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量采购新政解读
价值at风险 / 2018-09-13 09:12 发布
关于今天带量采购新政引发的医药股大跌,我简单解读一下。
首先看政策:接下来计划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大连、广州、深圳、厦门、成都和西安等11个城市进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首批试点采购品种清单已公布,到集中采购公告发布日前一天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所有药品。集中采购具体操作:
(1)按照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供应能力入围;
(2)用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用量的60-70%做筹码,以量换价
(3)剩下的30%-40%由原研药供应满足,但与仿制药价差超过3-4倍,需要强制降价。
药品采购的模式改为国家统一招标。药企首先需要去申请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需成本约为500万至800万元)。通过才可申请招标,竞争大于等于3家的为充分竞争,价低者得,预估降价幅度为40%。2家竞争为不充分竞争,企业主动降价,预估降价幅度为20%;仅1家竞标是无竞争,谈判降价,预计降幅为10%。
我的解读:
1)首先很多小药企根本连门票都拿不到(根据CFDA此前文件要求,289种仿制药在2018年底前要完成一致性评价,涉及17740个批准文号,1800多家企业。而目前仅有34个品种出现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涉及30家企业的66个批准文号,过关率仅5.88%)。
2)对于充分竞争的品种(3家以上药企),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看到一些产品线比较广,热门药比较多的公司今天都是暴跌(正大天晴、石药都是10%+跌幅,恒瑞、恩华这些也大跌,但A股整体反应要远小于港股)。而对于竞争不充分的品种(2家以下),降价幅度还好。影响最大的是专利过期的原研药或首仿,如果不大幅降价,要会在招标中出局(这一点是对现有仿制药的一个利好)。
最后,对于创新型或微创新药企(拥有首仿、独家、引进、给药途径创新等),政策的影响就比较小了。
3)带量采购后,药企的销售费用会大幅下滑,因为不需要那么多医药代表那么多学术推广那么大的销售团队了。随着两票制、医保控费、国家招标后,医药代表的时代过去了。
4)其实这个政策并非突发利空,我认为行业内的人士应该是都有预期的,由于医保缺口巨大,国家对医保控费的思路已经持续了很久了,两票制、三明模式、安徽招标、唯低价取等等。并且上海此前也已经试点进行过三批带量采购,其中第三次有21个品种多,招标结果毫不意外的是外企纷纷落马,国产降价替代(这也是此前医药股炒作的逻辑之一)。此前医保目录的思路也是以量换价,都是医保控费政策的一脉相承,所以这个政策出来我觉得市场是过度反应(特别是港股跌15%太夸张)。
5)最后说一点市场层面的东西。事实上,医保控费大背景下药企被迫降价进医保和中标的利空逻辑一直都存在,只是此前医药股牛市的时候市场无视这些利空,现在潮水退去,大熊市中无限放大了此前就存在的利空,忽视此前上涨时的利好逻辑。
所以现在一切的投资逻辑根本要回归到四个字:安全边际。即,你投的标的以前是否大量依靠销售(销售费用占比较高),是否是创新型药企(微创新也行)、是否产品线冷门或有独家品种(避开热门/竞争较少)、是否是垄断的细分小品种(比如股池新入选的中国同辐今天几乎没跌)、是否估值已经足够低(比如绿叶13倍PE,市场对其主要品种力朴素已经给出极低预期)。如果某些药企此前大量依靠销售费用、或创新品种很少、或研发投入很低、或产品线都是热门竞争品种,或估值不具安全边际(A股热门药企40、50、60乃至百倍PE),那么这些药企大概率仍要继续下跌,利润承压+估值修复。
PS.上海试点时的第三次带量采购信息:
作者:价值at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