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从更名潮到定增方案频变脸,背后说明了什么?

郭施亮   / 2015-10-08 21:21 发布

从更名潮到定增方案频变脸,背后说明了什么?

  湘鄂情、绿大地、多伦股份等股票,曾经因各种尴尬问题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上述股票的纷纷更名,它们曾经的“事迹”也已基本被市场忘得一干二净。由此可见,针对上市公司的频繁更名,实则也有改变原有市场形象的意义,给市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印象。

  不过,在前一轮牛市行情中,上市公司却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更名潮。究其原因,有的是借助股票更名而改变原来公司的形象,有的是借助更名来提升股票的综合影响力。不过,在牛市中,上市公司的更名却更多体现在追逐热门概念,且试图吸引大资金的青睐,并以此提升自身的股价水平。

  前一段时期,“互联网+”当属当时市场爆炒的热门题材。期间,市场也创造出多只百元高价题材股,并把这股题材股炒作之风发挥到了极致。

  受此影响,不少上市公司试图“趁热打铁”,通过更改股票名称,来顺势热炒一把,进而做大做强自身股票的市值。由此一来,综合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在当时掀起了一轮上市公司的更名潮。

  时隔多月,随着市场环境的迅速改变,不少上市公司为了应对管理层的救市方案而不得不采取了多种稳定股价的举措。

与此同时,在此期间,随着市场价格的持续下滑,不少股票的估值压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地释放。由此一来,亦刺激了部分上市公司采取了定增等手段,来满足他们的布局需求。

  然而,经历了市场几轮非理性的下跌行情之后,市场却频繁出现了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增发价格的现象。对此,对于前期在相对高位区域实施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而言,也面临了相当尴尬的局面。但是,时至今日,却有不少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取消定增方案或者是修改定增价格以及规模来减少相应的风险。至此,上市公司定增方案频繁变脸也备受市场的高度关注。

  笔者认为,从更名潮到定增方案的频繁变脸,实则暴露出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行为具有高度的投机性。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缺乏了“契约精神”,而政策方案的朝令夕改也降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信心。

  显然,对于多数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当初的股票更名,还是之后的定增计划,实则更多考虑的还是自身的切身利益,或以此作为抬高股价之用,以便自己日后的套现出局。由此可见,针对这部分上市公司的举动,实则也反映出它们并非真心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更不是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是更多体现出借助资本市场而达到自身的牟利目的。

  不可否认,中国股票市场尚属年轻,且尚有不少不完善之处。但是,在缺乏“契约精神”的市场环境下,实则也制约了市场日后发展壮大的空间。至于那些缺乏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的中小投资者,或许也只能处于长期“挨打”的被动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