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理念的兴起
刘召东 / 2015-10-21 01:30 发布
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理念的兴起
谈起价值投资理念与成长投资理念的兴起,让我们先回顾美国股市当时的历史背景。20 世纪30 年代的“大萧条”之前,美国股票市场秩序非常混乱,投机盛行,做庄猖獗,庄家与上市公司甚至与政府勾结在一起操纵股价,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在这种投资环境下,投资者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上市公司本身。他们的“研究工作”大多是打听庄家动向或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与此相对应,许多技术分析理论应运而生,技术分析并不研究上市公司本身,而是研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走势。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完善,投资者发现这种脱离“基本面”的研究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大价值。证券本质上是获取未来现金流的贴现价值的凭证,它的价值应该由未来现金流决定。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复苏,美国股市强劲回升。1959 年,菲利普•A• 费雪出版了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开创了成长型投资理念。费雪自己也身体力行,从40 年代开始,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成长型企业进行了长达30 年的投资,获得了以数十倍计的惊人业绩。“成长股”随着该书畅销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名词,成长型投资从此成为与价值型投资并列的主流投资理念之一。巴菲特说:“我有15%像费雪,85%像格雷厄姆……尽管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方法不同,但他们在投资界缺一不可。”
现在看,费雪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方法,是价值投资的变种和分支。他认为,投资者在经济大势的预测上不应花费过多精力,而更应该集中精力选择能够使自己以最小的代价和风险来获得最大收益的公司。为了寻找这些成长股,费雪提出了15 个要点 。他认为,一家公司如果能够符合其中相当多的要点,就可以称之为成长股。这15 个要点如下:
1. 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2. 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3. 和公司规模相比,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效果?
4. 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 公司利润率高不高?
6. 公司做了什么事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7. 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 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9. 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
10. 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得如何?
11. 公司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
12. 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 在可预见的将来,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 管理阶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15. 公司管理阶层的诚信及正直态度是否毋庸置疑?
在这15 点中,费雪非常看重企业长远的盈利能力,他也一直在追寻那些净利润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的公司。他明确指出:“投资于利润率过低的公司绝对无法获得最高长期利润。”在所有的标准中,费雪把公司管理层的诚信状况作为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他曾写道:“不管其他所有事务上得到多高的评价,如果管理阶层在对股东有无强烈的责任感一事上令人深感怀疑,投资人就绝对不要认真考虑投资这样一家公司。”
后来,巴菲特融合了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和成长投资理论,成为集大成者,将价值投资带入了全新的高度。巴菲特认为,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巴菲特在1992 年致股东的信中说:“我们把价值型与成长型这两种投资策略区分开完全是无稽之谈(必须承认,几年前我本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认为,这两种投资策略在关键之处是相互一致的:成长性总是价值评估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一种变量,其重要程度在可以忽略不计到巨大无比之间,其对价值影响既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伴随着巴菲特骄人的投资业绩,融合了成长型投资理念的价值投资对全球投资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成长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每个会计周期(每个经济周期)的利润都在稳定增长;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能力强;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上有一定的定价权。——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
阿东:
长期坚持这样的思维,是会经常遇到困局,甚至是怀疑,尤其是中国股市
因为我们的股市,这样的个股往往涨跌都非常厉害
我会借助福布斯排行榜,战略投资者和战略投资机构来选择
当我们回头看,会发现排行榜的个股,基本都会远远跑赢大势,哪怕是跌的时候很厉害
对大盘的分析要难于选个股,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时机买卖,这就需要磨练很久了。
在全球股市里,中国股市是最具有技术性的 ,因此也必须重视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