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代青铜小猪贺岁,上海博物馆公布七大特展计划
解市见简 / 2019-01-26 13:45 发布
一只体态浑圆的“小猪”,将为上海博物馆2019年的展览拉开帷幕。提到猪年的第一个展览,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笑言,“它有望成为新晋网红”。
“董其昌大展”掀起的观展热潮尚未消散,1月24日,上海博物馆又公布了新一年的展览计划。从“明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白银之路: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再到“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艺术精品展”等重量级展览,每一场展览都兼具学术性和观赏性,值得期待。
将在开年第一场展览上出现的“小猪”,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卣,虽体型不大,但形态饱满,极具张力。卣是一种酒器,而以猪为造型的卣十分罕见。上海博物馆将于1月30日陈列在大厅中的猪卣,是专家于上世纪60年代从冶炼厂征集而来,征集的时候已经残破,经过多年精心修复,才得以在猪年光彩照人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去年年末的“董其昌大展”在国内外文博和艺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甚至吸引了一些海外汉学家特地到上海观展。在介绍展览计划时,副馆长李仲谋表示:将于今年5月开幕的“明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将呈现中国陶瓷史上“空白期”的官窑瓷器,同样会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这次瓷器展将展出300件展品,其规模和质量都将超越2018年北京故宫和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15世纪陶瓷展。
相比于明代其他时期的瓷器,15世纪中期的瓷器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明代大部分时期,官窑瓷器底部都会有如“大明永乐年制”这样的年款。可是,到了15世纪中期即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瓷器底部的年款消突然消失了。这段帝位更换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则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有很多专家甚至曾认为,在那段时间,官窑停产了。但李仲谋说,就近年来景德镇的考古发现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并不是没有生产,反而生产数量很大”。但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年款消失?这依然是一个学术之谜。展览期间,上博还将举办以15世纪瓷器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届时,这个谜题或许能够得到解答。
上海博物馆虽以收藏陈列中国古代艺术品为主,但机缘巧合之下,也收藏了法国19世纪大画家安格尔的一副素描。素描描绘的是一个男性人体,画面极为精细。这幅画曾由徐悲鸿鉴定,后来被诗人、翻译家邵洵美收藏,并于1920年代被刊登在邵洵美创办的《时代画报》上。如今,这件多年未曾公开示人的画作终于要和安格尔的其他作品会面。将于11月举办的“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艺术精品展”上,80件作品将勾勒出17-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的艺术史。展览除了安格尔之外,还有雅克·路易·大卫以及尼古拉斯·普桑等诸位大师之作亮相。
“张献忠宝藏江口沉银”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4月,部分“张献忠宝藏”中的银锭将从四川来到上海博物馆,与其他白银文物一起勾勒一段中国货币史。“白银之路”展将展出130件展品,呈现中国古代社会货币使用情况,以及中国与世界贸易体系的联系。
“唐招提寺鉴真御影堂文物与艺术展”或许是上博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展览。12月,唐招提寺所藏鉴真和尚文物将被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日本现代艺术家东山魁夷的68件障壁画。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总院,由唐代高僧鉴真亲手建立。之所以同时展出东山魁夷的作品,是因为在创作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画时,东山魁夷用11年时间,效仿鉴真和尚,到中国和日本各地游历、写生,才完成了这些大作。通过来自唐招提寺这批年代跨度极大的文物,策展人希望呈现一个鉴真影响下的日本佛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