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总体偏暖 反弹必须看量
林灵 / 2018-10-15 10:38 发布
沪指上周以凌厉的跌势破掉2016年开年熔断事件所探出的底部,同时意味着投资者所见到的2015年历史次大顶5187点以来的长期调整并未结束。而更让市场投资者感觉不好的,则是5187点以来的去杠杆(挤泡沫)行情中,多次出现的“政策底”至此已被吞噬。如果沪指短期内不能回到2638点以上,重新集结目前有点涣散的信心,则市场只能回到2014~2015年的那波行情之前去寻找支撑。
这是就势论市,实际走势不可能这么悲观。毕竟,两市如今的估值水平,平均市盈率跌至12倍左右,平均市净率跌至仅有1.3倍左右,这两个指标与历史上的最低位10.11倍(2013年6月)和1.28倍(2014年4月)已经非常接近,除非未来两市上市公司业绩开始持续走下坡路,否则,光是估值一项,已基本封杀了大盘的下跌空间。
而在上周末,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消息,除了沪伦通这种A股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引入场外资金的消息之外,据上证报报道,深圳市国资委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帮助上市公司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事宜。具体如何操作众说纷纭,但这绝对戳中了市场的“心病”:在沪指接近2638点的时候,已有不少个股因股权质押问题爆仓,如今沪指跌破这一位置,这根导火索会否再度引爆?几乎是每个在场者的第一反应,也因此引发上周的“恐慌”。尽管针对这一问题,监管层此前有过暂缓平仓的说法,但这是权宜之计,只不过将风险从出质人转到质权人而已,风险并未解除。当然,更深一层想,在极端行情中地方国资委提供流动性,可让市场的稳定收立竿见影之效,但其背后含义是极端行情必须只是阵雨,行情很快雨过天晴。万一雨势持续时间过长,则反而让风险叠加起来。这个原理与目前的IPO制度中的解禁股有点异曲同工,就算很多上市公司在IPO时发行的数量减少了,但带来的却是未来更多的解禁股份,于是,这两年快马加鞭解决IPO堰塞湖之后,却似乎找不到好办法来解决解禁股的堰塞湖,而这,至少让市场对未来行情的预期难以真正乐观起来。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需要加以深思的事情。
因此,消息虽是利好的,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利好是有前提的。而对于上周A股破位下行,无疑主要在于外围的动荡,但我们依然要更多地从自身上找问题,这几年严监管确实净化了不少交易上的问题,但A股市场原有的一些痼疾却并未被对症下药,这其实也是A股行情长期不振的原因所在。针对如此脆弱的行情,本周我们且将关注点放在成交量上,只要量能可以持续放大,不管涨跌,就可以考虑将行情定性为“最后一跌”;反之,成交量出现萎缩,尽管表示抛盘有限,但也等于表示向上的动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