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牛”不应再次演绎成“蛮牛”
林灵 / 2019-03-04 08:58 发布
本周行情的加速,使得此前各方期待中的"慢牛"行情有迅速进入“蛮牛”的迹象。春节后底部才刚刚开始温和地放大的交易量,到本周就突然地改为井喷,并有两个交易日的成交量突破了万亿元大关。
据同花顺的数据,全部A股单日成交超过万亿的,历史上共出现过119次,首先出现的是上一轮2014年至2015年的杠杆牛中,2014年12月5日是两市第一次交易量相加超过一万亿元,而当天两市行情极为震荡,在指数已连续大幅上涨之后,均收出十字星K线(沪阳深阴),接着,12月9日再次出现了大震荡,两市成交再度越过万亿元大关,此后行情进入两三个月的高位震荡整理期。当行情再次走强的时候,两市万亿成交就成为这一年的一个常态,即使指数在6月份见了大顶,万亿成交也并不少见,如2015年11月,当月有21个交易日,却总共有13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在万亿元以上。12月开始,两市交易量才开始逐级走下台阶。
价量时空是判断股市行情的重要因素。我们此前总絮絮叨叨于“成交量是行情的关键”,正是基于放量对底部构筑的重要意义而做出的期盼。一般而言,底部放量都是相对温和的,毕竟,A股市场仍以散户为主流,除了那些高位站岗的,行情低迷时还保持较强关注度的,只是少数,只有当市场出现了赚钱效应,那些已不太关注市场的逐步回到了市场,交易量才会渐渐放大,并让行情的强势得到体现。而行情持续一段时间(一般涨了30%左右)之后,突然爆量是阶段超涨回落调整的标志。当然,由于目前行情上涨的时间、空间都还不够火候,此时的爆量仍不可怕,最多就是将暴涨的个股抛掉等待回调时换股。
这一次的突然爆量之所以引发市场的争议,正在于其“时空”上出现的偏差,这或许可以解释为得益于如今“众媒时代”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宽度较之以往有极大的差别,但这样的解释将带来巨大的隐忧,即行情若如乌合之众,也意味着会骤合骤分,无法持久。这与大家期待中的“慢牛”,也将风马牛不相及了。
在去年市场低迷时期(两市交易量2000亿元左右时),笔者曾经说过,交易量在5000亿元左右,A股就足以展开“慢牛”行情,只要市场进化到了价值投资理念主导的时代。因为这样的市场中,受追捧的永远只是少数优质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对指数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只有长期分化的市场走势,对市场资源的配置才是有效的,齐涨共跌的市场,对优胜劣汰不仅起不到作用,最终还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弊端。
因此,行情想不重蹈以往的覆辙,就肯定会在普涨过去之后,进入到以公司基本面为皈依的分化阶段。如果一路蛮干,A股固有的怪圈,就将会有死灰复燃的隐忧,而行情的持续力,将需要多打几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