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认识自己内心,做个变态的交易者,如何反人性

双底说学   / 2018-11-21 19:41 发布

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反人性操作的,从众绝不会赚钱。那么人性是什么?无非就是恐惧和贪婪。“反人性”,反的就是这两个。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比如一个新手,总会有两个害怕:

第一,怕亏。止损空间设的不合理,频繁止损,慢慢的主观改变了策略预期方向,之前的合理判断都废了,因为总被止损啊。最后来回打脸。等本金亏的差不多了,发现趋势还没出来了,或者趋势出来了,因为前面亏的太多,又不敢做了。

第二,怕赢。好不容易抓住个机会,行情快速启动,没几天就获利50%了。还拿着吗?盈利不少了啊,我在这止盈是落袋为安,没准后面有回撤呢,等回撤再接回来。想法挺好,但没按策略要求就执行了平仓,之后发现行情还继续发展。追不追?再等等,等回撤。越等越不回来,一倍了,两倍了,忍不了了,追。进场就被套,你终于等到回撤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因为你没看清市场运行的脉络、节奏。你对市场的认识不清晰,所以不敢做,或者拿不住。甚至你没有一个方法去判断行情的发展方向,或者无法找到最佳的介入点。

让新手一上来就摸清市场运行的节奏,那也是挺扯淡的事。可摸不清,就会出现上面的问题,如何认清市场呢?这玩意不好说清楚。证券市场是整个宏微观经济的缩影,优秀的盘手,基本都是半个经济学家加心理学家,不然也做不到优秀。

咋办呢?眼下你能看懂多少,能看懂哪个部分,就做哪个。你看不懂趋势,不了解基本面,但能看懂短线波动规律,那做短线;你看不懂短线,觉得闹心,但对趋势有把握,对基本供求关系有认识,那就做长线。如果你对短线波动、长期趋势都没有认识,那就先去读书、学习,等认识了再说。玩游戏,就要先了解规则。什么都不懂上来就瞎做,那真是要找倒霉了。

短线、长线的策略,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在止损空间和仓位,也就是你的系统风险度的控制上。别用短线的止损、仓位去做长线,也别用长线的止损、仓位去做短线;别用短线的预期幅度去衡量长线,也别用长线的预期幅度去衡量短线,两个维度的东西不能混搭,就比如核心用户区的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模式。一个激进一个稳定,选择适合自己的很重要。

不管选择哪个,先找到你能适应的行情节奏,不管长短,稳定住。这是当下的你在市场上立足的、仅有的这么一块地方,你得占领它,防守它。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付出很多本金,但谁让你想做这个事呢?

而当你找到了方法——不管胜率有多少,也就说明你摸清了你能适应的市场运行节奏;说明你有了个行情运行的轮廓,有了运行交易系统的流程,明确了遵守纪律在执行策略中的重要地位,领悟了盈亏都是正常的事情。有了这一切,你还会贪婪或恐惧吗?一切都是正常的,你会平淡接受结果。

具体的分析方法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适合自己,有了方法再遵守操作纪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控制心态。这步就是反人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下面一些典型的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操作,不妨来了解一下自己的内心:

1、损失厌恶: 人们总是喜欢确定的收益,讨厌确定的损失。

假定你打开交易软件,发现上周投资的某只股票毫无征兆的涨得非常好,盈利超过50%,您会如何操作?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获利退出,落袋为安,部分老司机可能会选择部分卖出,收回本金和部分利润,留着剩下的一部分利润在股票里,再博一把。

在这里,无论是全部卖出,落袋为安,还是部分卖出,收回本金,反应了人们在盈利情况下,对于风险(不确定性)的厌恶。

心理学家发现,大部人会选择继续持有,等待反弹。因为此刻卖出,意味着浮亏变为实亏,这是一般人不愿意接受的,为了避免确定的损失,人们甚至变得更加愿意承担风险,持有股票,期待反弹。最后,盈利(赚1000元)带来的快乐程度要小于同等额度亏损(亏1000元)带来的痛苦。如此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散户手里的好票拿不住,烂票一大把。

2、禀赋效应:人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资产给予更高的估值。

你有没有过和某只股票“谈恋爱”的经历?

