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私募排排网:“4+7”城市药品带量不及预期,机构抛售成杀跌推手

私募排排网   / 2018-12-11 11:33 发布

  临近岁末之际,各大券商纷纷发布了对于2019年的市场策略与展望,医药行业作为2018年上半年表现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在各方对于2019年的投资策略中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然而12月6日,却成为了A股市场医药板块的投资者颇为焦虑不安的一天。

  当日,“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入选品种价格与市场预期相差较大。受此消息影响,A股、港股市场的医药板块当日午后均出现了严重 “跳水”, A股医药板块短短两日内市值蒸发超过2400亿元。直至12月10日,医药股仍然一片惨绿,截至昨日收盘,207只医药板块个股仅仅只有31只飘红。在最近连续三个交易日,而A股医药板块整体市值也蒸发近3000亿元。

  

图1.jpg


  带量采购真的是“黑天鹅”吗?

  在12月6日下午,“4+7”带量采购结果揭晓,联采办负责人对此表示,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降价效果明显。该消息引发市场一片热议,然而在降价效果明显的背后,股价下跌效果也同样十分明显。

  从市场方面看,12月6日,乐普医疗,贝达药业、普洛药业股价跌停,华东医药、泰格医药大跌超过9%,复星医药、万孚生物、海辰药业等逾20只个股跌幅超过5%。整个板块近九成个股出现下跌。12月7日A股医疗卫生板块以3.27%的跌幅领跌,多只医药股连续两天出现大幅下挫,带量采购俨然成为了2018年医药股的“黑天鹅”。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击,早在半个月前这个采购文件就已经公布,目前主导的是国家医保局接管招标后的带量采购降价:是由国家组织药品在4个直辖市和7个省会城市进行集中采购试点,俗称“4+7”,简称“集采”。

  这次之所以让医药股遭受这么大的市场打击,是因为公布的带量采购杀价幅度,已经严重的超出了原有的市场预期,导致众多品种都出现暴跌。其它环节降价几乎都是按照每年5-10%的比例螺旋式进行的,包括这次市场预期降幅也仅仅只在30-40%之间,但是带量采购结果却显示,平均降价幅度约50%,有的降幅甚至超过了90%。在31个品种中,7个品种价格降幅在70%及以上,降幅40%~70%的有12个,严重超出此前市场的预期。

  

图2.jpg


  带量采购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正在发酵,这对医药企业和市场还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对此新富资本研究中心认为,对医药企业而言,药品质量提升、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一个必经过程,以后药企必须将更多的研发投入到新药中,形成合理的产品梯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带量采购后药品定价、盈利的不确定性,将直接体现在估值上,市场估值将会大幅度下降,并在一两年内完成估值重构,中短期来看市场也会对仿制药板块偏保守。

  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带量采购对中标药企来说降低了合规风险,其实原来高开的金额本来也不是药企能拿到的,是要做为销售费用给销售环节的。总的来看,从长远来说,对中标企业是好事,不用高开高返,转变为实价销售,不用煞费苦心想方设法支付中间费用。对于医药类上市公司而言,面对新的带量采购政策,必须降价保住市场份额,降价是把中间销售费用大幅剔除,但也不是完全不发生,因为要把现在销售队伍去掉也是需要时间。另外,中标的药品和企业明年不一定保证中标,还有其他4+7外的销售,也还是需要队伍的,所以减少的费用和量换来的收益相比较对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有正有负。

  巨泽资本董事长马澄介绍,首批全国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靴子落地:“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结果公示,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中选,跟2017年相比。从降幅中我们可以看出,最终降价幅度超市场预期,体现医保局降价的决心,这对医药企业业绩造成实际性的大幅度减少,对二级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利空冲击。

  

图3.jpg


  机构抛售成杀跌推手,聚焦优质医药头部公司

  从券商发布的2019年医药行业策略来看,虽然有的券商认为医药行业仍然具备较高的投资吸引力,有的券商认为医药行业将出现分化现象。但殊途同归分析师们达成的共识是,在2019年医药行业的部分细分行业具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

  但在带量采购中标结果公布之后,观察12月6日和7日的盘后龙虎榜数据可以发现,机构反而成为了这次医药股大跌的主要推手。12月6日,华海药业盘后数据显示,一机构席位卖出了2494万元。卖出华东医药金额最大的前5大席位中,机构就占了3席,共计卖出约1.7亿元。

  陈继豪表示,这一政策会让行业中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小公司逐渐倒掉,4+7中标上市公司收入会下降,但利润下降不会明显;未中标的医药上市公司业绩会下滑,甚至会被市场淘汰;未来有在研产品管线多的企业会被市场机构认可,成长空间大,投资风险小;单一产品非垄断独家的估值空间会小。这次带量采购可以说是对医药行业重新洗牌的开始,反应到二级市场上,机构选择第一时间抛售相关重仓的医药股,避险情绪加重,在整体弱势的氛围下,机构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因此,在后市预期不明朗的前提下,选择控制仓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华东医药是机构扎堆最多的股,连续两个跌停,已经表明主力机构不看好后市的倾向,医药股在这个时候受带量采购的消息影响,后期表现应该是下跌为主。

  部分专业掌管医药基金的基金经理早已在受到本轮冲击之前离场,降低了仿制药相关标的配置比例,从而再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这次黑天鹅的袭击。马澄介绍,此次带量采购只是在11个城市试点,到后期推广全国的话,对医药行业的打击面积是很大的。这次降价力度很大,短期内对医药股的业绩下滑影响是必然的,对未来医药股的估值需要重新预估,暂持观望态度。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认为,从机构角度来说,今年年初以来医药板块配置就比较高,此次带量采购降价幅度超过预期,第一时间反应便是减仓。医药股未来仍大有可为,特别是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药企以及受政策影响较小、行业增长确定性较强的医疗服务、器械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