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你不爱学习,却又要做自己不懂的事
李康研报 / 2018-09-04 21:02 发布
我们讲完了《积极型资产配置指南》这本书,主要讲了我们怎么利用周期性,用什么方式来合理的配置资产。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合集太长也发不了,只能留言拿了。明天开始讲巴菲特的《滚雪球》告诉我们怎么选择好公司好生意,看看股神是怎么做投资的。如果文章篇幅过长不便阅读,原稿搜李康研报或留言,欢迎持续关注。
10月1号后公司分析只在一个平台发布,大家常用的社交平台。
上次讲到了巴菲特接触到了股票,今天就开始讲巴菲特是怎么选到明星公司的。巴菲特的选股基本准则,买入股票跟宏观经济和市场因素没太大的关系,买入一家公司的基础,是这家公司源源不断的创造利润。就是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时刻把自己当成一个经营者,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证券分析师。他说,买到好公司哪怕买贵点都没事,别图便宜,买入一个一般的公司。
巴菲特的自我反省,当时买伯克希尔哈撒韦时,只是个纺织公司,买它并不是因为看好纺织业,而是因为太便宜,1956年巴菲特买下了它,也买来了一堆麻烦。这种投资法,巴菲特叫它捡烟蒂投资法,捡起来抽几口再扔掉。巴菲特后来说,除非你是一个清算专家,否则买这种太愚蠢了。你觉得价格便宜,但有时候买来才知道一文不值,而且麻烦不断。由于连续的亏损,资产不断赔钱,很快价格优势就不存在了。就好比0.8倍净资产买银行股,虽然是8折买银行的净资产,看起来便宜,但盈利能力已到达瓶颈,坏账上升,就会出现亏损。巴菲特说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巴菲特举例,当时用伯克希尔买了巴尔的摩一家百货公司,低于账面价格买入,管理也不错,还有大量的未入账的不动产和存货准备金。但投资了3年,最后只以成本价脱手,三年白干。最后巴菲特总结公司标准,过去有长期稳定业务,且一直具备竞争优势(如贵州茅台),或者有特许经营权(如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或未来长期仍然具备竞争优势(如腾讯控股)。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的看得懂才去投资,如果实在看不懂,但有些行业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新能源和生物制药,人工智能。不投资可惜了,就可以买相应的基金,交给专业的人帮我们去投资,如果懂行业趋势,就跟随行业基金,如懂公司,就买公司股票。如果都不懂,但是对国家经济有信心,就去买指数,
往后会讲指数定投。这就是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在有限认知水平上,找到看的懂的公司就够了。
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后期会说到)格说,投资就是预测,预测越准收益越大,为了保证预测准确度,就要聚焦在懂的地方,而不是试图预测所有事。巴菲特之所以封神,60年投资复利平均达到23%,不是因为某一年的绝对收益比别人高,是因为他犯得错少,跟他同时代的投资大师,都倒下了,而他还在继续。如果想投资更多,就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懂的地盘越来越大。《阿甘正传》中阿甘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圈,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尽量把它做得最好。而很多人是简单的不愿意做,难的做不了,就好比定投指数一定赚钱,收益并不低,但是都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非得自己炒股票,又不愿意学习,结果只能是韭菜一枚。
查理芒格说,每个人都有长处,如果试图在最差的方面获得成功,敢肯定你的事业会是一团糟! 彼得林奇(后期会说到)全球最牛的基金经理,任职的短短8年中,收益率比巴菲特还要高。他做了个统计,一般投资者都喜欢买不懂的不熟悉的行业中的公司股票。如医生,没几个买医药公司。鞋厂技术工人,更愿意买航天股,而不是服装鞋帽类的股票。他说,不清楚为什么股票跟草地那样,总是别人的草坪更绿。
巴菲特准则一,公司必须具备超级长期的稳定业务,能穿越周期几十年都能赚钱。他说无法预测公司未来的前景,但至少可以看公司的历史,之前几十年很赚钱,之后几十年也差不到哪去。难道没有创新?巴菲特不是否定创新,是要在固有业务上的创新,为的是保持竞争优势。如苏宁易购04年上市到08年涨了上百倍,但为了跟京东竞争改名叫苏宁云商,做纯电商,那段时间一度迷茫,最后在新零售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渠道优势搭上了互联网的末班车。一家公司如经常发生重大变化,就容易发生重大事故。反观格力电器,在固有空调业务上,不断拓展白色家电产业链的,如今股价已是08年高点的10倍。当然也有乌鸡变凤凰,但更多的是炒作。巴菲特说大部分乌鸡变凤凰还是乌鸡,他曾经购买了大量看似咸鱼要翻身的股票,结果往往大失所望。所以巴菲特建议大家,与其追求乌鸦变凤凰,还不如干脆放弃乌鸦,只追凤凰。
巴菲特的准则二,特许经营权和经济特许权,巴菲特说有三个特点,第一客户需要,第二找不到类似替代品,第三不受价格管制。简单的方法是看这公司产品能否随意提价,如贵州茅台,东阿阿胶,这是经济特许权企业。还比如中国民航信息网络和航天信息,一个是民航信息,一个是税务系统。别人干不了,这就是特许经营。反观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讲一大堆情怀,想手机定价超过3000元,结果消费者用脚投票,除非是苹果!
巴菲特的第三个准则又是什么,我们下次再讲。
前面分析了海康威视,格力电器,苏宁易购和贵州茅台等大家熟悉的公司,搜李康研报往前浏览。
通知:由于医药企业分析专业性强,篇幅较大公开效果不好。医药类分析不再无条件公开。