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投资思考:价值投资非要准确预测未来的业绩吗?

闲来一坐s话投资   / 2015-09-24 10:55 发布

 大凡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都遵循着投资大师们的教导,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
    但是何为能力圈呢?
    是不是研究原子弹的就可以投资原子弹,研究鸡蛋的就可以投资于鸡蛋。如果这样理解能力圈,那可真是将能力圈这东西肤浅化、庸俗化了!
    能力圈是什么?
    在我看来,就是:
    1、要先弄懂得一家企业的赚钱模式,比如就是我们常常念叨的垄断优势、消费独占优势、品牌优势、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网络优势等等;
    2、还要能够看清一家公司在这个行业内的将来前景。如三年五年、甚至五年至十年内是否能够胜出,有成为领军企业的潜质。有的行业新兴起之时,确实是大家在一起赚这个行业红利的钱,可是将来必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市场的格局将来注定必然多数死掉,成为陪练,而将来至少真正能够“占山为王”的,才会有长投价值的。 
    我认为,如果能够看明白以上两点,就可以说已进入了自己的能力圈了。然后,才可以做一步的研究工作。
    这个道理太浅显。因为如果投资于茅台,非要研究明白酿造茅台的每道工艺,还非要搞明白它们究竟是处于什么微生物群,我看这世界上一家企业也没有我们可以投资的啊呵!
    那么问题就来了,比如,我们如何能够看清一家企业的未来,怎么样去预测它未来的业绩呢?
    比如,有朋友好心留言给自己说:
   “预测企业未来业绩根本就不靠谱、不可能、不现实。别说未来多少年的,就算是企业下个季度的业绩,连企业管理者也预测不准。而价值投资者作为局外人,想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就更不可能了,其准确率和算命差不多,能测准的都是运气好。这和技术分析者预测未来股价的行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价值投资者不要自以为比技术分析者高明。说白了,两派都是在算命。只不过算命时用的方法不同罢了,一派用扑克算,一派用手算”。
   当然,朋友之言或许有“戏说”的成份,但是这种“算命说”,在自己看来,却有一定的代表性。
   价值投资者都知道,从本质上讲,投资于一家企业是投资于什么呢?就是投资于一家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或者换句话说,一家企业的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然而,对于企业的未来我们又当如何去预测呢?
    首先申明,如果非要认为价值投资者要准确地去预测企业在下个季度、下一个年度的业绩,我说,其实也如上述将能力圈肤浅化了一样,也是把价值投资有些肤浅化了!
    其实在自己看来,价值投资这一行有两个"神秘之处":
    一个"神秘之处"就是,这些被市场人士称之为“夹头”们的人,常常不对市场短期的走势分析预测,甚至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混沌不可知状态(当然,也不是全混沌时间,比如大熊底部与牛市顶部区域他们心里还是门清儿的),只要是见优秀企业便宜了便会买入,至于市场何时去反应,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只是判断这种事情会不会发生。至于你市场是一年两年,还是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他们是不管的,反正他们有的是耐心。为什么他们有如此耐心呢?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那个市场的“神秘之处”,即市场规律终将发生作用。这是不是正好契合中国传统哲学上的那种是“大智若愚”的状态?
    另一个“神秘之处”就是,这些“夹头”们知道在自己的能办圈内行事,追求的并不是精确的错误,其实是模糊的正确。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知道具体的体重是多少,但是他们有时会一眼看出,究竟是个胖子还是瘦子。
    比如,我们说一家企业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可是,这究竟又如何计算呢?其实,根本用不着计算的,只要弄个模糊的正确就行。
   比如,早在2012年5月16日,自己就曾写下一小文的:用“五性”标准选择和检验长投标的(链接于下)。哪五性呢?就是:长寿性、稳定性、盈利性、成长性,管理层有德性。经过这几年的悟道,自己认为还可以加上“一性”,这就是安全性,即让价格有个安全边际,如此企业将来超预期成长了,我幸;没有超预期成长,有价值的东西也值得去拥有的。
    自己认为,只要掌握这“六性”标准,去选择与检测所投标的,得到模糊的正确的概率就大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用得着汲汲于一家企业的每个季度,甚至每个年度的准确增长吗?自己认为,根本用不着,自己认为与其这样瞎操心,远不如让自己处于那种混沌状态来得更潇洒自如!
    当然,在投资的道路上没有永远的圣人,更何况圣人也会犯错。我们也会看错,那怎么办呢?
    作为价投,还是坚持:“好股+好价+适度分散+长期持有”。其中让适度分散,尽量减少我们思维盲区导致的错误结果,规避全军覆没的危险。
    如果说,我们在时不时上演“花千骨”(滑千股)的市场上还有个活下来、活得好的法宝的话,自己认为这就是!

     按: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点浅见。这种投资认识与逻辑未必正确,自己只是自拉自唱,并不希望误导他人,当然这也是一句废话,因为大凡投资者脑袋都会长在自己的身上的。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

    
   

    用“五性”标准去选择和检验长持标的。

    哪“五性”(用词未必恰当,主要为方便记忆计)标准呢?

