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研报修正自己的思路
林灵 / 2018-12-17 10:14 发布
岁末年初,回顾与展望成为主题,近期机构纷纷推出关于2019年的投资策略报告,也基本上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由于A股行情“特立独行”多年,不少与市场走势大相径庭的去年同期研报往往会被大家拿出来“嘲笑”一番,如今这种现象似乎少见,不知道是市场中关注研报的人少了呢,还是投资者“厚道”了些、成熟了些,知道了预测者的不易,将之作为参考而不再去过度较真。
笔者今年看了一些研报,觉得与以前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关于指数点位的预测比较少,而这在以前可是被投资者当作预测的“点睛之笔”,或者被当作是预测者的“结论”的。尽管我们认为看研报最重要的是看专业人士的分析思路,而不是拿其结论来“照章行事”,但说真的,在一大堆高屋建瓴、叠床架屋的数据图表和学术性语言里去梳理出一份研报的分析思路,有时候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几年来,一般投资者对研报由神秘、崇拜,到嗤之以鼻,再到姑妄听之,极为复杂的情绪转换,笔者觉得最重要的,在于机构研报曾经有过不恰当的激情阶段,而这导致了研报与理性分析过度偏离。
这一点本栏有过“激情”的讨伐,我们在2015年股市高涨期,写了《每次牛市总是异曲同工》的长文,除了痛斥当时激情洋溢的“侠之大者,为国XX”这类煽动性的研报,称“这种逻辑一开始就远离投资的真谛”,后来还写了《还能不能好好投资了》提醒投资者,“理性者这时候看到的是风险,但若还愿意冒着风险博傻的,即使不是疯了,也应该是站在被激情所左右的投机者队伍里了。”(笔者对投资、投机行为一般没有褒贬之意,这里却含有褒贬)
预测之难,所有投资者都感同身受,但投资不做预测,有如黑夜里走山路却没有一点亮光,迈出一步都让人胆颤心惊,因此市场对预测的需求时刻都存在,但投资者对勇于预测者还应给予更多的宽容。俗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交出脑袋而不愿思考,那肯定不是一个理性投资者的作为。
今年看到的研报大多不再预测行情具体点位,不管出于什么考虑,其实都可算是一种理性回归。毕竟,今年的行情中,已经可以看到个股和大盘之间越来越疏离的迹象。大市尽管也很重要,但选对个股本身更加重要。眼下的股市虽不能说是“遍地黄金”,但进入低估区域者已是不少,在春节前这个布局阶段,认真研究透个股的基本面,在行情波动中分批低吸建仓,相信未来将会有不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