人们爱上一只股票的理由太多了:它可能是自己人生中买的第一只股票,或者,自己或亲人曾经在那家上市公司工作过,对于那段光荣岁月有着刻骨铭心的回忆,又或者,一直是某家上市公司的超级粉丝,觉得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体验非常棒,也可能是自己最欣赏的大咖领导的公司或者推荐的股票,“大神,请带我飞”……

是的,人是情感动物,偏向于将感情与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进行连接,给予相应资产更高的估值。一般情况下,这种效应问题不大,但是,当资产价值大幅波动时,禀赋效应使得人们因为感情的原因,不愿意及时止盈止损,最终承受损失。

3、代表性偏差:人们习惯于简单根据过去的经验对新信息定论。

如果你听到某某分析师说“我认为股价下一步将会……,因为2015年的经济指标和现在相似,当时股价……”,听到这种话的时候,要小心了,这里可能存在着“代表性偏差”。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在街头随机访问一些路人,问他们“到底是心脏病危险还是中风危险”,得到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如果他们身边有人不幸患上了心脏病,他们会说心脏病危险,而如果身边有人中风,则更可能说中风危险。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医学家对大量的病例进行细致地研究,才能得出结论,人们习惯于简单地套用过去的经验去预测未来。

回头来看前面分析师的那句话,2015年至今,虽然经济指标类似,但无论是产品规模、法律法规,还是监管态度、投资者的成熟度,我们的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因为一些指标的类似,就推出股价会有相似的走势,这个结论的靠谱性是有待进一步考证的。

固然,从过去相似的事件中去总结归纳经验,是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式,但结论的得出需要严格的论证、推导和检验。简单地通过套模板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有待检验的。然而,你去翻翻券商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存在大量这样的语句,受过专业训练的分析师尚且如此,何况个人投资者乎?

4、控制错觉:人们惯于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的结果,其实却不一定。

假定你买了一张机打的彩票,我说2元转让给我吧,你可能毫不犹豫就转让给我了。但如果这张彩票不是机打的,而是你研究过往开奖情况,用心选的号码呢?你仍然愿意2元转给我吗?

理论上,两张彩票中奖的概率是一样的,精心挑选过的号码会让人有一种控制感,产生控制错觉 ,使得在你的心目中,那张精心挑选过的彩票会有更高的中奖预期和估值。

5、确认偏差:人们偏好关注支持其观点的证据,忽视与之相左的证据。

还记得谈恋爱那阵吗?对方的音容笑貌、脾气性格、气质谈吐、兴趣爱好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甚至会爱屋及乌地喜欢对方的父母、对方家的宠物,容不得别人任何的贬低和诋毁。

当你看好某只股票的时候,是否有同样的感觉,发现身边都是对这只股票非常正面的评论,那些所谓的负面信息都是无稽之谈。

此时,你需要当心确认偏差的出现,务必提醒自己,任何股票都有它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努力使自己客观地去分析与评价。

6、懒:惰性是很多人亏损的重要原因。

人天生是存在惰性的,懒得关心时政大事,懒得去了解宏观经济,懒得去学习基础知识,懒得去了解具体的投资产品,懒得去思考什么收益与风险,甚至懒得读完这篇文章。

而资本市场本身却是瞬息万变,天道酬勤的,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和信息,影响着各类投资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唯有多接触、勤学习、常思考才能够有机会抓住脉络,跑赢市场。

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勤快,巴菲特每天用工作和休息时间的80%来阅读(财务报表、报告、杂志、报纸),彼得·林奇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他们能赢是有原因的。

7、锚定偏差: 人们在估值时容易被初始数值所影响。

心理学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人们分为两组:

问第一组人:“您认为圣雄甘地是在9岁之前还是之后去世的?”

问第二组人:“您认为圣雄甘地是在140岁之前还是之后去世的?”

最后,再让大家都猜一下甘地过世的年龄。

显然,甘地去世的年龄不可能小于9岁,也不可能大于140岁,第一个问题似乎没有意义。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却非常有意思,第一组受试者猜测甘地过世的平均年龄是50岁,而第二组则为67岁。显然,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受到了第一个问题中数字的锚定影响。

在投资过程中,也有无数的数字锚定的影响,有多少人是拿着买入价作为锚定,宁愿巨亏,也不愿及时止损。由此,锚定偏差,也是引起损失厌恶的原因之一。

t019597b8a93e246ec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