    一、长寿性。

    长寿的企业价值高。何也?因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就是在其存续期间现金流的折现值,如此而已。

    通俗地理解,何谓一家企业的价值呢?就是一家企业在它自己存在的整个生命期内,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扣除后(一般按照长期债券收益率进行折扣,因为如果投资上市企业长期收益还不抵上债券收益率了,就不如投资债券了),为股东究竟挣到多少真金白银。自然,长寿性的企业要比短命的企业价值高,就如欢跳的兔子,远比不过长寿的乌龟。

    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什么样的企业具有长寿性?

    事实证明,就是那些具有显著经济特征的企业往往长寿。具有什么样的显著经济特征呢?就是那些具有宽宽护城河的企业,而其中的精华是具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这就是费雪、巴菲特、芒格等投资大师们的思想。

    二、稳定性

    至今人类还没法解决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所以命中注定是多数企业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但是也确实有一些企业因为其行业特点、消费特点而保持其稳定性。想一想:什么样的社会人类也需要吃饭、看病吧?所以那些与日常必须消费、看病有关的企业就呈现稳定性强的特点,就是有波动也往往是弱周期的。这些特点依靠常识就能够鉴别。

    长持就应该持有这样的标的。

    并不是说那些周期性的企业不好,实际上有的也是赚钱的,甚至经济向好时会赚大钱的。可惜,再好的周期性企业也不可逆大势而动,所以,它们的股价就容易涨可以涨至天上去,而跌可能会跌至地狱里去。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把握这种周期性波动,还是寻找那些具有稳定性经济特征的企业去投资。虽然,牛市大潮来了,它们未必会涨得热火朝天,但是熊市来了它们却具有防御特征,以一个牛熊转换周期来衡量,它们往往又是长跑冠军。

    此外,具有这种稳定性特征的企业其现金流相对来讲容易评估。恰如一个公务员,虽然它们未必如一些自由工作者那样突然之间发大财,但是年复一复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稳定,更具稳定性、确定性。

    三、盈利性

    投资是讲究回报的,而且回报越高越好。但是有些企业确是个烧钱机器,不用说那些多是亏钱的,就是那些从会计数字上看盈利的一些企业,也往往出于维持其市场经济地位,或者维护其市场份额,不得不拿出其相当大的盈利用于其资本性支出。这些企业如同穿上红舞鞋,终生非得跳舞不止,烧钱不止,不然就会死掉。

    投资自然需要避开这些有受限制盈余(巴菲特等大师们,早就发现了一些企业的这个特点,并命名为受限制盈余)的企业。

    如何识别呢?

    一个最为省劲、最为偷懒的办法,就是避开那些重资产的公司,专门寻找那些轻资产,较小资本性开支的,具有品牌、商誉等巨大无形资产的公司。

    用哪些指标去衡量呢?

    最好用的指标就是巴菲特常用的净资产收益率(如长期保持在15%以上),同时还可以查看总资产收益率、投资资本回报率。如果对后两者不会用,就专门用净资产收益率,并运用杜邦公司进行分析。

    有此一招儿,那些投资没有回报的企业就全过滤掉了。

    四、成长性

    再没有比成长性强更令人兴奋的了。自己也是个成长派。

    市场先生从不吝惜给那些成长性强的企业以较高的估值评价。然而这种成长性,自己认为必须是建立在长寿性、稳定性、盈利性基础上的成长性,建立在以上“三性”基础上的企业其成长性才是真正的成长性,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成长性。

    道理太简单:如活跃兔子般的成长性,正所谓兔子尾巴长不了,显然其长期投资价值不高;没有稳定性,这两年大赚,后两年就大亏,撑就撑死、饿就饿死的企业显然更不好把握;烧钱机器般的成长显然是虚幻的增长,不是给股东带来回报,而是带来灾难的成长。

    正如大树不可能长天上去,细菌不可能无限大般地复制。保持长时间,如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成长的企业太少太少,如果找到了,自当珍惜。

    即使企业不成长了,或者成长性差点了,有些具备上述三性特征的企业是不是也有投资价值呢?自己认为同样是有的,但是它们必须有一个好价格,比如,投资收益率高于长期债券应该是个最低标准。

    五、有德性

    这是对管理层而言的。唯有有德性的管理层才值得长期投资。

   一个好企业应该是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其道德血液表现在管理层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小股东同样负责。唯后者不好掌握,也是不少上市公司管理层所缺乏的(就是从骨子里没有将小股东当股东来对待)。

    作为小股东怎么办?

    自己认为经过长期观察,也不是没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如看管理层的年薪水平如何,如果业绩确实做得好,年薪高一些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没有做出什么业绩,年薪却又高得离谱儿,这样的公司怕不是好的投资标的。再如看历史回报,可以将其历史的融资总额与分红总额相比较,如果历史分红的金额大于融资额这说明其对小股东还是不错的。总之,有些东西只有依靠自己去观察。

   

    长寿性、稳定性的考察偏重于定性(需要常识判断),而盈利性、成长性的考察偏重于定量的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再辅之以对管理层是否有德性的考察,心仪的长期投资标的就容易水落石出了。剩下的就是考量投资者自己的耐性了,如耐心地等待、耐心地持股,如果个人投资者没有此种耐性,那一切可能就免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