实最早就是一些零星的客户调研与数据分析,我的工作范畴必须要做许多的大数据分析,并且要结合某些行业的公司,久而久之可能看多了数据有了一些观点,并通过行业进行了一些确认,就形成了对企业和行业的一些基础观念。

在后来的几次调研中,我屡屡通过数据的趋势以及同行业公司的对比发现到一些非常好的公司。既有行业趋势中催生的新兴增长企业,又有传统成熟行业对比中的优秀企业,还有成熟行业变革期所产生的稳重求进的企业。这些企业都一次次用他们扎实的经营震撼着我,于是乎,在研究的同时通过买股票小赚一把。这些企业的优秀原因各有不同,有些是因为管理能力强,控制成本能力好。有些是在市场未成熟期进入,并坚持到现在且没有出现大问题。而有些真的是团队文化和人才的优秀,让企业在多次变革中能屹立不倒。

易经里有相数理之说,表象、数字、道理。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些现象,我们用感性趣描述他们,然后我们会看到一些数据的表现,最终通过深刻挖掘和分析找到导致这种结果的本质动因。我认为,从行业调研和企业分析角度,根本上看我们是挖掘商业动因。这种动因有很多种组合、变化,但是总结来看,我认为是顺应大道和趋势潮流的、长期看来靠谱的有价值的能够推动文明进程的事情。

总之,这个阶段,我通过与投资者交流,与企业各个层面的人交流,与行业的专家和观察者交流,获得的各种现象、数据、或者是逻辑分析,最终都是能找到本质的动因。本质动因根据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但是核心都是靠谱的、推动文明进程的事情。也只有这些事情才是有价值的。

与其说价值投资者是做投资,不如说价值投资者是用自己的时间和资金给那些靠谱的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组织投支持票。

3.       事在人为,人与文化决定企业的高度与远景

既然发现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因千差万别,我们就有没有标准的定律或者公式能够说明什么才是好企业,什么时候就一定能买入。对于企业经营者也一样,没有一种经营的定则是能让一家企业长期屹立不倒的,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经营也必须要有变化和创新,既能够在顺境中高速前行,又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我发现,能够让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的更好的只有人与文化。

有很多企业凭借短期的运气占有了某个市场,但很可能因为后续的经营不善,或在行业变革中没有跟上而从一个巨头离开商业舞台。我们还发现了一批企业是平时不温不火,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总能放弃过去的成功,拥抱行业新的变化并迅速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如果说成功一两次是偶然,在每一次金融海啸和行业变革中都能跟上的企业,那一定有原因,在我看来是人与文化。

中国企业大多经营时间不久,具有百年文化传承的企业屈指可数。在我最早学习和从事营销的时候,有一个阶段一度认为文化是虚无缥缈而无法捕捉和控制的。在随后的工作中,我逐步意识到组织文化的建立、传承以及真正的贯彻力对于一个企业能统一战线、高效的工作多么重要。

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因为市场需求、经营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大做强,也会有许多员工。这些员工的凝聚力、统一性和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能力就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行业变革、企业变化、员工不断完成新老交替的过程中,疏忽了文化的传承和梳理,不仅会影响方向的统一性以及团队战斗力,甚至还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内耗。真正面临变革的时候,团队很难在短期内统一方向,完成组织目标。

所以,我觉得由靠谱的人组成的团队,以及团队文化的建立和传承,才是一家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不过巴菲特曾经举过伯克希尔的例子,当时他投资伯克希尔就是认为团队靠谱,但后来因为业务不行,靠谱的团队还是把这个公司做倒了。其实,在此我觉得他原来给靠谱的团队定义应该是经营能力,而我们应该给靠谱的团队定义应该包括了战略能力,尤其是在新战略上的胆识和执行能力。虽然苏宁云商目前我们还不能下定论,但是从打破传统的胆识以及迅速的执行能力上,还是非常值得钦佩的。而对比许多企业,都是躺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上死去的。诺基亚走了,我认为之后新东方也有可能走向这一天。

到这个阶段,似乎很多问题变的简单了。事在人为,我们在第二阶段通过调研人、看人做事产生的数据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寻找到事物或者说文明发展的本质。我们发现每一次的变化皆有不同,但是事情背后都是形形色色的人。单个人很难做成大事,所以我们投资的是一群人,这一群人必须要团队一致且合作能力超强。全是靠谱的人是理想化的,但至少应该核心成员或大多数人是靠谱的。靠谱的表现有工作能力、人品、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我认为应该还有对未来的把握以及在贯彻未来战略的能力。如果一个团队大多数人都能在公司核心方向上具有前瞻性,不断做出属于未来几年的优化,那这一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能够抵御严寒,也不至于躺在成功上死去。

以上是我投资的历程和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欢迎交流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